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直升机主减带板组件装配工艺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3


某型直升机主减带板组件装配工艺改进

翟英超

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摘要] 某型直升机主减带板组件由3层不同材料的零件组成,制孔后存在螺栓孔直径超差的问题,在装配时也存在螺栓无法顺利穿入螺栓孔,零件之间间隙超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装配工艺方案进行改进,完善了制孔工艺过程和制孔模具的定位方法,提高了制孔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制孔质量。通过调整零件铆接、制孔的顺序,减小了零件装配后的应力变形,并将零件的应力变形控制在主减带板边缘区域,使螺栓安装没有阻滞和应力。经过测试,改进后的工艺方案解决了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满足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主减带板 钛合金制孔 叠层 工艺改进

前言

某型直升机的主减速器接头连接带板组件(简称主减带板组件)均布在机身平台的4个框梁交接区域,由钛合金带板、铝合金补偿垫片、铝合金框梁3层零件组成。主减带板组件的3层零件由24组高强度螺栓连接,需要在装配时钻制直径6mm的螺栓孔。主减带板组件是主减速器与机身结构连接的主要支撑点,是直升机升力传递的主要路径,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设计部门对主减带板组件的装配制造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中螺栓孔的孔径公差为0-0.018mm,孔壁粗糙度不大于1.6um。钛合金带板与补偿垫片之间的装配间隙不超过0.2mm,螺栓装入零件的孔时,应无阻滞或应力。

61b7f4034885b_html_1564ff9097e0f76a.gif

图1 主减带板组件在机身平台的位置

61b7f4034885b_html_b61e9cf7245fc578.gif

图2 主减带板组件结构

1装配方案简介

主减带板组件的传统装配方案是,1、将机身结构定位在装配型架内,实施机身部件的对接和铆接。2、以装配型架为基准,使用定位夹具测量机身平台的位置,并计算补偿垫片的厚度。3、按计算数据加工所需厚度的补偿垫片。4、将补偿垫片和钛合金带板定位到机身平台,使用自动进给钻加工3层零件的螺栓孔。5、清理制孔产生的毛刺和铝屑,在零件贴合面涂抹一层防腐蚀密封剂,将补偿垫片铆接到机身平台上。6、将钛合金带板安装在补偿垫片上,安装24组螺栓将3层零件连接紧固。最后,使用装配型架的夹具检验主减带板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按上述工艺方案装配完成的主减带板组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加工完成的螺栓孔直径超差,最大值为6.031mm,且内壁局部粗糙度超差。2、安装钛合金带板时,带板与补偿垫片之间的间隙超差,在边缘最大为0.4-0.5mm,不满足设计要求。3、螺栓穿入孔时有较大阻滞和应力,螺栓表面防护层被损伤。

2超差原因分析

  • 孔径超差分析

制孔使用的自动进给钻转速和进给量是恒定的,加工参数无法同时满足3种材料的需求。制孔使用的模具为长条形,刚度较差。其两端固定在装配型架上,使用中间部分制孔。切削力和钻体震动会造成模具变形,钻体主轴的径向跳动变大,钻制的孔径和粗糙度超差。在制孔过程中,3层零件使用简易的定位销固定,不能对零件施加轴向压力。钻头的螺旋刃将零件向上顶起,使刀具与零件表面不垂直,零件上出现椭圆形超差孔。而且,铝屑会大量堆积在零件之间的缝隙中,加剧零件向上顶起的趋势,并造成严重的划伤。

  • 零件间隙超差分析

补偿垫片与机身平台连接使用的是实心铆钉,分布在零件外缘一周,冲击铆接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垫片中间位置。由于补偿垫片厚度仅3mm,强度比框梁结构低,应力沿垫片外缘向中心延展,产生蠕动变形,受结构限制,垫片中心区域向上隆起形成鼓动变形。当钛合金带板安装到补偿垫片上方时,边缘区域会产生间隙。

  • 螺栓安装应力分析

主减带板在制孔时使用4个定位销定位,应力被限制在4个螺栓孔区域内部,当定位销移除后,应力释放产生变形,由于3层零件材料特性不一样,变形量也不一样,3层零件的螺栓孔就存在不同心,安装螺栓时就会存在很大阻滞和应力。

