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旅结合之研学旅行——以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浅谈农旅结合之研学旅行——以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为例

杨婷 易霞 邓小东 余艳 宋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是根据农业特色、学生年龄、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集体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旅行,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旅行体验方式。现就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农旅结合研学旅行的意义、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后续的研究计划进行论述,为地方上实行研学旅行、建设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基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农旅结合;研究

研学旅行是组织学生在校外旅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其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等特征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增长了专业知识。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依托乡土资源开发课程,很好的利用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势。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在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近一年的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也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一、农旅结合研学旅行的意义

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手段。通过整合农业农村特有的生态资源、乡村民俗文化,合理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将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

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形式,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2月印发的《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逐渐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经济价值。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能培养其文明旅游的意识和习惯[2],能培养其良好的品格[1]。学生在淡季外出研学,既能错开旅游高峰期人员拥挤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也能对旅游业淡季经济萧条期的经济发展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3]

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传播了农业专业知识,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其独有的趣味性、生态性、科技性整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二、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在农旅结合研学旅行方面的条件及研究进展

(一)条件

1.1人员条件

内江农科院具有硕士、博士共42人,研究员12人,副高29人,中级55人,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优秀专家5人。内江农科院涉及水稻、小麦、玉米、甘蔗、中药材、水果、蔬菜、食用菌、鱼类、家禽家畜等的研究。在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当中,内江农科院拥有种植、养殖等涉农方面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生的任课教师,能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具有农业专业性的教学方案。

1.2环境条件

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地处高速公路路口附近,交通便利,占地110亩,面积不大但是涵盖内容广泛,能为研学旅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基地围绕创意农业、循环农业理念,打造农业示范区,是内江农科院、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外形象展示和科技交流、成果转化应用的窗口。基地拥有先进的智能温室大棚、高标准育苗棚等设施,开展了新奇特植物展示、蔬菜科研示范、植物多样性展示、水生动植物研究、果蔗试验示范等,布局了菊花、向日葵、郁金香、月季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试验示范和摄影区,配套了瓜果林荫区、草坪休闲区、多种其它花卉观赏区,是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做研学旅行的良好生态场所。

(二)研究进展

2.1精品课程

形成研学旅行课程路线:月季形态观察——甘蔗形态观察——甘蔗种植——土法制糖——多肉种植——农耕文化学习——基地参观。在整个课程路线中,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月季有哪些品种?不同月季的形态是什么样的?不同月季品种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和区别?月季花和玫瑰花的区别是什么?甘蔗是什么形态?甘蔗分为什么品种?红糖是怎么制作的?制糖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多肉是怎么繁衍后代的?多肉种植需要注意些什么?农耕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8:30在基地停车场集合,进入月季园,观察月季形态。月季园占地30亩,园内有上百种月季品种,分为藤本类、灌木类、微型类、树状类,可供学生研究学习。

9:30到甘蔗地观察甘蔗形态。

10:00沿路前往甘蔗种植区体验种植甘蔗。

11:00在基地4号大棚内体验古法制糖。

12:00就餐。

13:00——13:30休息。

13:30在2号大棚体验多肉植物种植。

14:30在2号大棚进行农耕文化学习。

15:30自由参观基地,基地每个区域配有带队老师讲解相关知识。

16:30停车场集合,总结,合影。

17:00返程。

2.2其它课程

围绕基地特色,形成多个课程。在适合各农作物播种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播种比赛,收获的时候开展收割比赛,例如插秧比赛、砍甘蔗比赛;农作物的收获成品作烹饪原料,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烹饪,例如玫瑰花瓣制作玫瑰饼,干辣椒制作辣椒粉;组织开展钓鱼活动、喂养小动物活动等。利用基地现有农业生产条件和旅游观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学生研学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安全问题

研学旅行由于要带学生外出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学生在新鲜环境中难免会兴奋,尤其低龄学生会乱跑,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带队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在出行途中,纪律容易不受控制,需要提前给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要学生随时与带队老师同步,不能乱跑。学生在途中由于不清楚路线,容易走偏,这就需要在出发前让每一个学生熟记行程安排,熟记带队老师电话号码,熟记自己乘坐的车的车牌号,明确每个路线要走多久、每个点要停留多长时间。

(二)运行管理问题

农旅结合的研学旅行涉及的行业也较多,既要有农业专业方面的教师,也要有相关基地实践,还涉及到学校、交通、餐饮住宿等,需要多方协调。

内江农科院作为一个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专业领域的教学上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但不同于专门做教育的机构,有时候需要某个领域的教师,正好这位教师在田间地理做杂交、在养殖场打疫苗等,这就需要协调好,避免没有教师任课。由于内江农科院银山基地在每年花卉盛开的季节都有大量游客参观,而此时如果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就会造成人员拥挤,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也影响教学质量。此时需要规划好教学路线,协调好安保、后勤工作,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经费问题

这类活动主要还是通过家长收费和政府、学校的补贴,其中家长收费占大多数。经费得不到固定的保障,很多相关教学无法开展。需要多方争取资金,保障活动实施。

四、未来方向

(一)加强农业课程的开发

针对银山基地现有的素材,深入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精品课程,细化课程内容,包括需要准备的道具、每个景点需要停留的时间、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

(二)加强多方合作

与学校、政府、旅游、交通、摄影摄像、住宿餐饮等机构开展合作,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三)成立基地研学旅行领导小组

设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下设组长、副组长、成员。主要负责安保、后勤、课程研发、经费保障等,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政府机构、家长、社会成员和基地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丁运超.研学旅行:一本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12-14.

作者简介:

杨婷(1992.8—),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岗,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