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痛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痛点分析

张泽宇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级 MPA研究生,上海 200030

  1. 平台建设问题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必须充分发挥依托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统一信息服务系统,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种种信息资源,实行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服务。各地在积极加快深入推进国家政务信息服务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试点建设时,呈现出了建设进度慢,适用性差,业务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不畅等诸多突出问题,制约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有效深入。其性能特点主要按其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推进力度不大。可能有三种状态值得关注。一是极端不作为状态。满足于政务服务现状,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可能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格局心存疑虑。二是等等看的不作为状态。虽然也想推进工作,但不敢创新,缺乏担当,怕犯错误,总想看其他地方或部门搞好后再跟着走。三是争论不休的不作为状态。对平台建设各说各的调,导致相互扯皮,工作难以推进。

()信息不能共享。当下各地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中,办事人员和群众会重复上网提交自己的办事信息材料、往返奔走腿,多次的跑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主要因素仍然是政府部门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甚至各个部门的处(科)室之间也都存在着信息不能够共享的问题,导致政务服务平台很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整合效应。

(三)科学的技术性支撑力度不够。具体为:一是平台支撑不匹配,不能实现统一一号认证,电子证照、电子文书和电子印章不能实现互认;二是平台的安全保障力度还亟待加强,相关的大量数据名义上归属于各个部门所拥有,实质上是掌握在各个部门的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公司手里;三是政务服务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力度存在明显的欠缺、各级政府部门对于信息的孤岛和大量数据的整合、清洁工作的落实管理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到位,导致了我国现有的大量数据库系统无法很好地充分发挥其自身应有的功能。

(四)组织保障不强。主要是机构整合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到位,培训力度不足,财政资金投入满足不了建设需要等,这些都是影响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1]


  1. 解决思路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要解决好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载体和标准化的规范模式问题,否则我们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就只能停留在一个口头上。针对以上当前在政务服务标准化和平台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使"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

1、真抓实干,落实责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增效相结合、优化公共服务和把体制机构改革有效引领工作推向更加纵深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对于我国加快推进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高基层政府信息服务的履行效率和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便利广大人民干部群众在全国城乡共同开展依法办事、创新服务经济,进一步有效调动和充分激发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市场经济活力与积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6年以来,国务院和中共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出台了一系列各号文件,对于贯彻落实和完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各项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和具体组织实施部署,并在工作报告中初步明确了具体的各项推进工作步骤和具体工作落实实施时间,各地和各个部门也就再不是那么没有任何理由地去搪塞、延误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都认为应该始终坚持全国统一指导思想,负起经济社会主体责任,勇于推进自主创新、敢于责任担当,切实认真履职,按照落实党中央大政决策全局部署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加强政府信息服务集约化平台建设,推动各类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化整合,促进服务条块联通,实现各类政务信息应用资源的互相确认和信息共享、多方面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更好地为公利企利于便民,让广大政府企业和全国人民广大群众能够减少跑腿、好面子办事、不乱跑的交通,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行业发展经验成果,增强其服务获得感。

2、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就是我们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个基本前提和保证,没有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便不太有可能真正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目标,这也应该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社会共识。如何真正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按照上述文件的规定,各地要马上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个重点就是研究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目录,解决共享信息的来源;二是要求企业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平台系统,解决大数据共享的载体;三是要完善建立在分级的基础原则上的共享制度,逐步解决分级共享权限;四是负责编制终端信息共享使用指导书,

解决对用户终端操作的访问问题。解决共享信息的载体。

此外,通过业务互动和行业数据交换共同参与处理社会公用公共事务也已经是我国跨行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同推动发展的重要合作举措,这也是我国建立在以往合作成功经验共享基础上的首个单次业务互动与行业数据交换。例如每年铁路旅游开发季节,旅游管理部门就通常会根据当地历年的铁路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数据来准确地综合预测当年铁路游客出行人数,而每年的统计资料则因为需要从各级铁路公安部门的历年出行铁路入住游客人数和各级交通部门的铁路出行换乘人次等数据中对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整合,在统计资料采集获取的处理过程中根据资料的质量标准、兼容性及相互之间的直接关联度等对于当年是否资料能够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预测和分析判断从而旅游者游客人数将对其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舍恩伯格曾经如此预言:如果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极为海量的情感数据必然可能会给人呈现出一个与之相互密切关联的虚拟世界[2]。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是各个部门之间有效数据交流和信息沟通的重要信息媒介和重大决策数据支撑,而强大的政务云计算将充分明显展示出大数据之间的相互性和关联性,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尽快实现在不再有需要立刻改变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基层组织治理结构和新形态的必要条件前提下,打开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边界,拆除各个部门之间的层层横向合作壁垒,处理一些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复杂政务事件,提高了地方政府之间直接跨不同行业领域合作的治理效率,提升了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综合能力[3],实现1+1>2的政府协同治理效果。

3、统一认证,强化安保。一是落实一号申请,实行证照互认。依托统一的电子证照资料交换平台,构建以我国公民身份号码或者是法人身份证代码为主要钥匙作为电子证照资料的面向互联网用户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电子证照资料交换体系和认证网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按照有关国家的机房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等级风险防护的技术要求和我来研究构建机房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环境、应用的信息系统管理环境、操作的系统管理机制,确保了机房运维安全和管理规范。三是推动政务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信息壁垒。确保运维安全规范。

参考文献

[1]

刘允强. 全国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研讨会,2017

[2]

夏磊. 探究大数据下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 21.

[3]

石立新. 工商大数据分析服务体系研究[J]. 行政管理改革, 2014(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