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分析

王玉琴

华师附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急救护理要点进行经验性总结。结果:在接受有效急诊急救护理后,59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由于并发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98.3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加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凶险的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一旦发病需要在抢救时间窗内接受正规的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大量的病例表明在抢救过程中实行专业的护理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基于此本院以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对急诊急救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60例,其中年龄区间(47—68)岁,均龄59岁,男女比例(33/27),所有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理、智力以及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①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会引起患者的剧烈疼痛,一方面可能因引发相关应激性反应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加大治疗难度,另外也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冲击难以主动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流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急救相关器械和药物,在接诊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首先对患者注射止痛镇静药物,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稳定患者状态为后续的抢救争取时间。在溶栓等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调节适宜的输液速度和剂量,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同时立即开展心电监护,评估并发症风险,当心电图表现出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尽可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②早期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氧气的供应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在本次研究中35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障碍,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吸氧后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的在吸氧过程中发生剧烈咳嗽,采用间断性给氧的方式,呼吸障碍得以改善,提示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适宜的氧流量避免患者的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一般轻症患者氧流量在400ml/min左右,重症患者保持在800ml/min左右,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后可适当减少,吸氧时间一般不低于72h,在吸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管道的通畅,同时叮嘱家属及患者切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或者停止吸氧,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③并发症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遵循医嘱开展患者的治疗工作,同时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常见的致死并发症进行防护,比如对心律失常除常规心电监护外,还需要做好药物治疗以及及早除颤的贮备,当发生心室颤动以及心脏停搏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时需要在5min之内开展抢救工作,最晚不超过10min,在抢救时间窗内进行干预具有改善患者治疗结局的可能性,本组患者中在心肌梗死发病后1h内共发生6例心室颤动,一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

④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供血减少以及需要卧床静养会导致肠胃蠕动减慢,极易引起患者的食欲不佳甚至引发营养不良,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甚至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相关并发症,因此在饮食上需要加强营养的支持,选择易消化的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C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在发病24h内进食流食,24h可进食半流食,同时可选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降低患者的消化负担,比如每3h进食200—300ml食物,每日5次,在护理期间有适当水分的摄入,避免引发便秘或者腹泻等造成排便异常,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如发生便秘需要指导患者切忌用力排便,可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结合腹部按摩进行改善。

⑤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病情急骤且痛苦大,患者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濒死感,加之对预后缺乏认知,因此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表现为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抵触和抗拒治疗,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介绍我院在治疗该疾病的先进案例提升患者的信心,此外可以灵活运用鼓励法、暗示法、共情法等帮助患者的疏解自身负性情绪,询问患者治疗期间的需求或者希望等并尽量予以满足,切实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同时为患者营造相对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尽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

1.3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对心脏功能进行分级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数据整理和统计后以百分比的形式体现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9例患者经过急诊急救处理后症状改善,通过后续的治疗成功出院,1例患者由于并发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本次研究抢救成功率为98.3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典型的恶性疾病,发病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治疗期间具有多种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除常规治疗外需要护理工作的配合以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护,对异常情况做到预防和处理,以提升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急性期的心电监护、早期吸氧、并发症、饮食以及心理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干预,严格遵循“先救人、后治病”的原则快速患者的急性症状降低死亡率,同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见性的防护,结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的建立良好的心态配合完成整个治疗周期争取最佳的治疗收益。本次的抢救成功率为98.33%,说明本次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期间可以灵活运用以上护理要点配合医师开展医疗活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曹美兰.标准化急救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0):94-95+115.

[2]任春花.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救治效果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1,9(04):914-917.

[3]胡冰.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PCI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2):167-168.

[4]王艳.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4):45-46+55.

[5]彭丽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