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5

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

李春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510545

摘要:ELF理论强调语言交际的适切性、可理解性和有效性,而非强调贴近本族语者英语的规范性,更符合现代社会国际交流特色,可为英语语音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指导。本文基于前期研究,尝试构建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具体包括3个教学目标、3类教学内容、6+2个教学环节和4维6级的教学评估标准,即以全球化意识-多变体识别-可理解性产出为目标;教授本族语者英语、非本族语者英语及粤方言区英语的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英语语音特征、多元文化特征和语用策略特征的内容;运用全面诊断-重点纠音-多维输入-多语对比-情境参与-即时适应等教学手段,将互联网+软件辅助教学和ELF意识贯穿始终;评估对各类语言特征识别/产出的流利性、可理解性和交际有效性。

关键词:ELF;英语语音教学模式;粤方言区

粤方言是粤港澳经济圈、海外华人社区等亚文化圈的支柱语言。英语作为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简称ELF)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粤方言和英语在语音结构、发音方法上有较大差异。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从方言母语和二语的语音差异导致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探索语言错误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但新交际场景中,多语母语背景人士共同交流的情况非常普遍,语音教学和评估如果只强调本族语英语规范,则无法适应新国际交流环境,进行适切有效的语言交流。本文试图从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视角,结合《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要求,探索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帮助英语教师及学习者提高教学效率和国际交流适切性。

一、英语作为通用语及国家标准

英语作为通用语(ELF)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的语言,用于不同母语背景者之间为某个交际目的暂时沟通交流,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和语言交际功能,扎根于不同文化的互动之中,关注动态的语言交际过程,具有灵活性、混合性、相依性和流动性,双方不断协商和调整,共同构建一个互相理解的体系(Alptekin, 2010; Firth,1996; Jenkins, 2014;文秋芳,2014;俞希,2016)。ELF学习者认为英语在不同母语者间交流,需要参与者主动根据交流任务和实际情况协商达成一致,事先规约的语言规则或习惯并不能完全适用。ELF强调语言的多元化和多变性,“最有价值之处”在于“态度和观念的解放性转变”(高一虹,2015),对新时代多元国际交流场景具有最大的适切性。

《国标》要求英语类专业本科生首先应具备语言能力,强调语言技能训练,强化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组织能力(如语音语调识读能力),注重英语教学的灵活性和多元性,增加了有关“全球化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等素质要求,重视全球化语境中用英语传播世界文化的需要,兼顾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和介绍,凸显多元文化认同感,弱化英美本族语英语作为标准,更符合ELF的需求。由此,英语学习目标应从“达到接近本族语水平”转向实现多元性和顺应性,学习理念应从“标准规范观”转向“沟通理解观”(Sifakis, 2004)。

二、ELF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现状

鉴于传统范式无法适应全球化语境,ELF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研究涉及影响可理解性的语言特征、文化差异以及交际策略,提出语言、文化、语用三维一体的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和基于“多实体”的ELF体系,促进国际交流(Kirkpatrick, 2010; Matsuda & Friedrich, 2011;文秋芳, 2012)。这为研究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ELF理念倡导英语语音教学的交际有效性、可理解性和流畅性。此类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既有研究多集中在对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语音元素特征描述方面,如Jenkins(2000)提出在所有英语非本族语者中间建立一套核心语音规范,即“通用语共核”(Lingua Franca Core),建议在语音教学中以教这些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共核音为重点,并比较了EFL与ELF语音教学大纲的在辅音、辅音连缀、元音、元音简化等10项内容的区别。通用语共核的描述为研究ELF语音听力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再如,张伶俐(2015)对来自7个不同方言区的45名中国大二学生进行实证研究,识别影响国际可理解度的英语语音因素,对语音教学优先级别提出建议。张伶俐、汪卫红(2015)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四方面阐述ELF理念基础上的英语教学,提升中国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英语口语表达有效性。这对本研究在教学模式方面有较大借鉴价值,但此研究未涉及基于粤方言特点的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三、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构建

