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文学性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文学性之我见

潘群华

浙江省温岭市温中实验初中 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片面的将语文学科教学的文学性逐渐淡化了,忽视了文学意味。原本对语文很感兴趣的学生,也慢慢觉得语文课堂十分枯燥和乏味,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看不到趣味性,教师们单纯的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对他们进行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们逐渐缺乏了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现阶段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重视;初中语文;文学性;要求

引言:

语文教学的过程需要结合知识、文学、思想、艺术等很多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有用人才。学生学好语文,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因为学生只有先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汉字、词义、句式等,才能理解其他学科的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性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有效的意见,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和学习。

  1. 现阶段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顾名思义,首先是文字,再是语言文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们重点讲解语言文学知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质,它其中包含着很多散文、诗歌、戏剧以及小说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文学性。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富含十分动人的描写画面,有很精彩的文学修辞,表明了鲜明的立场和情感,有个性明显的人物形象等,这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文学性内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和形式为学生讲解文学内容,充分的熏染嘘声,使学生学会品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但是,现阶段,还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依然只是单纯的为学生讲解字、词、句的知识,没有强调文学性的内容[1]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文学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更加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轻视对文学的讲解,认为语文科目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单纯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其次,教材在选取文章方面,重视普通问长,忽视了很多优美的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造成教师无内容可教。最后,教材上的内容具有政治倾向性,更多的选取了领袖以及政治意味强的文章。

二、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文学性建议

1.充分发掘文学作品的内涵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包含着非常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有着明确的个人观点,十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运用语言描述和表达。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引导学生们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很多作品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内容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给人带来沁人心脾的美感。他熟练的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笔端,创作出很多十分优秀的文章。比如,在《春》的内容中,作者就对春花图进行了充分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各种修辞方法,使文章变得十分形象和生动传神。文章中出现的闹字,就运用的十分形象,将蜜蜂拟人化,更写出了蜜蜂似精灵般顽皮。

2.结合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课堂教学以及文学鉴赏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产生十分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一部优秀的小说可以经过简单的编排,成为一部十分优秀的戏剧或者电影,一首十分有韵味的诗歌全集,经过改变,也能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只要经过改变,它可以成为其他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语文教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也需要抓住其中的各种联系,运用文章之间的对比,强调文章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学教学的作用[2]。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沁园春·雪》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长征内容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创作时的情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其内涵,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首词改编的歌曲,学生会发现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情绪十分激昂,这时学生们也会产生很强的共鸣,深刻的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可以经过不同的文艺形式展示出来,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

3.创设情境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这一点,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们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亲身体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就能够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关的情境。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自己离开家人到学校学习知识,时间久了难免会想念自己的亲人和家乡。这时,如果看到了和家乡中十分相似的事物,就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思想之情。这样的情感变化在文学上称之为触景生情。学习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中,作者就是运用一些像枯藤、老树、西风、瘦马等形象创建一副深秋时节的景色,充分的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无依无靠的思乡情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不能千篇一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将教学作为自己的任务去应付,需要对学生承担责任,因为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样,教师才可以透彻全面的将教材中的知识和文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真正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在学习语文文章的时候,也才能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而是从内心真正的喜欢这门学科,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及教学模式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8):191-192.

[2]郑国贤.重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文学性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