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生活中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曾凡龙

福建省平和广兆中学 363700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策略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体现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个人能力培育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整体的教学效率。现阶段部分教师选择从生活化的视角来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效率,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精神。在本文中将会重点探索生活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内容如下。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学习他们的生活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习潜力,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学习素材,包括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理念有偏差

初中不少专业老师因自己的素质以及能力不足之处,没有从先学后教的人性化理念出发,没有找到物理在生活的魅力,而在授课阶段中一味填鸭式教学,纯粹理论的灌输,让教学课程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初中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對物理学习感受不到乐趣,也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以及动力。

(二)课堂互动交流时间较少

专业老师为了赶进度,将以及初中生交流的时间大大缩短,使得初中生以及专业老师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初中生物理先学后教的人性化理念相结合的思维理念运用,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的推进优化阻滞。

  1. 课程氛围相对较为沉闷压抑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因为其自身的职业规划或者职业回馈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对其自身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的不良情绪,使其在实际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让其课程的分为相对较为压抑,由此让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从而造成了部分初中生可能产生一定的畏惧情绪,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理念出发,构建生活化情境物理课堂,借助于身边常见的事物,讲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下载关于赛车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赛车是很多初中生都很喜欢,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电视、电脑观看的运动。学生在观看这个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很容易沉浸在教师构建的生活化情境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感受,理解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并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给出的数据,包括比赛距离,每辆赛车的起步时间、到达终点的时间,运用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每辆赛车的速度。教师也可以制作这样的视频:一辆汽车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进行变速曲线运动。汽车是学生所熟悉的交通工具,这样的视频场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视频构建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直线、曲线运动的本质区别,以及直线匀速运动、变速曲线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行进特点、速度变化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欲望,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巧妙地提出生活问题,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其理解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失去探索的欲望,而只是依赖于老师的教导,这对他们的思维和习惯的养成有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必须巧妙地调节生活问题,让学生走出熟悉,但不了解问题,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简单地解释生命的现象,首先以生活化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问:"同学们,我们排队的时候怎么会知道和前面的人保持整齐划一?"学生只知道排队,与之前的人相比,排得有条不紊,而从未探究过排队中所蕴含的潜在原理,因此,这个从未研究过的生活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展开了学习过程。它还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丰富生活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物理生活体验

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初中学生的物理生活体验非常缺乏,对物理的认知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课本,思维也仅限于课堂之中,与生活的距离总是遥远的;只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初中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物理运用到生活当中,并在生活中找到例子。面对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们的物理生活体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培训,积极的为学生打造一个物理与生活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进行长期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的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关于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并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去生活当中寻找解答。比如说"关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例子有哪些?"、"平面镜成像对生活的作用有?"等等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带学生们到户外进行物理生活体验,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深化自己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了解,真正的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不是似懂非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己收集生活中运用到物理知识的操作,然后带学生到实验室去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摩擦头发可以产生静电,使头发变得非常膨胀、冰块遇热融化、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一段时间会比较好剥壳、用水壶烧开水后会看到水蒸气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育的成效,教师要正确正视目前教育的不足,积极引入生活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入手,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生活事例,将物理教学的枯燥转化为乐趣,将艰难学习转化为欢乐学习,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益.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南北桥,2019,(11):81.

[2]焦兰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人文之友,2018,(15):182.

[3]宋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现代交际,2018,(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