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星星美展”对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浅析“星星美展”对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高致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摘要:新中国美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诞生,在改革开放时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处在那个发展时期的“星星美展”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引导艺术家开始对艺术的形式变化进行探索,推动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对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星星美展”;新中国美术;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高致宇 1987年1月 男 汉族 江苏常州 2016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硕士研究生 讲师 思政教育 艺术教育 高校保卫

新中国美术的概念

新中国美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艺术家代表们所创造的历史概念,其中既有保持中国古典传统的风格又有中西融合的发展。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国画、版画、风俗年画以及油画等四个种类之上,功能以对大众情感的引导和审美教育为主,尤其在赞扬国家建设、表达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歌颂人民美好生活等主题上产生许多经典的作品。新中国美术这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扩展其外延,将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保持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之下,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更是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星星美展”的简介

1979年9月27日“星星美展”首次亮相于中国美术馆外东侧公园的栅栏上,当时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由23位业余美术爱好者所创作的163件作品,涉及了国画、素描、版画以及雕塑诸多种类,以大胆的创作风格,独特另类的表现形式,将西方现代主义带到了观者面前,轰动一时。被短暂的叫停后于11月23日在北海公园画舫斋继续举办。当年《人民日报》刊登了美展的广告为其宣传。1980年“星星”艺术家们在北京成立了“星星画会”并在北京美协正式注册,同年8月20日“星星美展”进入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同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再次刊登“星星美展”的宣传广告,短短16天的展出中,共有约八万余名观众参观展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这次一批非官方的,非学院派的艺术家们,作为新中国美术发展探索的先驱者,带着他们的先锋性,以表达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相结合,以探索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为目的,进行大胆艺术创作的尝试。尤其是首次“星星美展”,犹如星星之火,驱散了之前时代所留下的阴霾,成为当时的重要话题,带来激烈的讨论,引起强烈的反响,让新中国美术的发展面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关于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关于艺术自我形式的表达以及艺术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星星美展”对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

四十余年后回看“星星美展”,其对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无可替代,作为中国艺术现代主义的开端,对新中国美术现代性进程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深刻影响。

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者在一个微妙的关系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星星”艺术家们,成也政治,败也政治。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新中国美术也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官方对文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偏向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系列“伤痕”艺术来到人民面前,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美学讨论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正是迎着这股春风,这群业余的艺术爱好者们带着“星星美展”粉墨登场,借着“星星”之火,要燃烧艺术阵地。他们提倡将艺术介入社会,艺术要与人民的命运相连,艺术的生命来源于社会受众有机的联系。正如星星们所言“过去的阴影和未来的光明交叠在一起,构成我们今天多重的生活状况,坚定地活下去,并且记住每一个教训,这是我们的责任”。

在首届“星星美展”上让广大观者感到震撼或引起强烈共情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暗示。这种强烈刺激效果,所引发的观众的关注,对艺术家也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暗示,也导致了其陷入了审美惯性的困局之中。作品的政治话题,也成为了之后新中国美术发展中,不少艺术家所经常采取的方式。诚然现代主义与政治就存在对抗性,但仅凭借政治话题性所带来的成就无法在艺术之路上前进太久,最终艺术的发展和表现还是要回归其审美的内核。这也是导致了这批“星星”艺术家们逐渐退出舞台的原因之一。

“星星美展”探讨了关于艺术形式的突破的问题,所展出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类关注现实生活,借助艺术的力量干预生活,唤醒自觉意识,接受平凡而真实的美;另一类则是聚焦在作品的形式的探索上,积极地模仿借鉴西方艺术大师成功的表现风格与本土要素进行融合。前后两者的核心本质就是艺术的表现问题,艺术作品如何对“真实”的追寻,如何反馈现实,如何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星星”艺术家们进行这个真我探索的尝试,也成为了之后中国艺术发展中经久不衰的母题——自我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却或多或少地带有“拿来主义”的影子。不过这和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影响也密不可分,自“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形式或内涵都带着批判的眼光,现代化意味着世界化,甚至将西方现代文化的模式视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模版。这种理智与情感上的割裂也导致传统文化的失语,也造成之后艺术发展中许多作品为了现代而现代,为了形式而形式,而失去自己本身的艺术生命力。另一方面,“星星美展”所带来的艺术主体的自觉和自醒,对固有的程式化的甚至僵化的美术模式的否定,对艺术自由的追求,也推动着后来的艺术家们在艺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影响新中国美术发展风格多样的变化。

结语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语境下,“星星美展”是勇敢的探索,是大胆的尝试。因为政治而成功,也因为政治而落幕,但是它的经验却被很好的吸收和转化。从带有一定对抗性质的非官方的艺术展览到展览的美术馆化,是一条包容的官方艺术接纳之路,也是对艺术发展所发出的一个信号。毋庸置疑,“星星”艺术家们追寻着自我的艺术自由,他们的探索的道路也拓宽了后来者的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履生:新中国美术的时代特色[J].公关世界,2017(24):75-78.

[2]林钰源.1979:“星星”美展[J].文艺争鸣,2010(20):83-86.

[3]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J].美术,1980(0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