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徐家荣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家禽疾病日益复杂多样,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困难,增加了禽病防治的难度。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也需要在新的外部环境下做出相应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家禽疾病特征的变化和防治措施的改进。

关键词:家禽;常见疾病;发生;防治措施

引言

家禽疾病是影响家禽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家禽疾病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仅威胁家禽的健康成长,而且容易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做好家禽疾病的防控是保证家禽养殖收入的重要基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防控制的有效性。

1.常见的家禽疾病类型

家禽最常见的三种疾病是禽流感、球虫病和鸡白痢。首先,禽流感是最常见的家禽类疾病,而且对人类安全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更加重视禽流感的防治。禽流感的危险性更大,可能导致大量疾病,甚至家禽死亡。禽流感也以多种方式广泛传播,主要通过皮肤接触、眼膜、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其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家禽器官的寄生虫病,会导致家禽出现营养不良、出血、脱水和腹泻等症状。由于近年来球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因此,养殖户应特别注意受此疾病对家禽养殖的影响。第三,鸡白痢是家禽常见的传染病,而且,由于痢疾主要通过家禽粪便传播,因此鸡蛋也可能受到感染。鸡白痢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气短等,会严重阻碍了家禽的正常生长。

2.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

2.1扩散速度非常快

由于家禽养殖在环境中的集中,家禽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传播迅速。同时,在许多地区,为了增加养殖的数量,通过选择超出合理范围的大规模养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扩张导致农场数量进一步增加,但也会导致家禽疾病迅速蔓延。当家禽感染特定疾病时,会迅速传播,并在家禽中引起大规模疾病。因此,必须尽快放弃这些大规模的养殖计划,并适当地减少养殖数目。否则,如果一些疾病继续蔓延,农民的经济损失将不断增加。

2.2呼吸道疾病频发

家禽饲养最困难的两个时期是春季和冬季,此时禽舍必须平衡通风、温度控制和湿度,但这三个方面存在一些矛盾。该操作会导致鸡舍出现低温、缺氧或高湿度等问题。家禽在这种环境下长期生长,降低了家禽的抗病能力,最终导致大规模呼吸道疾病的爆发,给家禽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越来越普遍

最常见的家禽疾病一般由单病原感染引起,包括新城疫、大肠杆菌及霍乱等。这些疾病的诊断很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家禽养殖中各种病原体感染病例不断增多,这些疾病常伴有结肠细菌或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能伴有合并感染,这使得治疗家禽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2.4 畜禽发病原因复杂

家禽患病的原因很多。同时,大部分养殖场设备简陋,环境经常脏乱不堪,人员不规律。此外,有些养殖场缺乏消毒经验和知识,缺乏卫生设施,病原生物增殖速度加快,导致禽畜疫病大规模发生。此外,大多数养殖户只关注畜禽的生长,试图缩短其生长期,而忽视畜禽的健康,导致家禽经常出现超重、暴饮暴食、营养过剩、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这大大增加了疾病发生概率。

3.常见家禽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疾病误诊现象不断

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提高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意识,也没有提高对防控人员的训练,导致基层兽医服务变得不专业,在诊断家禽疾病过程中误诊的病例增多,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也导致兽医和养殖户无法针对家禽疾病的具体症状对其进行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降低了禽病防治的效果,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3.2禽类喂药方式不合理

不合理的家禽喂药方式是家禽疾病控制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阻碍家禽养殖者有效提高疾病防治质量。如果喂药方式不当,家禽可能出现与药物不相容的问题,减少了食物的摄取量。养殖户应该根据对家禽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来选择药物,以防止滥用家禽药物,导致出现家禽中毒的情况。

3.3药物配比不规范

在控制禽病的过程中,农民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家禽配药,以降低疾病爆发的概率。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兽医没有按行业标准进行培训,而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培训,导致防控工作质量下降,药物不灵的现象增多,增加了家禽疾病的发病率。此外,部分兽医在防控操作中,未能根据禽病种类和疾病防治类型对症下药,从而降低了禽类的成活率,阻碍了养殖行业的发展。

4.家禽疾病的防治措施

4.1加大执法力度

执法不严是禽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禽病传播、防疫制度、禽病防治等方面存在执法疏漏,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家禽疾病。因此,为了建立完善的家禽防疫体系,必须加强执法。在执法过程中,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防疫制度。为了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在引入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进行消毒。为积极配合各项执法活动,要加强相关法制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此外,要加强司法机关对饲料、兽药市场的净化工作,对市场上存在劣质饲料、疫苗、兽药,要查明来源,查明生产者并对其做出严厉的惩罚。劣质饲料容易引发禽病,劣质疫苗会导致家禽免疫衰竭,劣质兽药会影响禽病治疗效果,威胁养殖户利益,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监管。

4.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养殖管理来保证生物安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禽病的爆发。为家禽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需要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此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家禽养殖成本,同时减少家禽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生物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

4.3加强引种管理

由于引种是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家禽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引种控制。引种过程中,首先要避免在疫区进行引种,引种前应对目标养殖场进行检查,确保目标养殖场无疫情。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同一个目标农场进行引种,从而显着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引种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家禽的质量,所以要从合格的养殖场引进品种。引种完成后应立即接种疫苗,并隔离一段时间,以免感染养殖场的其他动物。

4.4切断疾病传播渠道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严密控制措施,以更好地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关闭管理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同时,各家禽舍的工作人员也应避免串舍。此外,为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途径,既要防止鸟类、犬类进入养殖场,同时加强养殖场的灭鼠工作。还有,蚊虫也可以传播疾病,所以在家禽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驱除苍蝇、蚊子的工作。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禽舍通风,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对使用过的养殖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粪便必须及时处理。

4.5定期做好接种免疫防治工作

家禽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畜牧业工作人员应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不应因养殖场增加而拒绝接种疫苗。养殖人员要定期给家禽接种疫苗,这一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禽的整体健康状况,可以帮助养殖人员在后期扩大养殖场,提高家禽养殖效益。家禽接种过程中,要注意接种环境,要保证接种质量,必须保证注射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结语

养殖者积极对家禽养殖过程中的养殖作业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禽流感、痢疾、球虫病等是家禽常见病,加强家禽养殖过程中相关疾病的防控。此外,养殖户还应注意,在防控操作中仍存在不少误诊、饲养不当、用药不规律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养殖人员应做好禽类防疫工作质量,为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双全.家禽疾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6):143-144.

[2]马苏芬.鸡病防治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探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4):83-84.

[3]卢光景.鸡支气管栓塞及疾病防治要点[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