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探讨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许婷婷 1高佩 2

1-2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法在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实习护士对此尝试的接受程度,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寻找有效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内科实习护士81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名与对照组41名,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两组实习护士教学任务全部结束后,统计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实践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护理程序;内科护理;带教措施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医护人员承担更为重要职责。故对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临床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成长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必经之路即为临床实习。在短暂的实习期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是广大临床带教重点探讨的问题。由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逐年增加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要求内科护士需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实践性。所以内科教学方法和质量对于护理实习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技能都具有直接的影响,也与临床工作中的医疗安全紧密相关。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同一个任务为核心,针对任务开展独立探索、团队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因此,将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法引入到内科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从而为护理临床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内科实习护士81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名与对照组41名。观察组男3名,女37名;年龄为20~24岁。对照组男2名,女39名;年龄为19~24岁。两组实习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士应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由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并结合临床进行理论、操作的讲解。

观察组实习护士的教学采用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法。①护士长对内科带教老师进行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方法介绍和知识培训,明确本科室实习护生学习目标,以周为周期制定带教计划,紧密结合内科现有病案设计任务。内科护理实习生应明确内科工作职责,护理观察要点和不同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②实施任务驱动的带教方法。结合内科的典型病例制定的内科护生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带教老师和护生将讨论学习计划。首先,确定任务,根据科室内现有疾病类型和转变确定每周和每天的教学重点。向学生介绍护理程序系统思维的方法及流程,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场景,尽可能多的应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护生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回忆曾学习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授课前1 d教师通过微信群向观察组护生发布案例,提出讨论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习和准备。教学开始时,要努力调动护生积极性,使护生了解任务内容、方法以及训练目的,带教老师积极指正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及演示。严格依据所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系统性教学,由带教老师分组并确定组长,组长带领成员讨论个人总结的报告,带教老师旁听各组讨论,适时给予意见及建议,帮助成员改进讨论内容,最后选出组内整合方案,并由组长上台讲说。各学科带教老师组织学生查房,护士跟随学习,根据具体病例实地教学,让学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等方式收集并整合病例资料。护理学生自行分析、诊断,并初步拟定护理计划,带教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最终治疗及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操作,带教老师从旁协助。③检查阶段:带教老师听取学生组内讨论内容并回收学生课前问题总结报告,并且在下节课正式开始前根据上节课内容进行点评和回顾。回顾过程中提出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给出组内整合方案中已完善的部分和未经考虑的部分,然后给予意见与建议。④处理阶段:分析护理学生在计划、实施以及检查等3个阶段的掌握情况,带教老师定期组织小组长开展会议,集中解决不同的问题,对反复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进行质量改进;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帮助表现较差的护士,建立健全长效的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带教机制,把新整改的带教措施标准化;并且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带教中直至有效解决。干预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当临床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调查。统计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每项满分为100分。统计两组实习护士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包括教学理念、师生互动、学习效率等,每项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χ ¯ ¯±s) (χ¯±s)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实习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项研究中,通过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和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方法,对两组护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带教工作。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临床知识考核,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可见,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方法从教学模式接受度和教学效果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是护理工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理论进一步向实践深化的重要过程。实习学生初上临床,缺乏工作经验和临床思维,仅凭患一般的外在表现和欠精准的描述中很难搜寻到重要信息,从而不能精准判断患者病情和制定下一步护理方案。所以临床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护生以微小的病情变化,辨清病情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精准地完成护理工作。众所周知,临床疾病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不能用固化的思维模式解决所有问题,故学生必须具有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主要由带教老师讲授临床常见病例和自己的经验为主,护生以倾听为主,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足、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则是护生充当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为解决问题不断探寻新的方法,其间即需要独立的思考、探索,又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探讨。从而可见,这一方法可有效改善传统带教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协作,进而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内科在护理教学方式的探索中,护理程序系统思维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获得了护生更高的评价,并且使护生的成绩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向荣. 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v.12(27):47-50.

  2. 杨敏. 护理程序系统思维在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7卷28期, 166-168页, 2021.

  3. 俞荣. 护理程序应用于中职护生内科实习带教的探究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037(0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