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党建”的多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3

“智慧党建”的多维分析

杨 恒

中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党校(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智慧党建”平台已开始在我国党建工作中得到大量推广、普及并应用。“智慧党建”平台在各项功能设计上已日臻成熟,已成为各地政府党建工作的“门户”。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本文试从立足“智慧党建”科学化发展的角度,对“智慧党建”和“党建科学化”进行了分析与理解,并着重阐述了“智慧党建”与“党建科学化”融合,促进新时期党建科学水平提升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智慧党建;党建科学化;机制建设

“智慧党建”体系是大数据技术在党建方面的有效运用。增强“智慧党建”体系建设要立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等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原有的信息平台资源,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

一、“智慧党建”的机制建设

(一)“智慧党建”的组织管理机制

坚持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基层党组织配合、党员全员参与,建立党内线性垂直管理架构。坚持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信息技术部门齐抓共管,专人负责。坚持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抓书记、书记抓,调动基层党组织抓“智慧党建”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智慧党建”工作。

(二)“智慧党建”的互融互通、共建共享机制

坚持党建工作智慧化与学院行政信息化管理有机融合,如通过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信息沟通、集体决策,及时进行信息公示。此外,发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优势,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加强职院党建信息与企业党建信息的互联共通,如开展“网上同上一堂党课”等活动。以“智慧党建”数据化信息平台、党建微信平台等为载体,学校与企业共同加强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又如将实习实训学生党员编入学校和企业两个网上党小组,学生能够体验到校企党建文化的异同点,为步人职场打基础,增强校企文化认同感。以电脑、手机等媒体为载体,校企共同建设微党课。企业党员先锋示范岗、学校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都可以参与网上微党课建设,共同开发党员教育资源库。另外,职业院校智慧党建要以所在社区保持联系,党员与所居住的社区保持联系,将实地调研、参与服务活动与网上信息联络有机结合,社区党建与学校党建渗透互通,可以共建党员实体活动室和网络虚拟空间活动室,使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智慧化、常态化、信息化。

(三)“智慧党建”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发布与管理机制

以电子党务为核心由组织部门引领整合校内资源,包括校园网党建信息、组织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网页、党校网、党务工作QQ群组、党务工作微信平台、党内统计和发展党员及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此外,引人校外电子党务资源,如与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网、省市党校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购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网络课程、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购买万方、超星等党建期刊、电子书和论文数据资源,对党员教育实现翻转课堂、线下学习与党日活动集中研讨相结合,达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目的。通过资源梳理、整合使党务工作以大数据为依托,具有“智慧”特点,具有智能化特点。建立党建信息发布实名制制度,制定相关规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加强信息过滤和筛选,确保党建信息规范、安全、及时、高效、可靠。

二、“智慧党建”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一)增强党务信息数据系统建设

党务信息数据系统能为其他四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并接收其他系统的数据反馈。该系统主要是存储涵盖党员信息管理平台、人才数据库、干部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资源,是“智慧党建”体系中的“数据基地”和交互中心。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党务信息数据系统建设,能够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信息汇总与共享,能够提升党务公开和党建信息化水平。首先,“信息-大数据”层面:该系统是构成“智慧党建”体系的主要数据源,内涵信息本身及其与外界的交互情况;其次,“平台-信息化”层面:该系统是促进党务工作数据化、智慧化、体系化等的重要载体,能够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最后,“数据-发散式”层面:在其他模块的构建发展中,该系统能够为它们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智慧党建”大数据中枢提供数据支撑,这些基础数据由其他模块发散、延展。该系统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评价评议指标、过程、结果的公开化,通过为不同服务主体设置个性化权限、党务工作信息化单元、党组织间信息交互功能、网上评价评议平台,能够实现基本信息的实时调取、智能筛选、便捷查询,实现评价方式、载体的便捷化;能够以专题网站发布、收集客户端推送信息的方式,将党务工作最新动态、通知、新闻等呈现出来,扩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实时生成抓取党员之间关注量、点击量和评论情况等;能够为各级党组织之间党建工作信息交互共享、经验相互借鉴等提供网络平台,拓展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落实渠道。

