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社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价值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主动性社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价值意义

曾雪梅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后对社会功能产生的实际价值意义。方法本次在我院收入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42例,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入院。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1/2患者采取基础社区服务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1/2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服药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实施主动性社区治疗能够提高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用药习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主动性社区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价值意义

主动性社区治疗是以社区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治疗对象,主要针对病情反复、社会功能受损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综合性服务[1]。通过主动探访、药物督导、危机干预、资料分析、系统评估、心理咨询等方式,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定期高密度以及随需随上门专业服务[2]。主动性社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此次研究则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后对社会功能产生的实际价值意义。主要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在我院收入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42例,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入院。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1/2患者采取基础社区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1/2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1:10,年龄范围60至77岁,平均年龄64.12±3.3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2:9,年龄范围61至79岁,平均年龄64.20±3.35岁。纳入标准:①家属、患者均知晓,并同意,②通过相关检查均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③患者均出现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行为退缩等症状。排除标准:①肝肾脏损坏类合并疾病,②传染性疾病,③配合度较低,④中途退出。两组之间的上述一般资料数据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基础社区服务治疗,观察组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

      1. 基础社区服务治疗

对照组实施基础社区服务治疗,主要为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个人病史档案。对患者实施病例追踪。利用上门探视、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调查。

      1. 主动性社区治疗

观察组实施主动性社区治疗,主要内容:①建立主动性社区治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康复师以及医务社工等。②主动性社区治疗小组培训,对主动性社区治疗小组进行培训,保证小组治疗效果。③建立主动性社区治疗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制定完善的主动性性社区治疗计划。④心理咨询,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全面掌握患者内心真实想法,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制定心理指导计划。⑤健康宣导,积极向患者、家属讲解慢性精神分裂症危害、诱因、治疗、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用药认知和重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⑥药物督导,指导患者准确掌握用药方法,同时加强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⑦生活技能训练:培养患者个人卫生、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结合奖励刺激,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⑧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目光接触、眼神交流。社会中保持良好的姿势,调整患者脸部表情,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1. 观察指标

根据社会表现量表(PSP)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社会能力越强。

根据服药依从性问卷表(MAQ)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情况。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服药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6189c47db460d_html_e828c7d5cfb220ce.gif ±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SP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治疗前、后PSP分析6189c47db460d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1

63.39±6.12

72.33±6.44

观察组

21

63.40±6.13

80.39±7.20

t

-

0.005

3.903

P

-

0.996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MAQ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治疗前、后MAQ分析 6189c47db460d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1

8.12±2.33

5.48±2.10

观察组

21

8.10±2.31

3.11±1.29

t

-

0.028

4.407

P

-

0.978

0.001


  1. 讨论

主动性社区治疗起源于美国,有明确的实施标准,并且与个案管理模式具有较大差异性。有关研究发现,主动性社区治疗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中能够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社区生活能力[3]。主动性社区治疗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的精神疾病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主动性社区治疗小组,制定主动性社区治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有效性社区治疗服务[4]

慢性精神分裂症能够通过一定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由于慢性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除外还容易影响用药依从性,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用药情况和心理状况。将主动性社区治疗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中,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指导,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通过给予患者健康宣导,用药指导,能够提高用药依从性。此次研究则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后对社会功能产生的实际价值意义。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服药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中亮点为采取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是为精神障碍弱势群体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创新举措,为一种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家庭、从点到面的主动服务模式。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实施主动性社区治疗能够提高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用药习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 冯为, 杨雀屏, 李世明,等. 基于戴明环管理模式的社区精神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26(18):2215-2219.

  2. 黄惠莉, 吴淑华. 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康复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533(10):71-73+76.

  3. 刘云, 刘锟, 杨荣春,等. 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1年随访:一项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02):211-215.

  4. 徐韦云, 熊金霞, 李川,等. 主动式社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032(005):9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