3装配方案改进

根据上述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1、增加工装模具的强度,加强结构稳定性,降低制孔过程中的震动,提高制孔质量。2、调整主减带板组件制孔顺序和补偿垫片的铆接顺序,降低补偿垫片的应力变形,进而降低零件之间的间隙和螺栓安装应力。3、调整制孔工艺方案,改进自动进给钻制孔参数,提高孔径质量。

3.1制孔工艺调整

针对该机型钛合金、铝合金复合叠层结构,经过大量工艺试验,在低转速、小切削量加工时,可以获得直径一致的螺栓孔。但是低速加工会降低生产效率,仍需要配合使用自动进给钻。结合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将制孔工艺过程调整为自动进给钻加工初孔5.8mm,风钻扩孔5.95mm,手工铰孔至6.0mm。手工铰孔使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6齿螺旋刃,前置引导25mm,可以起到稳定导向作用。由于制孔时轴向垂直向下,切削液会快速流向刀具底部,导致切削刃处于干切削状态,选用粘度更高的合成切削液,可以长时间保持在刀具上,使刀具始终浸润在切削液中,而且螺旋刃比直刃刀具能更好的保持切削液,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制孔质量。

3.2铆接顺序调整

补偿垫片与机体结构连接铆钉分布在垫片外缘,铆接产生的应力将集中在中间区域。由于补偿垫片厚度薄,铆接应力导致中间区域有变形鼓动,补偿垫片的螺栓孔中心发生偏移,与机体结构的螺栓孔不同心,螺栓无法顺利安装。螺栓杆与螺栓孔的配和精度为φ6H8/f7,螺栓孔直径为φ6.00-φ6.018,螺栓直径为φ5.978-φ5.99,其最大允许偏移δ=(6.018-5.978)/2=0.02mm。

为修正铆接应力变形造成的偏差,需要在铆接后重新扩孔,其方法为首先将钛合金带板和补偿垫片装配到机体结构上,将螺栓孔加工至5.8mm,将零件拆分下来,对螺栓孔加工倒角0.25mm。在装配贴合面涂抹防腐胶,用定位销将3层零件拧紧在一起,在此工况下,将补偿垫片和机体结构铆接在一起。钛合金带板强度大,与补偿垫片拧紧在一起,可以间接提高补偿垫片中心区域的结构强度,减小应力变形,而且,将中间位置先拧紧定位销,能够将应力变形限制在铆接区域的外侧。外侧的平台结构为钣金蒙皮,强度比主减带板组件中心区域低,会先于补偿垫片发生变形,从而保证偿垫片中心区域零件变形最小,中心孔偏移量最小。

铆接完成后,通过微量去除孔壁材料,将螺栓孔加工至最终直径,修正铆接变形引起的孔不同心问题,螺栓安装时的阻滞应力就会减小。从φ 5.8mm扩大至φ 6.0mm过程中,螺栓孔单边的加工量为0.1mm,由于之前倒角0.25mm,终孔完成后,可以保证孔边没有毛刺,且剩有约0.15mm的倒角,可以避免层间毛刺的产生,保证产品质量。

61b7f4034885b_html_7be3281d219d5434.png

图3 铆接变形及应力

3.3螺旋渐开线定位法

主减带板组件的中心是主减接头连接位置,此处承受载荷最大,并依次向外侧减小。根据设计指标,越靠近中心区域,应力变形应越小,而越靠近边缘区域,允许存在的应力变形也越大。因此,需要优先保证中心区域的质量。方法为,从中心向外扩展,依次加工螺栓孔,并依次安装定位销拧紧固定,将零件的变形和应力依次向外延展,并最终控制在螺栓孔区域外侧,最外侧的8组螺栓承受的安装应力最大,但其距离载荷中心区域最远,影响最小,满足设计要求。