(二)增强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建设

新时代中增强主流价值传播系统建设的实时反应和迅速引领功能,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系统通过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发声,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党建工作对情势的判断, 是“智慧党建”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窗口和发声器,能够将“智慧党建”体系提供的服务选择、解决方案等体现出来,并能够将这些声音的反应数据传回“智慧党建”体系。大数据技术能够围绕着“是什么、怎么做”,及时破解问题,具有将因果转为关联的分析功能,能够为实现主流价值传播系统的实时引领奠定基础。基于党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数据的考量,增强该系统建设能够提升思想文化传播平台的影响和感召力,可以抓取分析党员干部浏览网页、关注微博、微信互动等数据,智慧生成不同群体的关注问题、舆论热点等信息,从而实现传播内容的全覆盖推送和个性化推荐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党建微信平台等传播阵地的作用。

(三)增强党群服务管理系统建设

为了促进信息互换匹配,增强党群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能够将党员志愿服务意向、服务专长等,利用大数据技术,与社会、企业等进行需求对接,能够推进党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智慧化和效率化。首先,线上线下党群服务相结合。为了使广大群众使用移动互联线上完成学业求助、困难帮扶、故障报修等,结合线下的教务、组织等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党群服务效率、便捷度和服务质量。其次,党群服务信息的互换匹配。为了设计服务项目,通过“智慧党建”体系搜集服务需求,将企业、社会的需求与党员的志愿服务相连接,建立完善的党员服务信息推送机制。要以“大党建”思维,完善大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通数据源收集渠道,确保“党建数据”、评奖评优系统等,并覆盖党的政治、作风、组织等多方面内容,统筹组织、宣传、纪检等多个党务职能部门,实现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等多级组织联动,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增强人才和技术的培育,提升党建工作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增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建设党建智库,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从政策、平台、资金等方面,确保“智慧党建”体系的建设;加强组织管理、发展规划、安全保障,确保智慧党建体系的顺利运行。

三、“智慧党建”弥补的不足

近些年以来,党中央和党基层组织都在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模式的开展,大体上弥补了下列三点的不足。

  1. 弥补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的不足

因为党基层组织和工作人员比较分散,总部党委对下级党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不易跟踪和及时的向上级反映情况和人群众的需求,同时没有实时性,而且还要倾注很多的劳动和大量的物资,最后取得的成果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通过数据和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加党建工作的时间和扩大开展空间,把实际空间延伸到虚空间,做到实时共享,及时跟踪,有效的解决人民群众的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党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且增加了创新性。

(二)弥补了党建工作效率低的不足

线下的党建工作的形式比较单调,存在着诸如信息分布不平衡,管理工作做的不精确等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互联网,可以把原本单调党建工作形式转变为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形式,由动的方式变为主动的方式,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一些新体的网络工作平台,例如微信运营和电子信息传播等方法,科学有效的把党建工作的过程化繁为简,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信息交流的方式,节省了时间。

(三)弥补了党员内部工作信息数字化的不足

现阶段,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上班的工作人员,其中包含的党员大多是一些八零后和九零后,年轻人居多,数字化逐渐融进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当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社交、学习娱乐的首选设备,没有数字信息化支撑的党建工作是不能随时代潮流的步伐,并且会逐渐落后,没有办法满足年轻代党员的基本需求。但是通过互联网和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党建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弥补不足和进一步优化,并肩同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开展党工作的魅力和核心力。

四、结语

由此可见,智慧党建建设是新时期的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信息的完全链接,有助于搭建智能化的党建工作系统,最终实现提升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姣艳.《当前新型智慧党建平台建构路径》,《人民论坛》,2016年第9期.

[2]林伟.浅谈开展“互联网+党建”的几点思考[J].就业与保障,2018(1):57-59.

[3]张运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积极推进国企党建工作迈向新时代[J].中国盐业,2018,1(04):18-23.

[4]谭作强.新形势下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东企业文化,2015,(1):84-85.

[5]邵晶.关于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 [J]. 经管理者,2015,(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