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

程菲 梁雪 刘星 樊丽洁 扆兆琳 李晓娜 卢俊英 通讯作者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100088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职的护士60名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将其工号完全打乱,使用随机抽选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对A组护士实行常规管理,B组则采取管理目标的设定、目标划分、目标完成等方式最终实现目标管理理论,比较两组最终管理效果。结果:B组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理论、技能操作及护理质控成绩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A组30名护理人员中,有3名护理人员收到投诉,总投诉率10.00%,B组30名护理人员中仅1名护理人员收到投诉,总投诉率3.33%,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整体工作效率及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管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管理需要护理人员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潜能,结合医院设备、环境等遵照系统的管理安排进行护理操作,以患者病情恢复为最终目的。在日常护理中,需要综合多方面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急救护理、健康知识宣讲、医用器械消毒、灭菌等[1]。提升护理整体质量不仅需要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还需要加强对于护理的管理水平。此次为探究目标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管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所有在职护理人员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护理人员60名,将其工号序号打乱,使用随机抽选的方法分为A组(n=30)和B组(n=30),6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均龄(25.28±5.12)岁,平均工龄(2.21±0.98)年。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为在岗在职。排除标准:①外出学习或进修。②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③中途离职。

1.2方法

A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

B组:通过管理目标的设定、目标划分、目标完成最终实现目标管理理论。

①设立管理主体及管理计划:此次探究针对临床护理管理,分析日常工作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立此次探究管理目标,详细确定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各阶段执行时间[2]

②制定护理人员细节目标及个人目标: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资历及个人突出能力,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细化,可细分至年、月、日。对完成工作目标的护理人员设立进步目标,对能力一般的护理人员设立优秀标杆,使其能够向该目标看齐,对无法完成工作目标的护理人员进行单独的会谈,寻找无法完成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培训[3]

③管理目标的考核:将制定的管理目标分配至各个科室及小组,每组匿名投票选出组长,由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管理目标进行考核。在每日例行晨会时,鼓励小组成员提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组内成员进行分析,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组长每日记录组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操作,及时将其纠正。在每月月底举行总结,组长把组员本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目标完成度制表打印,分发至组员进行核对。由超额完成目标的组员分享自身经验,以促进小组目标整体完成度。为刺激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及责任,将目标设定纳入月度考核,对超额完成目标的护理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对完成目标的护理人员给予鼓励,对未完成的护理人员按照完成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

④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每月将为完成目标的护理人员组织中小型培训会、线上视频学习等方式。引进专家进行技能操作知识宣讲,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提升现有技能水平[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理论、技能操作及护理质控成绩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工作质量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护理理论

技能操作

护理质控

A组(n=30)

87.45±1.13

86.82±1.21

89.05±2.21

B组(n=30)

94.11±2.56

95.21±2.42

93.89±1.61

t

6.561

7.947

7.412

P

<0.05

<0.05

<0.05


A组30名护理人员中,有3名护理人员收到投诉,总投诉率10.00%,B组30名护理人员中仅1名护理人员收到投诉,总投诉率3.33%,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2.两组投诉率比较

组别

投诉

投诉率

A组(n=30)

3

10.00%

B组(n=30)

1

3.33%

P

-

<0.05


3.讨论

为带给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体验,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激情,此次根据我院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经院委实施制定完善的改进目标。通过成立质量目标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内容进行细分并设立个人目标,由小组组长进行目标监督与考核,为护理人员提供工作目标,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目标内容进行[5]。并设立奖惩制度,使护理人员工作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对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嘉奖,对能力一般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对未完成目标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会谈,及时纠正。此次探究中,B组实施目标管理后,护理理论、技能操作及护理质控成绩得到明显提升,且受患者投诉几率更低,30名护理人员中仅一名受到患者投诉,投诉率为3.33%,明显低于A组。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管理中,能够激发护理人员工作参与的积极性,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更为专业、凝聚力更强,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春燕,李亚.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培训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6-8.

[2]周晓琴.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2):300-301.

[3]潘玉兰.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1):63-64.

[4]李萍.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9):109-110.

[5]范志辉.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实践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