鉴于以上文献分析,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广州某高校英语专业162名2019级大学生和377名2020级大学生的英语语音状况进行诊断研究,提取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语音障碍要素;并通过两次英文学院英语语音大赛,比赛形式及内容融入ELF理念,以识别国际可理解度的英语语音要素。基于影响国际可理解度的粤方言区英语语音要素研究成果,借鉴张伶俐、汪卫红(2015)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为例构建的ELF教学新模式,项目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四方面尝试构建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

1.教学目标:全球化-多变体-可理解性

传统语音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产出完全贴近本族语发音,粤方言区发音障碍较重学生很难实现,且不具有交际必要性,粤港澳大湾区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多语背景下的英语交际者。

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们的全球化意识,使学生具有多元文化观和顺应观,不只局限于英美国家,要广泛地涉猎全球各国的语音和文化知识;第二个目标就是能够识别多语背景下交际者的英语发音变体,以便学生在未来交际场合迅速地适应并理解交际者意图;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理解性产出,即产出“舒适可理解的”(Kenworthy 1987)、“易懂的”(Abercrobie 1965)、“听者友好的”(Kjellin 2015)的英语发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捷高效地适应新的国际交际场景。

2.教学内容:核心语音、文化及语用特征

传统英语语音教学内容包括全部标准本族语英语语音和超音段语音特征,其中部分特征不影响交际可理解度。针对影响交际可理解度的因素进行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根据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目标,新模式在传统模式基础上,重点教授粤方言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英语语音、文化及语用特征。

(1) 语音特征

新教学模式内容包括英语本族语的语音特征、超音段特征(如音节及句子重音、节奏、停顿、韵律、语调等)以及非本族语英语变体(印、阿、菲、新等英语)的上述特征;还重点讲授粤方言区影响国际可理解性的核心英语语音特征,具体包括

1)元音特征,如长短元音的区分(/i:/-/i/, /ɔ:/-/ɔ/等),部分元音变形(/e/-/a:/,/ʌ/-/ɔ/等),双/三元音简化(/ei/-/e/, /ei/-/i:/, /ai/-/æ/, /əu/-/ɔ/, /ɛə/-/a:/stare-star, varieties-varyties等);

2)辅音(群)特征,如单词末尾辅音省略(card-car, make/made-may, walk-wall等)、增/减鼻音/n/(at-ant, hand-head)、舌侧音/l/以及/r/区分(popular-popura, group-gloop)、位置相近的相似辅音混淆(/s/-/ʃ/-/ʒ/, 如decision, seashore等);

3)超音段特征,重读(重读实词,虚词轻读。使用音高变化传递话语意义和功能)、停顿(长句被切分成语块后,两语块间的音调重音词后停顿)、语速(要有变化,重要论点或戏剧性较强的部分语速变慢)、调式(调式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特点)等。徐鹰、曾用强(2017)也强调,语音培训的重点在超音段语音练习和韵律教学,重点强调5个音位学特征(吞音、因素错误、单词/词块错误、重音错误、语调)等。

(2) 多元文化特征

Gloria Poedjosoedarmo(2007)强调语音教学嵌入其他教学。我们将ELF视域下的语音教学内容与多元文化特征(英美文化、他国文化、中国文化和岭南文化特征)相结合,如在语音竞赛的情境主题中,设计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学生家中欢度春节的情境,要求介绍中华/岭南美食、就餐礼仪或餐具的使用等。同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视角,鼓励学生建立兼容并包的思想胸怀和国际视野;立足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根基,深入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心、学习观和文化自信。

(3) 语用策略特征

语用策略教授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中,进行即时快速的反应,适应交际双方或多方的语音及交流方式,才能有效的实现交际目标,达成交际目的。在ELF视域下的语音教学模式中,教师结合语音/听力练习任务,讲授学生应如何根据具体情境需求,运用(请求)重复、澄清、自我修复、释义等语用策略(Mauranen 2006),也包括音调、语气和情态词语、必要的手势语使用,提升语言使用的适切性,实现交际目的。

