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5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研究进展

王璇 1,李玲 2张家宁 3

1, 2均为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 310015;

摘要】 护理专业实习生初入临床时会受到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因而会出现许多实习适应问题。而实习适应的好坏对护生、学校乃至医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护生在实习期间的适应状况,顺利完成护生的角色转变,本文从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途径等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护生在实习期间的适应状况,顺利完成护生的角色转变,为临床实习管理工作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护生;实习适应;综述

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生涯中的阶段性过程,是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碰撞结合的重要时期。而护生能否在实习期间良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对其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观察[1],护生由于环境、学习、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不同的不适应反应,特别是本科生。中国每年步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数量庞大,大部分处于17-23岁之间,正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过渡阶段,遇到各类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应激[2]。这不仅降低了护生的实习质量,甚至会威胁到护生今后的职业态度、择业志向乃至护理队伍的稳定建设。有研究结果表明[3],实习效果与适应状态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不可忽视护生的实习适应在实习期间乃至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虽然护生的实习适应问题逐渐被大众所重视,但由于该方面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为了让护理专业实习生们更好地适应实习生活,并给临床实习管理工作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故做此综述。

1 实习适应的概念

雷洁[4]认为实习适应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在保持自身与临床实习环境之间的和谐而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地改变自身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其中,适应能力是反映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关于实习阶段的分期,杨淑美等[5]人将护生的8个月临床实习时间分成3个阶段,前 2 个月为实习早期,第3~5 个月为实习中期, 第6~8 个月为实习晚期。而且研究发现实习早期由于护生初涉临床,对医院适应能力较弱;实习中晚期护生逐渐适应了医院的环境,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护生对医院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评估工具

2.1.1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

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6]由雷洁编制而成,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表现、认知和情绪4个维度和2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记分,即测得分值越高说明临床适应程度越强。整个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21,重测信度系数为0.885。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是一款较客观、有效的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适应不良的研究测量工具,并且在学生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方面也有相关性。但该研究中所选取研究样本量偏少,有待进一步推广,扩大研究被试量,促进量表设计更加完善。

2.1.2临床实习环境评估量表 (Student Evaluation 0fClin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SECEE)

SECEE[7]由Sand—Jecklin K研制而成,量表从教师学习、学习前体和学习机会3个维度制定了32个条目,Cronbach’s a值为0.94。每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记分,评分越高表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知越积极。此工具旨在提供学生在临床实习时的环境质量信息,虽可以评估护生的归属感以及实习反馈,确定临床环境中帮助与阻碍护生学习的因素,但无法特异性的评估出护生的实习适应能力[8]

3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影响因素

3.1护生个体因素

3.1.1性别

胡荣[9]等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男性护士相较女性护士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容易遭到社会偏见而发生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在校的护理专业男生只有17.68%比较坚定自己的选择[10],在职男护士离职率高达68.42%[11]。随着护理本科男性护生对职业认同感的降低,进而推测由于个体性别所产生的影响因素会使男护生在实习适应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困难。

3.1.2性格类型

林霞等[12]的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护生在生涯适应力方面相比性格外向的护生得分更低。原因是由于具有外向特质的护生相较于内向者会更快的尝试去掌握环境与事物的变化。面对困难时性格外向的护生会展现出更好的心态,内向的护生则不愿与人交流,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在潘红等[13]的研究中证实具备外向性格特质的护生在实习中会得到较大的满足感,比内向者拥有更好的实习表现。

3.1.3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能力,通过沟通的方式安慰病人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接受护理治疗并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生在操作中的不熟练起到弥补作用。刘小红

[14]通过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研究发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是影响急诊科实习护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而丁玉[15]在研究中发现如果缺乏与病人的有效沟通,会拉大护生与患者的距离,影响实习护生的角色适应。

3.1.4操作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护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叶小琴[16]认为护生在学校仅限于模拟操作,到了临床后会产生不自信、不熟练的表现。并且杨红伟[17]认为护生从初学护理知识到实习期间跨越了3个学期,其中许多的护生在实习前期对护理的基本操作明显遗忘。操作能力的缺乏容易使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形成角色依赖,影响技能练习和角色转变。

