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MS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分析

魏佳琳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武汉 430081

【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时应用MSCT后处理相关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隐匿骨折可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多层CT扫描、X线片、手术等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MSCT检查准确性为96.67%(29/30),X线检查为76.67%(23/30),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MSCT检查可清晰检查骨折具体部位、形态、骨折线等情况,而X线无法观察,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MS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该种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可清晰观察骨折形态、骨折线方向等情况,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可疑病人提供了更可靠的医学诊断参考数据。

【关键词】MSCT;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效能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为常见的急诊创伤类型,该种骨折类型骨折发生率占人体全身骨折比重约为7%-10%,致使病人难以发挥关节功能,进而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人体的膝关节具有比较复杂的解剖结构,骨块之间相互重叠,于此同时,X线检查会形成重叠投影,增加诊断难度,进而极易导致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1]。可见,探究此种骨折的有效诊断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隐匿骨折可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现作具体分析: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隐匿骨折可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都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已经签署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并且都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均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肿胀这两种症状。其中,2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为(37.87±1.79)岁;9例为高空坠落,3例为运动,11例为交通意外,7例为其他;病程天数在1-9d范围,平均为(5.69±1.43)d。

1.2方法

本研究选用螺旋CT设备,并对研究对象实施轴位螺旋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220mA,螺距为1.2,层厚为1mm,扫描视野在13cm左右。另外,在完成螺旋扫描以后开展二维重组以及三维重组。其中二维重组中主要使用的是MIP和MPR技术,利用调整骨窗从矢状面、冠状面、任意斜面密切观察病人外伤处的骨质连续性。另外,需注意观察病人软组织损伤的具体情况。三维重建过程中,主要应用了SSD技术,采用调整阈值的方式清晰显示病人的整体骨骼观,同时采用转动图像的方式开展多方位的详细观察,最终选取出最佳的骨折图像摄片,进而为平台骨折的明确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2]

2.结果

2.1对比诊断准确性

经检查,MSCT检查后处理技术以及X线检查结果分别为29例、23例,可见,MSCT检查准确性96.67%(29/30)明显高于X线检查76.67%(23/30),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种诊断方式对比诊断准确性(X2,n)

诊断方式

例数

准确数

准确率

MSCT检查

30

29

96.67

X线检查

30

23

76.67

X2

-

2.356

3.012

P

-

<0.05

<0.05


2.2对比骨折的具体情况

采用MSCT技术扫描以及MPR、SSD、MIP技术的重建后,所有患者均显示出有线样骨折或者裂隙样症状。其中,有7例病人为胫骨外侧平台部位骨折,13例为内侧,10例为胫骨髁后处。SSD技术能够对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旋转观察,并可清晰展现骨折形态和范围;MPR技术与轴位CT技术相比,更能详细显示出骨折线的具体走向;MPR技术实现的冠状位能够测量出平台压缩以及劈裂大小等数值。而X线检查不能观察到骨折的形态、骨折线等情况。3.讨论

窗体顶端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重要手段,传统X线片检查虽然操作简便,对于骨折的显示效果较好,但由于患者在发生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以后多处于被动体位,难以拍摄正侧位片,加之胫骨平台的结构较为复杂,可能出现重叠影响而影响检查。MRI检查能够使骨组织与其周围组织产生鲜明对比,对于线样骨折线、水肿性变等具有高度敏感性,对于骨挫伤、软骨损伤以及隐匿性骨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3]。但由于其属于二维图像,对于移位骨碎片等的显示具有局限性。能够通过表面成像显示、多平面重组、容积显示和曲面重组等清晰地显示患者的关节脱位以及腕骨骨折情况,从而获得接近病理解剖表现的影像图,但其对于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效果有限。

隐匿骨折,具体指的是采用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一种骨折,为避免延误诊治隐匿骨折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就诊质量,在临床诊断中,采用更为有效的诊断技术十分重要。当前,采用螺旋CT技术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该项技术在诊断肌肉骨骼相关系统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将其应用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骨骼相关疾诊断中更具应用优势[4]。MSCT扫描后薄层重组实现了成像“等体素”(isovox—e1),即每一体素在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三个方向是均等的,保证了MPR影像上任一层面空间分辨率的一致,真正做

到了“各向同性成像”(isotropicimaging),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因此MSCT不仅MPR与常规CT扫描图像质量相同,而且薄层扫描可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使垂直于相位的骨折线容易显示。如DR片未发现右髂骨骨折,而CT横轴位显示骨折[5]。原因:DR片髂骨内细小的纵形骨折线与骨长轴平衡,且骨折未到达上下骨皮质而显示周围骨皮质完整、连续,造成漏诊。CT横轴位能清楚显示垂直的纵形骨折线而明确骨折。同时,采用MSCT和后处理科学技术能够获得不同层面和角度的二维、三维图像。MPR技术与MIP技术重建可更好地展现骨折和邻近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另外,用SSD技术可展现出立体、直观的骨折图像。加之二维技术和三维技术之间可进行优势互补,因此,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时,应用多层CT后处理相关技术可有效控制误诊、漏诊事件的发生,对科学进行预后估计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MSCT检查准确性为96.67%(29/30),X线检查为76.67%(23/30),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处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层厚仍然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医护人员应当最大限度采用薄的层厚,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将MPR、MIP、SSD等MS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过程,具有提高诊断准确率、观察骨折形态等优点,为诊断该种骨折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信瑞强,张双,张志鹏,.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6,38(15):2315-2317.

[2]杨力,蒲红,朱缨.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137-140.

[3]孙毅,耿磊,陈瑶.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10):880-884.

[4]江洁,董道波,王晶.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288-1291.

[5]宋晓飞,张长成,李振武.64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创伤后隐匿病变及软组织损伤价值探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2):140-143.


魏佳琳,女,汉族,湖北,1997年9月16日,大专 护师,武汉市普仁医院,(430081),研究方向: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