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

庄家庆

枣庄市民卡管理运营有限公司 277800

摘要: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所以在开展政府管理工作期间,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成为趋势。因为电子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简单便捷,所以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电子科学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了政府科学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仅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还可以转变行政部门的职能。因此,本文在了解政府行政管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作出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业内带来些许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府管理工作;创新

通过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实际上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化电子硬件系统和数字网络软件技术,在突破时间和区域限制的基础上,在公共平台公开处理内部行政事务,并对系统内部所包含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就是有效融合网络服务和政府管理业务的全新模式,可以为社会基层群众提供具有标准化和完善性的服务模式,最终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

1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对政府管理工作的影响

1.1推动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性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能够让政府管理信息变得具有公开性,从而在增进实践管理成效的同时,也促使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统一公布在网络公共平台,以此为全社会居民提供便捷且优质的服务。政府行政部门在管理期间还可以构建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社会群众能够由此收集相关网络资料,全面了解政府职能和不同类型的办理程序。同时,还会在电子政务平台发布有关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确保社会群众可以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对政府行政管理有更深认识。除此之外,电子政务平台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注重从社会基层发展角度,增强法治社会的宣传力度,并持续拓展信息传播渠道,以此真正展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2推动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

通过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还会在无形中促使政府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继而实现高效服务。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实践应用模式过于老套,大部分都属于粗放式管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传递速度过于缓慢,居民群众无法及时反馈意见,导致实际行政管理进度不快,业务办理效率存在滞后性现象[1]。而推广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政府行政部门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共享数据信息,优化社会服务形式。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减少成本支出,扩大信息传播范围,还可以突破区域限制,方便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1.3推动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改革,一直都是相关部门十分关注的一项内容,而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实现这一点。政府行政部门可以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及时处理民众反馈信息,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统一向群众发布讯息,促使民众逐渐转变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在真实体会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建议,而政府则在虚心接受中不断改进。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也展现了政府行政办公的信息公开信和透明度,社会群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政府行政部门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以此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实践角度来看,在政府行政管理发展中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有助于社会群众在认可支持全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同时,在网络平台构建良好的外在形象,并在提升实践效率的基础上加快行政改革步伐。

2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2.1利用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模式

通过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中,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步伐也在随之加快,政府部门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型模式转变为服务型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属于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不再是管理者,而是要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入手提供优质服务。从实践角度来看,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将日常办公和公共事务管理所包含的数据信息发布在网络平台,可以在公开共享数据信息的同时,使社会群众对政府行政管理有更直观的认识,以此方便社会民意调查[2]。同时,政府单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各个领域的信息数据,并构建系统化的数据库,可以为政府行政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奠定基础。另外,确保行政部门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有助于社会公民便捷查询相关讯息的同时,提升实际办理效率。

2.2利用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创新政府行政组织架构

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电子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创新政府行政组织架构,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具体而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行政组织逐渐从金字塔转变成扁平化发展模式。以往我国行政组织架构是根据金字塔结构进行分布设计,职位和权责之间具有等级关系,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负责,中间区域的组织机构主要具备上传下达的作用

[3]。而在提出电子政务后,信息的公开处理致使处在中间的组织架构失去了工作意义,因此在实践发展中开始被逐渐取代。另一方面以往行政管理包含政府的职能部门,且会根据专业分工涉及相关部门,而职能部门需要交给行政主管负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可以降低行政主管的工作压力,但很容易在实践发展中出现多重领导相互推卸的现象。而利用电子政务进行管控,不仅能解决以往行政组织关系出现分裂或重和等问题,还可以突破区域、时间、部门等因素的限制,确保相关信息可以被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各个部门,以此控制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支出。

2.3利用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深化电子政务意识

对于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而言,随着开展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还能够深化电子政务的意识。具体而言,在电子政府信息化系统上线后,首先政府需要开展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电子政务技能大赛等多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鼓励政府工作者积极了解电子政务,提高电子政务意识,避免日后工作出现差错。另一方面要引导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正确且完备的政府和电子政务技能。同时,政府财政部门需要适当筹集资金,以推进电子政务培训的发展。其次,将电子政务的应用完善和发展,纳入到政府的工作绩效和考评项目中,促使从政府自上而下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重视电子政务重要地位,提高电子政务的意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敷衍了事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度的惩戒以形成示警效应,最终能使电子政务得以顺利推行。领导者层面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下属以及公众的参与程度。十分重视,那么电子政务的发展将会极快地推进。如果领导者不重视电子政务,那将面临巨大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应当建立领导者负责制度和追责机制。从领导层面高度重视管理理念的改变,继而从行动上认同改变并适应改变,由此推行开来。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的时代当中,电子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务必要完成的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政府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信息网络的发展背景,审视全球行政改革,可以看出我国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已愈来愈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缺点,而电子政务的出现刚好可以有效地补充这一点,完善了服务型政府,提高公众满意度。所以上文就对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作出了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玉荣.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1(09):113-114.

[2]崔石磊.新形势下地方电子政务信息化发展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3):116-118.

[3]高洁.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研究[J].上海商业,2021(0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