3.1.5家庭经济与地位状况

潘红等[13]人对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与医院适应能力的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对护生的适应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赵小云[18]的研究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涯适应力呈“V”型关系,主要表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好,而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居中的表现得最差。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护生可以通过父母寻求到更多社会支持,所以这部分护生在实习时的压力较小,学习生涯适应力更好。而低家庭社经地位的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的发展上略高于家庭社经地位居中的大学生,主要考虑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内在心理机制的影响,逐渐脱离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3.2 护生态度因素

3.2.1就业前景态度

雷洁[6]的研究显示,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护生会加重实习适应不良。而林霞等[12]的研究可见,对就业前景秉持着乐观态度的护生有较好的择业效能感,相比悲观者他们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主动适应临床环境,所以在生涯适应力方面的能力更强。

3.2.2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19]指个体对某种特定职业的评价和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倾向。黄紫晴[20]认为职业态度是影响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最主要因素。当护生对护理职业有明确的职业行为倾向时,会在求学、实习等各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表现出较强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

3.2.3专业认同感

专业认同感也是影响护生实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它主要指[21]护生承认自己是护理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对专业的各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刘莉等[22]研究认为对护理专业充满兴趣的护生学习适应性较强。对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使这部分护生能很快的调整好心态并以端正的态度面对临床的实习。而部分非自愿来到护理专业的学生存在着更多的被动心理,专业认同感不强,从而缺少学习的动力,容易发生实习适应不良的现象。曹海华等[23]的研究也证实了专业认同感较高的护生临床适应较强,相应的实习适应不良的现象也会相对减少。

3.3 实习医院因素

3.3.1实习环境

叶小琴[16]将实习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临床学习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不愿再从事护理工作,导致护生角色行为适应困难。而临床实习环境是指不同的科室具有不同的临床环境,在不断轮换新科室的过程中护生很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实习适应不良的现象。

3.3.2临床带教老师

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且对学生自我感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24]。叶小琴[16]指出临床带教老师大多是临床一线护士,带教经验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在繁重的临床医疗任务下兼顾带教,可能会影响护生的角色适应。杨红军等[4]的研究中可见护生的实习适应力与带教老师的能力、态度与性格有关。并且在实习初期,护生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与繁重的工作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实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加强与护生的日常沟通,积极关注护生的情绪,了解学生的困惑并主动提供帮助。

3.3.3患者及家属

护生初入临床,面对操作时往往会表现的不自信。当患者拒绝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时,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并挫伤了临床实践积极性[25]。于淑英等[26]人认为,随着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医疗纠纷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因素无疑都给护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容易造成操作的失误。面对患者与家属的责备,护生会变得更加缩手缩脚,影响护生的实习适应。

4 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的干预方法

4.1以实训为导向的干预

标准化病人模拟[27]可以为受训者提供一种接近真实的临床场景,使其获得实训经验。金莉雅等[28]发现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的培训可以提高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时的能力。于淑梅等[29]对实习护生采用调控应付方式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该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实习适应能力,并通过促进护生适应能力的提高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考虑调控应付方式能培养护生应付技巧,促使应付方式向着成熟方面转化,帮助个体顺利有效地应付实习生活中的各种应激。曾满秀等

[30]采用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手段,虽然发现该手段有助于缩短实习护生的临床适应期,但是反复重新培训SP,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由于人力、时间等资源有限,试验结果对学生进入其他医院的临床适应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4.2以理论为导向的干预

何兰燕等[31]与谭耀坤等[32]将自我效能理论分别应用于在急诊科与ICU实习的护生中,研究均可发现通过对自我效能理论的行为认知干预,可增强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生的实习适应能力与实习效果。Roy适应模式理论着重探讨的是人作为一个适应系统面对环境中各种刺激的适应层面与适应过程[33]。杨焕芝等[34]对临床实习护生采用Roy适应模式实施教学,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对帮助护生的实习适应行之有效。由此可见,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中,有助于护生更好的适应实习护士角色。

