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成因分析及生态化治理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成因分析及生态化治理对策初探

刘岳超、王建文、张方信

皖江工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31

摘要:在当今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的因素具有高度复杂化的特征,通过对污染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进一步的对相应的水体治理标准进行综合性的构建,并且提出相应的生态化治理对策。基于上述角度,文章对当前所具有的城市景观水体的出现,水体污染的各项原因进行探究,同时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态化治理。

关键词:污染成因;景观水体;生态化治理

引言

在城市景观水体的构建过程当中,其主要的作用在于是对环境进行修饰,并且给人以美感,并且使得整体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的维护。然而,由于在设计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并且在后期的污染以及水质处理过程当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现实问题,因此会使得水是水质存在严重恶化的问题,使得整体景观效果大幅度的降低,由此也使得整体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城市景观水体污染所具有的现实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相应的生态化治理对策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1对城市水体污染的实际成因以及相应的形成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

城市景观河道在构建过程当中相应的水体污染主要会由于污染源予以入侵,诸如降雨、扬尘以及生活垃圾与长期累积河底淤泥与相应的有害物释放加均有可能导致该种情况发生,加之整体水体污染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循环,使其溶解氧过低,因此使得整体水生动物植物的生活环境得以大幅度的缺乏,由此也使得水体自身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自洁能力大幅度的降低。水体污染在形成过程当中,首先会存在着点源、面源以及内源污染,而后相应的污染会进入到河道以及地下水,使得其自身所具有的有机物浓度大幅度的升高,由此形成富营养化,然后使得绿蓝藻生长对溶解氧大幅度的进行消耗,在此过程当中会使得生态链断裂,最终使水体破坏。

2对景观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建立进行详细的分析

景观水体中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恢复及建立会集中于三大环节之内。首先,需要使水体中所具有的溶解氧得以增加。第二,需要进一步的引进水生植物。第三,需要使得微生物的种群以及相应的数量得以大幅度的增加,而在此过程当中,使水体中所具有的溶解氧机能增加,对于整体水体质地而言属于极为重要的现实环节。

3对生态化治理的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

3.1对物理方法进行分析

物理方法在应用过程当中主要通过疏挖泥底,机械除藻,以及引水冲洗等诸多方式,其主要方法是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之内进行有效的清除,由此使得整体底泥得到有效的消减,并且对上浮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行有效的消除,从而对水质进行改善。

3.2对化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化学方法在应用过程当中会应用混凝沉淀,同时加入相应的化学系进行有效的杀菌工作,并且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同时通过石灰脱氮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相应的结果可以,表明该种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对磷、氮拥有较为优质的去除效果,同时对重金属以及TND同样应用较为优质的去除效果,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所具有的药剂量相对较少,但该种方法在应用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3.3对生物生态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生物生态法在应用过程当中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创新型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对植物进行有效的培养,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会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转移,并且进行有效的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达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均有较为优质的处理效果,在使用中的工程造价相对低廉,其自身所救的能耗相对较低,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3.4对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的治理过程当中,可由其他各类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可以应用配水、调水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处理,该种方式在处理过程当中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属于较为优质的处理方式,其见效相对较快并且成本相对低廉,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并不能够真正的对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解决,只能够将污水实体从某一区向另一区进行转移,能够进行上下游之间的转移,该种方法无法在根本上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由于水源关系并不适合应用在断头浜的治理过程当中。此外,还可应用水位控制方式,就一般而言,生态技术应用水位控制需要在河底标高的1.2米之上,水位常年落差需要低于30厘米,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并且能够进一步使水质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结语

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工作所拥有的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并且拥有的方法较为广泛,而国外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创造诸多创新型的方法与工艺。该行业仍在发展过程当中,徐需要对水体污染治理的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性的研究,而现在的方法在应用过程当中,其主要的共同点在于向着生态治理的方向进行综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彤,倪雯倩,陈新涛,等.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总述[J]. 科学技术创新,2020(9):186-187. DOI:10.3969/j.issn.1673-1328.2020.09.105.

[2] 朱丽丽,王超,刘美玲. 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诊断及多维治理思路探讨——以常熟市山湖苑河为例[J]. 江苏水利,2019(5):34-36,42.

[3] 朱丽丽,王超,刘美玲. 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诊断及多维治理思路探讨 ——以常熟市山湖苑河为例[J]. 环境与发展,2019,31(4):47,49.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4.029.

[4] 王巍炜.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2021(12):32-33.

安徽省(省) 马鞍山雨山区 (市)霍里山大道333号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接收人) 张鹏 (联系手机号码) 1529552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