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球仪”有点甜——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经线和经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这个“地球仪”有点甜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经线和经度》为例

施先念

金陵中学溧水分校 211200

一、案例背景

南京市初中地理属于一门考察学科,因此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将地理学科理解为记忆学科,认为地理知识是一些“死”知识,记好就能考好。但在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时,就要面临《地球与地图》这一章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刚步入初中,他们以前主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平面知识,对空间的概念薄弱,且抽象思维还未得到相应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对于这一章内容理解困难,考试达成度很低。我虽然是一名刚刚迈入工作岗位的初中地理教师,和我校其他地理教师相比,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都显得不是那么的成熟。这一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寻求一些方法来改善我的教学状况,让我的学生爱听我的课,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课堂的推进不再是知识点的堆砌。我发现可以充分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把生活中最常见的地理事物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习地理时减少陌生感,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其他老师的建议与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精心设计了一节地理课《经线与经度》。

二、案例学情

下面就来谈谈带领学生学习《经线与经度》这一节时,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按照一般情况下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师带上一个教学地球仪,然后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都依赖于地球仪。虽然观察地球仪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用于课堂教学的地球仪太小,地球仪上的经线线条较细,坐在后排的学生不能及时观察,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附近的城乡结合部,让每一个孩子配备一个地球仪不切于实际。因此我便想到了用最常见的“橘子”代替地球仪来让学生学习《经线与经度》,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也有助于启发他们的空间思维。

三、案例过程

在本节上课前,让学生每人回家准备一个橘子带到班上来。上课预备铃响起,我也准备了一个橘子走入班级。学生看见我也带了橘子,很是奇怪,甚至有同学问我:“老师,这节课是让我们吃橘子吗?”一个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紧盯我,我知道这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不是,它(橘子)是来帮助你们学习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我接着说道:“通过第一节课对于地球仪模型上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地球仪上有很多条线。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纬线和维度》,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经线与经度》。”
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剥橘子,剥开后的橘子最北的点我们看作为北极,反之最南的点我们看作为南极。每一瓣橘肉中间都有一条细长的茎,我们将其看作地球仪的经线。同时也将经线的定义告诉学生:“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1)经线的特点

接着我请学生们观察经线指示什么方向?请观察后小组讨论回答。各小组学生很快回答说是南北方向。接着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吴同学举手回答说:“因为经线一头连着北极另一头连着南极”。我很满意地说道:“非常好,请坐。接下来同学们在一起观察观察各条经线的长度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说是相等。“那这些长度相等的经线都是什么形状呢?”接下来请学生拿出一支红笔在橘肉上描一描,描好后观察经线形状后回答。学生们很快回答说是半圆。最后我请班上一名同学拿着橘子归纳总结经线的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形状是半圆形。
(2)经度的范围与划分
我问:“满足上述特点的经线可以画出来多少条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说:“无数条。”我继续追问:“对于地球仪上无数条经线如何来区分呢?”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就给出了一个小提示:“同学们,你们都是学生,那老师怎么区分你们的呢?”学生小王率先起身答道:“老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名字。”我点了点头说:“那我们给每一条经线起上名字不就区分开了嘛,我们起的名字就叫经度,用不同的度数将每一条经线区分开。”下面我们就找到刚刚描红的经线,把它作为经线的起始线,规定为0°,也称为本初子午线。再请学生在本初子午线的正对面找到一条经线,将其描黑。那么这一条经线就是经线的最大值180°,由此可以得出,经线的范围就是0°—180°。再请学生观察手中的橘子,我问道:“橘子是个球体,绕一圈应该是多少度?”学生都知道是:“360°。”我略带深意的笑着说:“根据经线的范围,也就是说会有两个10°经线,两个20°经线,两个30°经线……经线还是没有完全区分开啊?”十分机敏的学生小张回答说:“老师,我们可以继续起名字。从0°经线到180°经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0°经线东边绕到180°经线去,另一种是从0°经线西边绕到180°经线去。我们就可以给两边的经线加上方位。”我不由得为小张同学鼓起了掌,说道:“确实如他所言,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分别用“E”和“W”表示。”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习一下经度的写法,与纬度类似,先写度数,再写°,最后写字母。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的练习效果不错。紧接着,我又让问学生:“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观察面前描了线的橘子,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0°经线,有的说是180°经线。我给出了提示,让学生联系经线的形状认真思考。片刻后,有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我讲解道:“因为经线形状是半圆,一条经线是不能分割一个球体的,应该是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才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因此我们的0°经线和180°经线需不需要加字母啊?”学生异口同声的说:“不需要,因为是分界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同学们,如果此时让你划分东西半球,你会怎么划分?”学生们没有思考的就说出了:“0°经线和180°经线”我说:“好,那同学们沿着刚刚描的红色和黑色经线剥剥看,好剥吗?”学生摇摇头,不太好剥,果肉会全碎的。我向学生解释道:“在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过程中,由于0°经线和180°经线穿过了很多国家,如果把它们定义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会对全球造成不便。因此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地把分界线划在海洋中。最终找到了一组经线十分符合这一原则,就是西经20°、东经160°为界线。就相当于把我们的0°经线和180°经线向什么方位移动了多少度?”“向西移了20°。”接着在此跟同学们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呀?”学生齐声回答:“西经20°和东经160°。”

  1. 案例反思

一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在讨论活动中得出答案。这样就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把身边的地理事物拿到讲台上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解决地理难题。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教学资源的眼睛,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

三是本节课我使用的橘子是学生在熟悉不过的事物,通过给学生设定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易引起共鸣与好奇心,产生对地理这门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怕学生不喜欢你的课吗?


作者简介:施先念 1995年,女,汉,江苏南京,本科,金陵中学溧水分校,地理教师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