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生态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3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生态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普布拉珍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也逐步迈向生态化发展形式,本文通过选取西藏山南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县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农牧民对于生态农业的认知,当地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加大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完善农田灌溉制度;合理改善区域内农业生产结构等;能够更好的促进当地生态农业实现全新的发展。

关键词:西藏隆子县;生态农业;发展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和生态安全屏障,全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之称。一直以来,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牧业农牧区改革,深入推进农牧业健康发展,农牧业农牧区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19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收成好、成效新,产业脱贫成效显著”的喜人局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实现13%的增速目标。

1 隆子县生态农业现状

隆子县位于西藏的南部,山南市中偏北,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段,面积是10566km2,隆子县下辖2镇、9乡、该县的耕地面积总共是4.8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冬小麦、春青稞以及豌豆油菜等等,主要饲养的牲畜包含了牦牛、黄牛、马、驴、骡子、山羊、绵羊和猪等等。主要的林木种类是乔松、青冈、高山松、沙棘 等种类。特别是隆子“沙棘精神”作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象征。隆子的环境已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百姓面貌和人居环境都有了极大地改变。这几年以来,县依托本身没有受到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种职业发展,并且截止到现在为止,全县油菜总体种植面积是8745 亩,优质的饲草种植面积是 33500 亩,同时还建立起超过301亩的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成功的建立起 244 座温室大棚种植。县政府同时还投资了2960.85万元人民币,另外,隆子县还设立了藏黑鸡、藏香猪,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等多个牲畜良性繁殖基地,全面促进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升。

2 隆子县县农牧民对于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认知度情况分析

2.1 农民关于生态农业认知情况

多数农牧民并不知道生态农业的概念。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到生态农业的具体概念的时候,当地仅仅只有32.5%的农牧民表示有听说过,其中只有3%左右的农牧民表示对生态农业有所了解,这表明哪怕是在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米林县,生态农业的概念依旧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民心里。

2.2 农民关于农产品经营认知情况

没有合理的农产品经营思想与信息。隆子县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所以很多问题也就无可避免。根据调查得知,当地有55.2%的农牧民表示自己在开展生态农业生产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阻碍问题,但是问到是哪些因素引发的问题,有超过60%的农牧民表示,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比较有限,或者思想上没有跟进,对于很多产物还不敢轻易尝试,也有30%左右的农牧民则认为是因为当地各类技术都还不够完善,而且政府的扶持力度也不够。

2.3 农民关于农业生存过程认知情况

在生产环节里,仅仅只有不到10%的农牧民表示出对产品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表示担忧,多数则是对生产期间的原料以及种子的具体供应表示了担心,还有30%左右的农牧民则表示了对生产过程的担忧。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民本身的生产及环保意识不足。

3 隆子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3.1 农牧民的知识及文化水平不足

当前,在隆子的农村地区,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还处在极为低下的程度,而且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得知,高中毕业的村民都只是极为少数的人,在具体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村民只有初中水平,甚至初中没毕业,或者小学水平,所以他们无论是对生态农业的理解还是具体生产的开展,都存在着严重的认知不足问题,也没法有效的获取到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来促进自身的农业生产建设发展。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看,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方法及工具的采纳和应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面对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只有培养及造就;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保证农牧业的科学发展。

3.2 组织化程度不足,缺乏特色品牌

西藏地区所生产的产品一直都以绿色、健康和自然等类型的标签而闻名,目前隆子县并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生态农业发展品牌,依照当地人的介绍,当地农产品仅仅只是在西藏内部进行交易,并没有集中的进行外销处理,因此整体收益也比较低。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农业有十万亿的市场,但是农产品品牌数量屈指可数。日常消费的农产品,大多是没有品牌的。产品溢价能力低,是农产品品牌力不足最主要的体现,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就没有溢价能力,更难带动当的产业发展。

从产品角度来讲,标准化低,现在的农产品基本是都小农种植,大规模种植的偏少,这就造成了一片区域内,农产品种植的种类,品种多种多样,种植过程中的标准化,比如施肥量,农药等等无法把控,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怎么做品牌。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种植收入低,很多时候入不敷出,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务农,农业产业化也受到影响,不能形成产业,就无法进行品牌打造。

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出台的各项政策,正在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从产品的生产种植到推广等等,都在重点推动三农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好的发展。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消费升级的带动:国家统计局发布,过去三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稳定在60%左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表现为追求品质,将就品牌,寻求商品情感价值,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化的消费特点。品牌爆发环境的成熟:近三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品牌秉承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新时代文化担当将进一步推动自主品牌发展。纵观美日消费品牌发展历史,中国消费品牌即将迎来大爆发时期。

3.3 缺乏专业性科学技术管理,产品供销系统未成型

在当地的农业技术方面,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当地农牧民的科学素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提升,比如在当地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邀请技术人员下乡进行生产指导等,然而米林县生态农业的具体实践里面,还是缺乏技术性的深入引导,而且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技术,更需要的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介入,而且因为技术上不够成熟,导致当地整体产业链结构也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的系统。

3.4 社会服务系统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

在当地生态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里,服务和技术本身就是最为需要的,然而也是最为缺乏的。由于当地的情况特殊,导致当地农业生产的配套服务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比如农牧民在具体生态农业生产的过程里,需要优质的种苗以及肥料还有技术等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还需要软环境对于当地生态农业生产的支持,然而这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回应。但是农民因为本身获取不到贷款的支持,也就不愿意去冒险开展这些新兴农业的投资。

4 隆子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加大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投入

新世纪以来,隆子县累计在生态农业上的投资超过了350万元,也给当地的农牧民配给了优质的草种子以及饲料还有兽药等等相关的物资,但是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比较起来,这些投入远远不足。而且在项目投资的时候,也不能单纯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更要加强和区外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所以隆子县政府不仅要全面促进政府的财政投入增加,更要及时进行区外资金的引入,从而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技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还能够大力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实现全新的发展,从而迈入现代化农业生产阶段。

4.2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完善农田灌溉制度

  西藏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建设水、林、土的西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力度,为保证我区现代农业的灌溉率,在我区现代化农业范围兴修水利。邀请专家对从事现代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宣传怎样合理施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品质。加大植树造林面积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西藏干旱、半干旱的农业区域来说,水利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做好水利设施的基础建设,完善农业灌溉体系,建立起科学化、合理化的西藏现代农业灌溉制度。

4.3 合理改善区域内农业生产结构

  西藏自古以来就一直以传统方式种植和经营农业,而从现在用现代化农业的眼观去看传统方式还是显得相对落后,似的西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比如:一直到九十年代之前,粮食生产量放在首位(受之前农奴主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害怕吃不饱),往往会把主要农作物重茬,这样做不仅没有防护林的保护,而且土地缺少肥料,形成了农作物产量低、不稳定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把西藏的农业整合成以畜牧业为主导、种植业为基础、林业为保障产业结构,这样就能使农、林、牧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树强.关于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21):110.

[2]张剑雄.西藏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J].西藏研究,2014(05):39-44.

[3]章冬慧.对西藏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39-40.

[4] 刘清元.浅谈西藏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5(07):55-56.

[5]安玉琴.西藏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讨[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04):32-37.

[6]罗亮.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7]韦泽秀.西藏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及展望[J].西藏农业科技,2008(01):6-9.



作者简介:普布拉珍, 出生年月:1977年8月1日,性别:女,籍贯: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学历:本科,职称: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