3.教学方法:诊断-输入-对比-参与-适应-意识

传统的教学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依次教授语音特征,带领学生逐一朗读音标、词汇、句子、纠正发音,统一学习标准。这样语音学习系统性较强,但费时、费力、缺乏针对性且低效。

61e10ad945ffb_html_52264f0461f5bd38.gif 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遵循全面诊断-重点纠音-多维输入-多语对比-情境参与-即时适应的基本步骤。教学循环非线性流动,闭环中的任何一点都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往复,构成局部小循环和整体大循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见图1)。

61e10ad945ffb_html_c6f354a3d562142a.gif

图1 ELF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示意图

(1) 一对一现场语音诊断指导

一对一现场语音诊断是本语音教学模式的起点。它可以真实准确把握学生独特的顽固性语音障碍,基于学生独特的个人成长背景、受教育背景、生理发育等情况,教师现场诊断,有针对性的通过示范、手势或其他道具演示发音器官及位置变化,或借助母语发音进行类比。

重点纠音:在全体新生进行全面的音标、词汇、句子、段落朗读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音段及超音段特征有清晰的了解,建立学生的语音成长档案。Gloria Poedjosoedarmo(2007)指出可以按照学生的语音水平而不是语言水平进行分层指导。针对初级学生,系统讲解语音全部特征,也可在朗读教学中加入超音段音位问题;针对中级学生,集中讲解某些问题;针对高级学生,讲解超音段音位特征,如重音位置等。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生生语音学习共同体进行纠音练习。

(2) 多维输入与多语对比

多维输入与多语对比两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多维输入指教师在了解学生语音的普遍问题及个别问题后,采用多渠道输入语音资源,如课上讲授与课下资源共享相结合、线上教学平台与线下语音活动相结合、语音课程与影视资源相结合等。多语对比指粤方言区大学生就读于粤港澳湾区,接触粤、英、葡、阿语等多语的机会多于其他地区;因而,教师从语音比较和对比的角度,使学生辨别发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现更准确发音和理解。

(3) 情境参与和即时适应

情境参与和即时适应两点互相渗透,除锻炼学生的语音能力外,还试图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即时交际能力。教师可在课堂或课下设计日常生活或工作(如餐馆就餐、商务谈判、公司会议等)场景,融合学生常见语音错误、不同方言口音和文化等因素,请学生分小组进行随堂即时角色扮演,随后予以点评,鼓励学生随机应变,不只依赖准确语音解决问题。

(4) ELF意识渗透

在各个教学环节,ELF意识贯穿始终。教学目标不以学生的语音和听力水平完全符合本族语标准,而是以达到交际目的为标准,教学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诊断、纠音、输入到对比、情境和适应的多个环节,都以ELF理念为指导。这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校宗旨,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一体化社会的运行规律。

(5) 互联网+软件辅助教学

互联网+软件辅助教学的方式也是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从语音听力诊断,到语料库输入材料选取,以及发音听辨音练习,情境设定及模拟联系等环节均可依赖互联网及语音软件辅助实现。如Pronunciation Power(1&2)https://englishlearning.com.适合初中级英语语音学习者,实现语音诊断、语音及口型对应视频学习、易混淆发音组合及语句练习、波形图分析等功能;一些语料库资源,如ELFA口语语料库、VOICE维也纳-牛津英语国际语语料库以及ACE亚洲英语语料库,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下英语国际语的使用;PRRAT及speech analyzer等语音软件课进行语音及听力诊断,邀请校内外留学生、小语种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语音练习,锻炼学生实际情境下的国际交流能力。

4. 教学评估:流利-可理解-有效

语音评估与测试研究的文献显示,清晰度、可理解度、外国口音始终是研究的焦点,也是国际语音评分标准的重要方面(Yates,Zielinski& Pryor,2011:5),可视为语音评估的三个维度(田朝霞,金檀,2015)。近年来的语音测试研究认为超音段特征(连音、重读、音调、重音、韵律、语调等)可影响非本族语者口语的清晰度和可理解度的主要因素,为评估提供可靠的参数,其中,语速影响度最高。ELF理念指导下的语音听力教学模式的测试内容和标准均有改动。测试内容除包括本族语英语识别外,增加非本族语英语变体及基于粤方言语音特点的语音变体识别;测试指标参考言语可理解性指标(1-6级)和交际能力测评指标(1-6级)(Morley,1991)的描述,增加ELF理念指导下的语音流利度和听/说可理解性标准,关注口语交际有效性,将测试标准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层级,具体标准见表2。

