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根晓治疗胃包如病学术思想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7
/ 2

包根晓 治疗胃包如病学术思想初探

任小满 1 包根晓 1

1.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要:本文旨在分析包根晓治疗胃包如病的学术思想。胃包如病就是由于人体当中的三根与七素相互平衡状态被打破,巴达干偏盛与赫依、希拉等相交搏之后产生恶血与黄水,最终会引起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是一种聚合型慢性疾病。在蒙医当中,认为胃溃疡、胃炎等疾病都可归入到胃包如病范畴当中,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差行间的疾病。蒙医对于胃包如病的认识历史比较悠久,且在临床治疗中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包根晓对胃包如病的学术思想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胃包如病;学术思想;治疗效果;辩证治疗


西医当中消化性溃疡属于胃包如病范畴当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缺乏蒙医特色,没有统一、客观以及公信的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出蒙医的特色以及优势,也不能反映出蒙医对胃包如病的治疗效果。胃包如病的发生原因通常为过食不易消化或者进食不合胃腑食物、着凉等,导致食物滞留在胃部,不能充分分解精华与糟粕。蒙医对于胃包如病有独到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包根晓对胃包如病的学术思想,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

  1. 首要观点为祛巴达干

胃部作为消化系统当中比较重要的脏腑器官,从阴阳学说这一角度上看,胃属于阴,从五行学说或者五元学说的角度上看,胃属于土,因此在胃病治疗过程中应该要充分注意巴达干。另外,尽管胃部居于希拉之位,但是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主要为磨碎巴达干。在《四部医典》当中有相关记载:“在治疗胃部疾病时,应该要以抑制巴达干作为治疗基础。”胃包如病的发病原因在于热邪滞留在胃部,淤积不消最终产生的一种聚合性慢性疾病[1]。对于聚合型体质、巴达干体质以及年迈高龄者来说,因不及时治疗胃的慢性疾病,饮食不节或者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就容易引起胃包如病或加重胃包如病,因此包根晓的学术思想当中认为:要想治疗胃包如病,首先应该注重包如病疾病进展情况来采用温性药物与热性药物祛巴达干,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随症治疗。

二、护肝清楚斯热理论

胃包如病的发生原因之一就是肝脏问题,且肝脏也是包如病发生的主要原发病位之一,导致胃包如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寒热症,其中热症因素主要在于生活起居不慎或饮食不节,过凉食用热性、酸性以及锐性食物,促使肝血增盛,肝脏功能受到一定损伤,最终导致肝血不能生化形成黄水与恶血[2]。寒症因素则在于饮食不节,如过量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不合胃腑的食物,导致食物滞留在胃部,胃部中的巴达干黏液逐渐增多,且淤积在胃部当中,导致消化希拉功能衰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充分分解,侵入肝脏的部分不能转为正精,反而充斥恶血,影响到患者的肝脏功能。在蒙医的相关文献当中也表明:“无肝脏不受侵害之包如病。”因此包根晓的学术思想认为:在胃包如病治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护肝治疗。

三、粘虫落于胃腑学说

蒙医在治疗疾病时通常会从病因上分析,即从疾病发生根源处进行分析,将分类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粘虫等,结合疾病入侵途径以及患者疾病具体部位进行分类,包括皮肤、肌肉、经脉、骨骼等,在蒙医学当中,“粘虫”是一种经肉眼看不见的致病微生物[3]。自古以来蒙医学家就对粘虫有深入的了解以及独到的见解,在18世纪中,杰出蒙医学家在《四部甘露》当中将粘症列为“十要症”之一以及“六基症”之一,在现代的医学相关研究当中,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密切,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在于幽门螺旋杆菌。在包根晓的学术思想当中,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蒙医当中粘虫范畴,根据对粘虫的研究理论,认为粘虫落于胃腑当中之后会加剧巴达干、赫拉、希拉等病变,这也是胃包如病的主要病机。这一观念同都格尔扎布的蒙医观点一致,也是蒙医当中首创观点,从这一观点上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要应用有杀灭粘虫作用的药物,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

  1. 蒙医结合胃包如病用药规律

胃包如病作为一种胃腑聚合性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在于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等,与现代医学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因此包根晓认为在胃包如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将蒙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用药频率上分析,60份病历当中一共使用到28种蒙成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药物有伊和汤、如达-6味散、高尤-11味散、壮西一21味散、哈日嘎布日-10味丸、阿木日-6味散、敖格尤一13味丸、阿嘎日-35味散、壮西-6味散、阿那日-5味散、查干乌日丸等11种药物,说明在包根晓治疗胃包如病过程中,这些药物是比较常用的。从现代药理学研究当中看,上述11种蒙成药当中含有的锁阳、木香、石榴以及荜拨等药物具有愈合溃疡、保护胃溃疡等作用,其中阿那日-5味散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运动,具有镇痛作用,保护患者的胃黏膜

[5]。包根晓在治疗胃包如病患者中,比较重视蒙医辨证治疗,认为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可将患者分为不同类型,如血黄水型胃包如病、赫依型胃包如病等,不同证型患者需要接受不同治疗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上述学术思想当中包括蒙医学当中的基础理论思想以及从古至今以来各名蒙医的独到见解,是在继承蒙医基础上也提出包根晓教授的独创见解,同时在临床长期实践当中,不但有前人的智慧,还有其独特发展,充分表明蒙医的临床治疗水平。在胃包如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采用蒙西医治疗也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文献研究蒙西医对胃包如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单独应用西医治疗来说应用效果更为效果。另外,胃包如病患者的治疗上也要重视辩证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发病原因选择恰当药物。

参考文献:

[1]道日娜.蒙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随访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9):2-4.

[2]武树青.蒙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04):8-9.

[3]敖登其木格,王海荣,乌汉其木格,等.蒙药斯日西防治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2):23-27.

[4]巴依尔,乌仁花.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蒙医药疗法及护理干预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67+276.

[5]海霞,玉山,张志强.蒙药阿那日-4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06):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