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建设绿色智慧矿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建设绿色智慧矿山

刘月华

身份证号码: 4507021978121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对矿山企业绿色矿山的创建逐渐加快了步伐,促进绿色矿业循环发展,促进矿业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随着从典型示范到普及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建立明细评价指标,进行指标分解对促进矿山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绿色矿山建设与生态保护评价探析,分析讨论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与矿区生态保护治理及要素指导。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绿色矿山;智慧矿山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保障,为推动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保证其安全、高效生产对于促进煤矿行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智慧矿山建设得到了有效落实,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推动智慧矿山的稳步发展,提高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这也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智慧矿山建设及煤矿智能化开采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是目前煤矿行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1智慧矿山建设及煤矿智能化开采不足之处

1.1占用破坏土地和植被景观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砂石矿山(点)占损土地面积12108.9hm2,相对集中分布于湘南、湘中地区,以露天采场及工业广场为主,分别为7669.1hm2、3680.9hm2,共占损土面积的94%。从土地利用现状来看,林地、采矿用地遭受破坏的面积较大,而耕地占比9%左右。砂石矿形成的露天采场、工业广场、排土场、矿山公路等不同场地的对植被破坏面积为5876.42hm2,从而导致挖损堆置场所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1.2技术问题

首先,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维护工作复杂困难,对智能化开采形成阻碍。集中体现在设备缺乏故障自检及数据分析功能、地质模型空间耦合难度较大等。其次,数据传输性能低下,精度不佳。因为井下设备传感器数量较少,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不佳,只负责数据的收集,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因此传输带宽负荷严重,数据传输性能不佳;另外,网络带宽、速率等建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能传输一些大型数据,大规模互联无法实现,进而对智能化开采造成影响;因为有线、无线网络布置的局限性,煤矿只可以进行综采设备、矿压、瓦斯等一些关键位置信息的传输,监控系统各自独立,传输效率低下,对监控数据的精准性造成不利影响。

2生态保护治理建设绿色智慧矿山策略

2.1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搞好地面锅炉烟气防治。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对锅炉烟气进行处置。采用脉络式布袋除尘器,处理风量6000m3/h,除尘效率≥99%;炉内喷钙脱硫系统,脱硫效率≥85%;PNCR脱硝系统,脱硝率为50%。安装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准格尔旗环保在线监测平台对接,经监测,烟气均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搞好矿井通风机排放的有害气体防治。主通风机排放的矿井回风中的粉尘,在井下生产环节中已采取喷雾降尘等综合措施加以治理,在排放时已满足排放标准。三是搞好地面扬尘治理。建设全封闭储煤棚一座,地面储装运系统实现各个输送环节全封闭运输,采煤不见煤,所有运煤车辆必须加盖防尘布。水泥建材等规范堆放,黄沙、碎石子等散状物料全部进行苫盖,购置3辆洒水车,对工厂道路及扬尘区域进行洒水降尘,保持地表湿润。

2.2新建(改扩建)矿山

新建(改扩建)矿山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通过的环境影响报告(含地质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绿色矿山开发利用(三合一)方案等,坚守环境保护底线,经审查认为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治理,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复垦”,“边开采、边复垦”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开发方式,所有新建矿山必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监测机构。

2.3关键技术建设

首先要实现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煤矿智能化设备、设施的有效融合,有效解决系统结构、数据处理决策以及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智慧煤矿的建设效果有决定性作用。(1)物联网建设,结合不同区域矿井的不同特点、工作人员、设备等管控对象,提高物联网技术使用水平,对关键位置进行身份表示及有效感知,实现感知与连接,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决策,建立协同智慧机制,打破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实现信息的连接和交互。(2)大数据技术。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传感器设备,因此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储存、分析及管控。将传感器数据信息、监控视频信息以及人工形成的数据整合至大数据平台,保证其全面性。同时还需要注重数据的挖掘,探索其背后规律,为安全管理及决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计算、模拟及自主学习决策的特点,需要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保证开采模式的自动化生成及更新。同时还需要与矿山有效融合,如感知层、数据支撑层及决策层,尤其要注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故障检测、诊断等。(4)云计算技术。该项技术能够保证监控数据、传感数据的高效流通处理,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处理相关问题,在该项技术的引导下,为资源的储存、传输和管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5)5G技术。5G技术主要指矿用5G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通话质量高等优势,但是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其应用水平,保证传输的稳定性。

2.4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发挥部省引导和指导作用,积极争取矿山生态修复财政专项资金,将砂石土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等有机结合,聚合各类资金投入共同推进修复工作。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机制,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能力。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土地差别化供应、土石料综合利用等激励政策,积极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参与生态修复,激发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修复的动力。

结语

绿色矿山的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需要建立长期保持机制,积极促进矿山行业和自身企业的共同发展,把矿业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区规划、设计、开采、修复全过程,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三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维中.浅谈绿色矿山建设[J].煤炭工程,2006(4):31-32.

[2]吕新前,杨卫东,程青.建设绿色矿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J].西部探矿工程,2009(11):56-57.

[3]黄敬军,伊嘉曾,宋云飞,王玉军,朱谷.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金属矿山,2009(11):84-85.

[4]杨鸿飞.智慧矿山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1(02):4-5.

[5]吴群英,郭佐宁,牛虎明,符立梅,习晓,周晓明.智慧矿区建设战略布局及关键技术[J].中国煤炭,2020,46(12):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