如图4所示,主减带板的螺栓孔按圆周分为3组,从内向外依次排列,使用中心4个主减接头连接孔固定零件。依次钻孔并固定第1个圆周的8个螺栓孔,然后钻孔并固定第2个圆周的8个螺栓孔,最后钻孔并固定第3个圆周的8个螺栓孔。主减带板组件每个方向的加工顺序都是由内向外,变形和应力会随着定位夹紧不断被延展到最外侧。将螺栓孔按加工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类似渐开线的曲线,这种方法为螺旋渐开线定位法。

61b7f4034885b_html_ebc5ff0ad0ae550c.png

图4 螺旋渐开线定位法

3.4模具定位方法调整

61b7f4034885b_html_b47664dc39438e1e.gif

图5 主减带板制孔模具

主减带板组件制孔使用的模具两端为模具固定点位置,中间为两处制孔位置。自动进给钻固定在模具上,钻制主减带板组件的螺栓孔。模具使用铝合金铸造,受工装型架和机身尺寸限制,安装位置无法改变。如果使用模具的制孔位置作为辅助安装点,可以缩短模具定位尺寸,提高模具刚度,降低钻体震动,提高制孔精度。


61b7f4034885b_html_7eb0d46dedb96ac6.png

图6 制孔模具简化图

L1,L2为模具安装点位,A和B是两个钻孔点位,F是制孔时的轴向切削力,按传统装配方法,在钻制A点时,仅使用L1和L2为固定点,模具跨度为2370mm,产生的变形较大。钻制A点时,增加B点为辅助固定点,模具的跨度减少为1635mm,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相同的切削力下,模具产生的变形较小,模具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可以提高制孔质量。

3.5定位销设计改进

零件使用的临时紧固件有两种,一种是光杆定位销,一种是工艺螺钉。光杆定位销尺寸长,可以在模具上方通过模具孔插入零件定位孔内,但是其不能对零件施加压紧力,零件之间容易出现缝隙。工艺螺钉需要插入模具下方安装在零件上,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但是螺钉长度短,容易掉落在模具和零件之间。

61b7f4034885b_html_630be47e99080a5.png

图7 临时紧固件

结合上述两种定位销的优点,设计了一种专用定位销,如图8,将工艺螺钉的压紧面延长,使六角头端面延长至模具上方,这种结构可以对零件施加压紧力,又能防止掉落在缝隙中,便于工人操作。

61b7f4034885b_html_19c3d30c0684aff7.png

图8 专用定位销

4改进结果

改进后的装配工艺方案应用后效果良好,经测量钛合金带板、补偿垫片和框梁结构上螺栓孔的孔径,并统计出了每种零件孔径的最大值。在18个架次中,螺栓孔超差共出现4架次,超差孔的数量共25个,最大值为6.021mm,不合格率为25/(112×18)×100%=1.24%。

61b7f4034885b_html_d8d212c66c9f71ae.png

图9 主减带板组件螺栓孔直径

5结论

本文通过对主减带板装配工艺方案改进,解决了螺栓孔直径超差以及装配应力等问题。该技术方案对现有装配夹具的改动量小,生产成本低。根据模具结构,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专用定位销,提高可操作性,简化复杂的工作。通过对原装配工序进行调整,间接增加了零件强度,降低了产品铆接变形带来的质量问题,在不改动产品设计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了设计指标要求。但是,本文的改进方案仍是基于人工装配的,在效率提升和技术变革方面没有非常大的突破改进,随着自动化装配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工艺方案需要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海宇.飞机装配工艺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林琳,夏雨丰.大型飞机装配自动制孔技术探讨[C].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学术会议.

[3] 李 森.音737德州星精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4] 杨迪.飞机壁板自动钻铆中预连接工艺和铆接变形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9.

[5] 常正平,王仲奇,李诚,郭飞燕,杨元,康永刚.飞机薄壁件铆接过程变形分析与数值模拟[J].航空制造技术,2016,7.

[6] 于靖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误差影响仿真分析[J].机械制造.2015.

[7] 崔政,陈南,季鹏,刘晨曦.切削用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振动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16,44.

[8] 丁悦,王焱,刘畅,向颖.钛合金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6,6.

[9] 罗和平,张传思,闫海.钛合金钻铰工艺的研究[J].机械制造,2010,48.

[10] 李源,胡永祥,姚振强.预压紧力下叠层铝合金钻孔层问毛刺试验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