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备赛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备赛研究

任燕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050000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教师教学比赛的开展,比赛已然成为评价职业教育及自身教学建设的一种创新思路,组团教学,组团教研,组团参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教学能力大赛、人社部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等等大赛纷纷吸引了众多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们一展身手,在全国最高的舞台上竞技,老师们都展示出了极高的教学水平。我校非常重视教师比赛,仅2019年、2020年,我校教师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分别斩获国赛一、二、三等奖,省内领先,全国有位。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备赛机制的保障。

一、我校备赛机制的构建原则

1、坚持思政先导,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阵地是课堂,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鼓励老师参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技能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

2、坚持普适可行,突出激励引领

我校教师比赛为校、省、国三级备赛机制。前一年的校赛即选拔,为第二年的省赛准备,学校比赛方案参考省赛、国赛制定,所有教师均可参赛。教师根据比赛方案,选择适合参赛的项目进行准备,这就是比赛的针对性和普适性;当然,比赛是一项艰苦且有风险的工作,不但需要参赛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还要承担比赛失利的风险,因而要对参赛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突出激励,发挥引领效用。

3、坚持赛评结合,注重知行合一

备赛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调整备赛训练方案,保证备赛科学规范。赛前要组织选手进行严格的实践训练。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要对各个备赛项目有过程性调度,将备赛分阶段,进行动态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备赛中的问题,把握备赛关键节点,调整备赛方法。赛中要对选手的表现进行公平公正全面评价,同时要组织选手进行总结交流反思,边赛边思边改。既要注重“赛中学、赛中教”的实践过程,又要注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指导性,保证每位选手“赛有所施、赛有所获、赛有所得”。

二、构建“三级四维度”备赛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按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将比赛等级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比赛等级,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评”的比赛实践,构建“三层次四维度”比赛实践体系。备赛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的保证了比赛成绩。

1、构建“三层次”比赛体系

第一层次,由教务处组织的校级比赛,参赛选手由各系部海选后推荐组成。虽然参赛选手来自不同系部和不同专业,但是统一的标准也可以让老师们在教师基本技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较高下。每年的校级教学风采大赛都看点纷呈,这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次大比武,比赛标准客观,公平公正,为下一步参加省赛乃至国赛储备人才。

第二层次,由省教育厅、人社厅或其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比赛。是大部分教师比赛的目标,是校级比赛的延伸,代表本省的最高水平,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激励和引领作用。我校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教师技能比赛、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等各类比赛中,均能斩获省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彰显了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和学校强大的综合实力。

第三层次,由国家教育部、人设部或其他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比赛,代表着本专业的教师技能最高水平,是顶级优秀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

2、关注“四维度”教师技能培养

结合教师比赛各赛项的赛制要求,根据以往选手的参赛经验,经总结提炼,归纳出教师比赛重点关注的“四维度”教师技能,从日常教学工作着手,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四维度”教师技能包括:

  1. 教师基本技能,即:语言表达、肢体形态、教育技术应用、板书板画技能等方面;

  2. 教师教学技能,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技能等方面;

  3. 教师综合技能,即:说课、教材建设、资源开发、教育研究、班主任技能等方面;

  4. 教师学科专项技能,即:专业技能、探究创新等。

学校构建了国家培训、省级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科研、服务”能力,助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实践是教师提升学科专项技能的最佳途径;教学技能是教师技能的核心技能,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创新,才能形成个性化、艺术化的教学风格,而校本培训,日常教学和教学风采大赛研就锻炼和展示了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省级、国家级等更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则为教师综合技能的提升保驾护航。

三、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备赛的几点建议

1、融入激励机制,端正比赛理念

融入激励机制,对比赛中表现优异的老师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要端正比赛理念。要树立“重参与、重过程、争优胜”的比赛参与观,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改”的教学观.明白比赛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一种激励手段,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比赛的参与过程更重要,比赛的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在比赛准备中更快成长。

2、健全团队建设,保障比赛有序展开

根据比赛要求和比赛经验,团队赛不仅仅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叠加,更是一种化学反应,应形成指导团队、参赛团队和保障团队,内外合力,争取佳绩的可能性才会提高。场外指导非常重要,名师示范、有比赛经验的老师指导,是一种非常直接而有效的方式,能快速将一线知识、技能、创意为己用,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参赛团队,尽量做到老中青相结合优势互补,将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气质、新锐的闯劲融于一体,成为“靠实力不靠颜值”的“天团”;保障团队,协助教师及时解决遇到的烦恼事,应由学校教务处牵头,负责各类比赛管理工作,协调场地、设备、经费、课时等各方面内容,以保证比赛能稳定持续开展.

3、抓好备赛、比赛和总结三个阶段, 实现良性循环

长线布局,以年为单位进行备赛、参赛和总结推广,实现良性循环。备赛阶段,处理好常态教学与比赛教学的关系。比赛是用一条主线将已经积累的成果串联起来,是在常态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凝练、提升,源于日常而高于日常;不应为赛而教,为赛而改,脱离教学常态,堆砌资源技术,片面追求“高大上”。参赛阶段,尽力展示教学特色突出教学亮点。历年参赛获奖的作品,也可以是获取灵感的渠道,要学会善用公开资源,提高作品的识别度。特色是一种价值判断,没有统一的模板,创新是一种高峰体验,更加不可能有模板或范例。总结阶段,重建后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推广,着手开发的课程资源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新的教学模式要在实践中持续提高,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也是教学参赛成果的持续辐射。

4、做好思政、技术和规则三类研究,保证成绩提升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要符合育人的规律,要善用之。思政不能没有生命、干巴巴,应是如盐入水,清新自然,学习者的感受是就应该在这个地方这样用,不突兀,所以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体系的设计就有较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选取应用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突出学生的中心作用,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化、资源化和个性化,不能凑热闹、图新鲜,找到老师能驾驭,环境能支撑,学生能接受,效率能提高的平台。学情大数据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混合式教学活动组织,可视化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是目前参赛团队可以熟练运用的信息化手段;认真研究比赛规则,不能出现低级失误,如组别选错,学科乱选,团队成员不符要求,师生着装带有学校LOGO,音视频格式错误,培养方案上还有学校名称等等,避免一票否决。




课题立项号:JRS-2021-0237

课题名称:教师比赛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