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园林建筑比较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8
/ 2

东西方园林建筑比较浅析

张焕 王智琦

商丘工学院 476000

摘要: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都是世界园林建筑史上的精华,但因其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其风格的迥异。西方园林主要体现人工美,而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及历史沿革等的不同,取其精华,以期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现代化园林建筑。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西方园林建筑;东西方差异;

一、概述

园林建筑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反映各国人民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园林布局方面,西方园林采用焦点透视法,讲究对称、规则、一目了然。西方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用植物建造的。东方园林是一种临摹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移步换景,景随人动,是一种“独特的天堂”。中国园林大多是写意和直观的,强调自然、情感、想象和联想,强调“言有不尽意”、“言在意”的魅力。西方园林基本上是写实、理性、客观,强调图形、人为、秩序和规律,尊重理性思维,因此,园林也被纳入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范畴。中西方园林风格相反,但又相互补充,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园林应该相互学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园林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生活[1]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一)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便是自然山水,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建筑隐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园林建筑丰富多样,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结合,颇有章法。园林建筑或布局随意,与自然景色融合为一体,或临水而建,或坐落于园中心,或立于小山之巅,或依山而建,可谓意境非凡、趣味横生。建筑风格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地方与民族特色,如厅堂、楼阁、小榭、回廊等,都体现了灵动雅致之感。

(二)历史沿革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园林的萌芽期:商周。最初的形式“囿”,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鸟兽生长繁育,挖池筑台。

园林形成期:先秦、两汉。秦代上林苑中的阿房宫“离山别馆,弥山跨谷”。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苑中有观、宫。如上林苑中“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一直延续到清代,并影响到日本造园。

园林的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建筑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是山水、植物、建筑相互结合的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圣地开始出现,自然景观中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朝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写意山水园。皇家园林如大内御苑,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与局部设计均达到一定水平。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有所提高,出现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如辋川别业,重视局部与小品。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宋代注重园林意境的创造,代表性园林为北宋山水宫苑。艮岳是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皇家气魄的山水画木与建筑完美结合的皇家园林,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形成了极具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如明末计成的《园冶》中提到的“相地合宜,造园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清代中期末期呈现出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是中国园林建筑全部发展历史的终结时期[2]

三、西方园林建筑艺术

(一)特点

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用分析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它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审美习惯。所以西方的园林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认为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不可能上升为艺术美,又因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它应该根据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西方传统园林主次分明,各部分关系明确,其边界和空间范围清晰,给人秩序井然的印象。西式园林讲究视野的开阔,空间结构开放,要让满园的景致可以尽收眼底。整体的设计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而注重人工雕凿与营造建筑整体的气氛。

(二)历史沿革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其建筑风格特点是和谐、完美,将精美的雕塑艺术和地中海区盛产的植物加入庭院中,给过去的实用性造园加入了观赏的功能。

几何式造园传入罗马,再演变到意大利,加强了水在造园中的重要性,在山坡上建立了许多台地式庭园。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墅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式庭园传到法国后,成为平坦辽阔形式,并且加入更多的花草栽植成人工化的图案,确定了几何式庭院的特征。

法国几何式造园在欧洲大陆盛行,而英国一部分造园家不喜欢违背自然的庭院形式,于是提倡自然庭院,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比如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几何式与自然式两种极端相反的造园形式,后来碰撞融合产生了混合式,形成了美国及其他各国造园的主流,并加入了科学技术及时尚艺术的内容,使造园确立了在游玩、观赏以及商业上的地位[3]

四、中西方园林建筑比较研究

(一)发源形式

中国园林建筑之初发源于商周的苑囿,后融合诗书画结合自然山水之情趣。西方园林发源于果园菜地,追求工整,喷泉可以视为农业灌溉的物态美化。

(二)建筑风格

建筑统率着园林,园林从属于建筑[4]。中国的庄子崇尚自然写意,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有着明显的自然性,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进入“天和”的状态,才能达到常乐的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自然为主,建筑为辅,在结构布局方面,建筑与山水、植物相结合,追求顺应自然,显示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求打破形式上的中规中矩,使得模仿山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而西方哲学强调理性与规则,这和西方美学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西方美学史上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出现的美学家,他们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们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的数”、“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所以西方园林建筑设计中处处可见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工程学等学科的成果,是科学与自然的结合。

(三)建筑材料

在园林建筑材料使用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土木为主。结构用柱、梁、屋架、檩条、椽子多以杉木为主,或红松、黄花松、云杉等,用于门窗、装饰有杉木、水曲柳、桃木等等。西方园林建筑则以石头为主,主体建筑体积较大,例如:罗马斗兽场、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

(四)建筑色彩

从中西方园林建筑的装色色彩来看,中国的色彩比较单一,通常以一种为主,其余几种色彩并用。这与中国哲学、政治、伦理有关,用来分尊卑、别贵贱。而西方则百彩竞艳,充满了狂热的宗教色彩。中国除一些宫殿颜色比较鲜艳以外,其他都比较朴素简洁优雅。

(五)建筑主题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突出文化主题,例如江南园林代表--豫园,它是古代文人志士休息的地方,也寄托了他们超凡脱俗的情怀。借助园林的意境构造出远离尘世繁杂的隐逸之心。西方园林建筑则表现出对神的崇拜,例如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则是亚当和夏娃的雕像。它是西方教堂的代表之一[5]

五、结语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的对比分析发现,中西方园林建筑的特征与人的性格和哲学理念息息相关。西方人理性,讲究控制,反应在西方园林建筑的规整、严谨,一切以主体建筑为主特点。中国人注重平和、以和为贵,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现代的园林要有机的结合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建筑的优点,以人为本,创建更加完善的人性化的现代化园林。

参考文献:

[1]曹盼宫.中外园林艺术研究[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

[2]李慧峰,冯曦蓉.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孔德静,张钧.城市建设与园林规划设计研究[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张越衡.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对比分析[J].园林绿化,2016(06):49.

[5]何爱平.东西方园林差异[J].四川建筑,2016(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