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李芸

菏泽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率和就业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声誉和生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在探索之中,而针对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开展精准就业服务的作用和意义,提出构建职业院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职业院校就业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指导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这些文件针对就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高职院校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同时也指明了高等院校就业服务发展方向。

1. 开展精准就业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式不容乐观,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仍处于不断增长当中,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提高增强部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型人才,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入学率普遍处于较高水平,但从就业质量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依旧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企业在就业市场招聘人才时,希望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而学生希望找到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但企业无法获知毕业生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情况,而毕业生对企业的和岗位相关情况知之甚少,的这使得企业招聘和学生应聘都变得困难。以菏泽职业学院为例,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为每年毕业人数2-3倍,但在实习初期,大约只有50%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能落实单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这充分反映了矛盾的症结所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不是缺乏需求,而是供需矛盾。实现精准就业服务是为了克服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就业岗位供需现象。

1.2顺应“互联网+”综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完善更新。通过充分利用就业网络,就业APP, 校园招聘群,公众号以及其他渠道,形成了精准的供需对接服务平台。这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根据大学毕业生的需要不同的求职阶段和求职意愿,精准提升相关岗位政策、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可以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就业服务。

1.3发挥“大数据”应用价值

利用就业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可以准确收集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求职意向信息,以及对学校的基本情况信息,进行全面的识别、储存、分析,研究挖掘,通过统一管理形成精准的就业数据系统云计算技术。将大数据有效应用于就业工作,促进就业工作的发展,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个性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招生、培训等多种功能联动,形成准确的就业联动和预警机制。

1.4满足“全覆盖”服务的要求

由于就业取向的偏差,家庭经济困难,心理上存在障碍,少数毕业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就业单位,成为“关键少数”。通过建立精确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采取政策公告、个人等措施为特殊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和经济援助。

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深刻

目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就业指导制度,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或添加到教学计划中,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甚至有些学校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就业培训,简单的教给学生一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基本就业技能,没有形成系统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

2.2就业指导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及实际就业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系统统一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指导不足,对就业质量缺乏深入的培训和规划,直接导致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2.3就业指导队伍素质较差

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经常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兼职。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导致了就业指导的质量无法保证。

3.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策略

3.1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在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时,应该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考虑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课程优化,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合理调整就业内容指导。在课程设计中,应重视扩大就业方向,合理安排生源,调整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性适应能力,确保学生经过就业指导后能够形成完善的职业规划。

3.2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掌握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同时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为后续进行就业指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制度。如果高职院校想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对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了解毕业生的薪酬福利和情况其他方面,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此外,学校应该定期与合作企业沟通,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从而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

4. 结论

精准就业指导的提出,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原则,强化服务意识,以高质量就业为全体毕业生的工作立足点,突出精准性和有效性,构建符合自身情况的就业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邱义臻, 熊焰. 建设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2002, (25).

[2] 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9(4):98-102.

[3]马春燕,刘亚娟.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12):76-80.

[4]杨若凡,刘智英. 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5] 徐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