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程鸣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4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98例急诊胸痛病人,按照“奇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9例病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SAS、SDS)。 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将舒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纾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体验。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


前言:急诊是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最集中的科室,胸痛作为常见的危重症常见的症状,占到急诊患者的20%~30%左右[1],主要病症包括肺栓塞、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纵膈肿瘤、主动脉夹层、急性重症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等[2]。胸痛类疾病一般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应及时予以患者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致力于改善患者的诊疗体验。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舒适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胸痛病人负性情绪影响,研究主体为我院收治的98例急诊胸痛病人,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及方法

    1. 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98例急诊胸痛病人,按照“奇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9例病人。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0~80岁,平均(60.42±8.74)岁;病理类型:心源性胸痛31例、非心源性胸痛18例;伴发症状:心悸20例、恶心呕吐8例、盗汗11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82岁,平均(61.52±9.16)岁;病理类型:心源性胸痛33例、非心源性胸痛16例;伴发症状:心悸22例、恶心呕吐9例、盗汗10例。

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型、伴发症状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包括:(1)快速接诊护理。为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立即安排抢救室并提供心电监护,通知值班医师初步评估病情;(2)常规心理护理。向家属及患者做好解释说明,通过言语、接触等方式安抚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3)抢救中护理。遵医嘱进行血常规、凝血系统、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给予患者药物支持,建立静脉通道,平衡酸碱和电解质;

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有:(1)舒适化接诊护理。全面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根据患者的胸痛时间、发作症状、发作区域、伴发症状、既往病史、其它合并症、药物治疗状况等情况,详细划分患者病情,优先处理病情评估较重的患者,对高度疑似肺栓塞的患者给予肺动脉CT检查;(2)环境舒适化护理。保持急诊室内安静、整洁,光照适宜,让患者处于安全、无噪音的环境中;(3)症状舒适化护理。对一些伴发症状,例如呕吐、恶心、心绞痛等,应预见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及时转移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给予心绞痛患者解痉止痛的药物,对疼痛过度的患者使用体位变换、呼吸调节、沟通交流、精神分散等方法缓解疼痛;(4)心理舒适化护理。认真与家属和患者沟通,入院后简要介绍急诊环境,通过患者的细微表情和行为评估其心理状况,对负面情绪性较重的患者进行安抚与鼓励,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惑。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相应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分析表1数据可知,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x±s

组名

例数(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9

52.49±4.86

45.69±3.60

54.72±5.31

46.63±3.93

观察组

49

53.07±5.11

37.19±3.21

54.14±4.95

38.17±3.04

T值

-

0.5757

12.3360

0.5593

11.9190

P值

-

0.5662

0.0001

0.5773

0.0001


3 讨论

急诊胸痛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不同类型的胸痛进展状况、临床表现完全不同,例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可蔓延到耳朵、肩颈和四肢,在剧烈疼痛下可能丧失部分意识状况,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满身大汗、呼吸困难等[3]。由于急诊胸痛的上述特性,护士接诊后不仅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以往药物治疗史,还要迅速明确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为值班医师判断病情提供重要帮助。

舒适化护理是一种在促进治疗基础上,同时调节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急诊过程中的不适感[4],进而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让患者能更加积极地配合急诊急救流程。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舒适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纾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体验。


参考文献:

[1]刘东.舒适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救治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6):651-651.

[2]史晓丽.舒适化护理对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70-170.

[3]刘芳萍,魏金金,梁霞.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77-78.

[4]游义英.护理团队在急诊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快速运转机制的建立[J].医药前沿,2019,9(26):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