表2 粤方言区ELF英语语音听力评估标准

61e10ad945ffb_html_866c8875d1cef81d.gif 层级 维度

语音流利度

听/说可理解度

交际有效度

1

完全不流利,无连音、重读处理

(对方)只识别个别单词语音,无法理解词意

语音障碍导致交际失败

2

个别短语连读,重读重音不明显

(对方)可识别短语语音,但很难理解句意,多次重复确认后可理解部分

语音障碍导致交际严重受阻

3

短语可连读;句子不流利

(对方)可识别部分句子语音及超音段特征,多次反复确认后可理解大部分

语音障碍导致交际被频繁打断

4

短句流利

(对方)可识别大部分句子语音及超音段特征,但与标准语音有一定差距,需高度集中注意方可理解

语音障碍干扰听者对内容的理解

5

长句流利

(对方)可识别全部句子语音及超音段特征,与标准语音的差异不影响理解

语音差异不影响交际

6

流利度近本族语者

听/说可理解度近本族语者

不存在语音差异

测试时间和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分散在学期中,如学期初的语音诊断、学期中间的阶段性考核及学期末的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上,课题组所在高校引进FIF口语训练系统进行日常口语听力训练。教师利用系统自带语音听力训练内容或自编语音听力资源供学生学习。系统对语音整体质量、流利度、完整度及语义等指标进行评估,并提取学生易错单词和语句等数据,辅助教学。除传统的发音、听力测试外,朗读竞赛、主题晚会、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也加入阶段性语音听力检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与终结性评价共同构成课程成绩。同时,课题组邀请来自美国、土耳其等国留学生走进英语课堂并参与语音大赛的评委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基于ELF理论和《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音素质、跨文化交际及语用能力要求,构建ELF视域下粤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展开,全面阐释新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内涵。

本英语语音教学新模式仅基于项目组进行的初步研究,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评估标准的准确性均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粤方言区特色尚不突出。未来研究可在英语语音和听力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场景的设计、语用策略的多样化、多元文化的渗透等方面更突出粤方言区的特色,切实有效的提升粤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交际有效性和适切性。

参考文献

[1] Abercrobie, D. Studies in Phonetics and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1965.

[2] Alptekin, C. Redefining multicompetence for bilingualism and el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 2010. 20(1):95-110

[3] Firth, A. On the discursive accomplishment of “normality”: On lingua franca English and conversation analysi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26(2), 237-259.

[4] Kenworthy, J.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M]. London: Longman.1987.

[5] Kirkpatrick, A. English as an Asian lingua franca and the multilingual model of ELT [J]. Language Teaching, 2010.43(1), 1-13.

[6] Jenkins, J. The phonology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7] Jenkins, J.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The politics of academic English language policy[M]. Routledge.2014.

[8] Matsuda, A., & Friedrich, P.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 curriculum blueprint [J]. World Englishes, 2011,30(3), 332-344.

[9] Mauranen, Anna. Signaling and preventing misunderstanding in English as lingua franca commun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2006 (177).

[10] Morley, J. The pronunciation component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J]. TESOL Quarterly. 1991,25(1): 51-74.

[11]高一虹.“英语通用语”的理念发展与现实启示[J].中国外语,2015,12(05):1+9-10.

[12]田朝霞、金檀.英语语音评估与测试实证研究——世界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5.(03), 80-86.

[13]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1):77-81.

[14]文秋芳.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J].中国外语,2014,11(03):4-11.

[15]徐鹰、曾用强.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语音特征和分数预测模型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02):69-74.

[16]俞希.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03):37-42+63.

[17]张伶俐.中国大学生英语发音的国际可理解性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5,38(01):36-54+128.

[18]张伶俐、汪卫红.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5(0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