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界煤矿矿井疏矸水向红碱淖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锦界煤矿矿井疏矸水向红碱淖生态补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咸桂霞

榆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榆林 719000


    1. 项目背景

锦界煤矿矿井疏矸水向红碱淖生态补水工程是以锦界煤矿矿井水作为红碱淖生态补水的水源。锦界煤矿现状有两个矿井排水口,分别位于枣稍沟和河则沟,本工程将锦界煤矿矿井出水全部用于补给红碱淖。本项目建设能够改善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红碱淖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生态型补水工程。

(1)改善红碱淖湖泊水质的有效办法

红碱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区之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也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并在2018 年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近年来红碱淖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水量减少、水质持续恶化,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红碱淖将逐渐失去水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降低。因此需要为红碱淖补充水源,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红碱淖目前出现的水面面积减小、水质恶化、蓄水量减小等问题是在补给区水库拦蓄、补给区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依靠红碱淖自我生态修复能力,上述问题很难得以解决。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为红碱淖保护区选择新鲜优质补水水源,进行生态补水。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水功能区功能等角度考虑,为红碱淖补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2)提升红碱淖区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根据《红碱淖水质调查评价报告》,通过对入湖河流、地下水、土壤、底泥等与湖泊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红碱淖流域气候条件特殊,湖泊主要依靠降水转化而来的地表径流补给,然而年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近年来上游地表水遭到水库拦截,地下水补给因人为过度开采而逐年减少,上述原因均使红碱淖水量在不断减少。加之红碱淖周边土壤主要为风沙土,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 N、P 容易随水流迁移,牲畜的踩踏也会促进 N、P 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量的 N、P 经雨水冲刷入湖,以及湖泊表层沉积物中 N、P 经内源释放,导致了红碱淖在有较少外源污染物的情况下,总氮、COD 指标因盐类浓度的不断增加而增大。与之相类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的异常也是由上述原因引起,并导致湖泊盐度、矿化度的不断升高,pH 值也不断上升。因此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是确保红碱淖湖泊及流域水环境得以改善的必然要求。

依据《红碱淖水质调查评价报告》的研究内容,红碱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分为流域污染源治理、流域水环境治理、湖泊水环境改善以及监管能力建设四大类,其中近期(2019~2020 年):重点规划实施环湖路缓冲带生态保护工程、河口湿地(围隔、鸟岛)工程;中期(2021~2023 年):重点规划实施环湖滨水带恢复一期工程;远期(2024~2026 年):重点规划环湖滨水带恢复二期工程,实施湖泊沉水植物恢复到约 10 平方公里。

本项目设计内容涵尔林兔河河道疏浚美化与河道表流人工湿地的建设,符合《红碱淖水质调查评价报告》中相关工程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安排,对于改善红碱淖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应与重要意义。

(3)促进红碱淖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红碱淖旅游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而且交通条件良好。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省、地、县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红碱淖的重视程度,通往景区的道路可谓四通八达。随着本工程的投入运行,红碱淖湖泊水质得到改善,红碱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及游客来到该景区,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本项目实施是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红碱淖流域综合整治,推动红碱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重要措施,项目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项目位置

本项目补水水源为锦界煤矿矿井水,本项目输水路线是将矿井水自锦界煤矿河则沟出水口、枣稍沟出水口引水至加压本站,经加压泵站加压后通过沿中锦路敷设的输水管道送至尔林兔镇区南部的表面流人工湿地,通过湿地后经现状尔林兔河河道进入红碱淖。

    1. 项目建设性质及组成

本项目为新建建设类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加压泵站工程、输电线路、输水管线工程、河道及人工湿地工程,各部分建设规模如下:

本项目补水规模为60000m3/d,新建输水管线总长度约为41.63km,其中管径 DN600毫米的管道长度为12.98km,管径DN700毫米的管道长度为1.55km,管径DN1000毫米的管道长度为27.10km;并对尔林兔河上游及下游现状水塘的自然表流湿地的改造面积7.00hm2,以及对现有的3.29km尔林兔河进行疏浚美化,新建2km长的输电线路引至加压泵站区。

    1. 项目占地

本项目由加压泵站工程区、输电线路区、管道作业带区、河流跨越区、河道及人工湿地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组成。建设区占用土地总面积169.07hm²,其中永久占地9.99hm²,临时占地159.08hm²。本工程占地类型有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天然牧草地、水浇地、河流水面、沼泽地,其中乔木林地30.46hm

2、灌木林地17.50hm2、其他草地60.49hm2、天然牧草地34.70hm2、水浇地11.86hm2、河流水面2.33hm2、沼泽地11.73hm2

    1. 项目土石方

项目挖填方总量266.11万m3,其中挖方总量为133.02万m3,填方总量为133.09万m3,外购黄土0.07万m3用于本项目加压本站工程区绿化工程。

    1. 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依据国家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所在属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所在地处黄土丘陵沟壑盖沙区,属西北黄土高原区,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18),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

    1. 措施总体布局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划分为加压泵站工程区、输电线路区、管道作业带区、河流跨越区、河道及人工湿地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7个水土流失防治区。在纳入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同时,新增、补充设计了水保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组成。

表1-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表

序号

防治分区

防治措施

备注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1

加压泵站工程区

场区排水管、绿化区下凹式土地整治、绿化覆土、场外边坡草方格沙障护坡

场区绿化美化

防尘网苫盖、袋装土拦、临时排水沟、沉砂池

*

2

输电线路区

土地整治

植被恢复

防尘网苫盖

*

3

管道作业带区

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草方格沙障、土地复耕

植被恢复

防尘网苫盖、袋装土拦挡

*

4

河流跨越区

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草方格沙障、土地复耕、护岸工程、截排水沟

植被恢复

防尘网苫盖、袋装土拦挡


5

河道及人工湿地工程区


河道两侧进行植被恢复



人工表流湿地工程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防防尘网苫盖、袋装土拦挡

*

6

施工生产生活区

土地整治、草方格沙障

植被恢复


*

7

施工道路区

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土地复耕

植被恢复

防尘网苫盖、袋装土拦挡

*

注:√表示主体工程已有措施,*表示水土保持工程新增措施。

本方案将建立起工程防治措施、植物防治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的关系,提出投资省、效益好、可操作性强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有效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蒋文清,朱晓燕,翟宗真.济南西客站片区生态补水工程方案比选[J].山东水利,2014,(11):58-59.

[2] 夏承斋,谌伟.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引大济石调水工程方案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9,(2):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