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观察

樊先君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针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展开介入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8月,纳入60名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应用不同的医护干预措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介入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对照组,n=30),观察对比不同医护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止血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量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展开介入护理,可有效止血,促进产妇的康复,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介入护理

产妇的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产妇分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产妇因产后出血是最终导致产妇分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但进步,子宫动脉栓塞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1]。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联合介入护理的临床价值为重点,纳入产后大出血患者60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1年8月,纳入60名产后大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应用不同的医护干预措施,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基础资料差异,组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介入护理,n=30),年龄区间22-35岁,平均年龄(28.25±2.06)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阴道分娩产妇14例,剖宫产产妇16例。

对照组中(常规治疗+常规护理,n=30),年龄区间22-36岁,平均年龄(28.19±2.12)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产妇13例,剖宫产产妇17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补液、输血、服用止血升压药进行治疗,同时联合常规产科护理方案;

观察组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案:实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对患者皮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经数字造影血管进行监测,同时对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对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进行观察,明确出血动脉,插入造影导管,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材料取明胶海绵,直径2-3mm,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栓塞治疗成功标志:子宫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停滞。

介入护理内容:产后大出血一般发生较为凶险,并且可能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首先即需要针对产妇进行血容量补充,休克纠正以及感染预防处理,在动脉栓塞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情况,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例如药敏试验,皮试,双侧腹股沟备皮等,并且预备急救药物与器械,保证患者在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及时对症处理,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患者存在缺氧状况,需立即吸氧,在动脉栓塞治疗期间,针对情绪激动的产妇,需第一时间予以其安慰,告知产妇正在治疗,平稳情绪,必要时可采用一定的约束措施,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波动,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帮助主治医生对创口进行加压,辅助止血,术后,护理人员想全程陪同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叮嘱患者保持静养,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针对患者的止血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量进行测定、比较[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91d4d3109f7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止血效果

止血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量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1:

表1 止血效果对比

组别

n

止血时间(min

术后出血量(ml

平均出血量(ml

观察组

30

80.0±26.1

110.0±29.4

290.0±54.4

对照组

30

220.0±36.3

160.0±35.9

360.0±66.1

T

/

17.1511

5.9018

4.4786

p

/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孕产妇在分娩后24h内出血量高于500ml的一种产后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失血过多而死亡,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命健康。临床研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又很多,但由于产后出血总体上属于一种急危重症,因此在发病后需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产妇的生存率[3]

子宫动脉栓塞利用现代医学影像导向技术,对出血部位所在器官和组织进行定向手术,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子宫动脉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具有微创伤、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理想的止血方案之一[4];同时,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基础上,配合介入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情况是否正常,膀胱是否充盈,是否有阴道出血症状,如产妇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道并对其采取一定急救措施,在产妇术后休养期间应多与其进行交流,并向指导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喂养知识,使产妇心情放松愉悦,避免其因产后抑郁、紧张、身体过度疲劳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再次发生[5]

综上,针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展开介入护理,可有效止血,促进产妇的康复,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王秀丽.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体会探究[J]. 母婴世界,2019(22):174.

[2]邵霞,伯洁.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护理的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17,4(10):68.

[3]林素玲.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探讨[J]. 药店周刊,2021,30(4):49,64.

[4]王海英.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0,7(20):182-183.

[5]吕晓菲. 综合护理干预在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35-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