4.3以心理建设为导向的干预

4.3.1基于正念减压训练的干预

正念减压是指以正念冥想为中心轴,以自我反省和身体伸展为辅助的减压训练。韩国学者Kang等[35]将正念减压法应用于正处于大三的护生们,结果发现护生在压力和焦虑方面有明显改善。闾小勇等[36]人对照研究也证实了正念减压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实习护士的知觉压力水平,使其能尽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并提高实习质量。正念减压训练对护生的实习适应具有一定的干预意义,但常规的研究培训周期长,未来可在常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流程、缩短时间。

4.3.2基于五行音乐的干预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37]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将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与五脏、五志、五行相对应,从而达到调节身心的目的。闫冬梅[38]采用五行音乐团体干预实习护生情绪,有效降低太阴型人格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水平,改善了情绪劳动策略,从而减轻了实习护士由于不恰当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推测可以促进护生的实习适应。五行音乐团体干预的研究样本覆盖面较窄并缺少客观性的观察指标。同时,在干预过程中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过于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干预效果。在今后的干预研究中,可以适当提高研究的干预时间。

4.3.3基于绘画分析联合催眠的干预

通过把绘画分析[39]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教学趣味性,促进实习护生的职业生涯成长,人格整合。催眠疗法[40]可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调整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等。周月英等[41]人将绘画分析联合催眠应用在实习护生上,研究发现这种干预手段可以整体改善实习生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值得在临床实习生中推广的方法之一。

4.3.4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干预

萨提亚模式[42]是一种心理干预方式,从家庭、社会等方面出发,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刘思维等[43]对实习护生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训练,最终发现不但能够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促进本科护生更好地适应临床,而且能改善实习护士的行为表现与情绪。

5 小结与展望

5.1推进量表研究,深化干预的途径与内容

针对护生实习适应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在临床上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有效客观的研究工具及评判标准。国内关于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的量表研究报道不多,并且往往侧重体现护生的归属感和自我效能,对国外量表有着较大依赖,缺乏适应中国临床护生的本土量表。且国人研制的量表大部分由于条件限制,选取的研究被试量偏小,因此日后可通过扩大样本量研究,不断修正完善量表的结构与内容,以促进评估量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再将量表运用至临床护生实习适应的评估之中,以丰富国内护生实习适应能力评估工具的选择。

有效的干预需要做到结合护生个体的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在现有的临床实习适应干预中,由于人力、时间等资源有限,存在着干预时间过长、研究样本覆盖面较窄、缺少客观性观察指标的问题。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规划化的干预模式,结合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观察指标,综合考虑护生实习期间的干预影响力,使干预后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从而使护生能更好的适应实习生活,完成角色转变,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5.2院校协同举措,提升护生的实习适应能力

护生的实习适应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实习适应能力的提升需要以护生为中心,通过学校、医院等方面的支持来实现。首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与护生的日常沟通,积极关注护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困惑并主动提供帮助,根据护生的性别、性格等方面差异进行针对性带教。在护生进行临床操作时,可以为其选择比较好沟通的患者。在操作前鼓励护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激发其实践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从而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与认同感。

其次,学校在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举办护理技能大赛等方式,巩固护生的护理操作知识和沟通能力,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护生进行强化训练。学校可以与医院协调,增加护生在小学期的见习机会。也可以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自主联系见习单位,进行定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从而获得一定的学分与社会实践能力。邀请南丁格尔获得者、有经验的护士长和前往武汉抗击疫情的护理人员,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讲述经验与感受,从而引导护生树立实习信心,端正职业态度,让护生感受到美好的就业前景,从而真正的热爱上护理事业。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可以在护士节举办授帽仪式和宣誓,增强护生的专业认同感。鼓励护生在注意学习的同时,加强社交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医院在选择临床带教老师时,应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并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与培训。制定实习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护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设置问卷的方式,按照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匹配。对实习护生进行集中岗前培训,通过充分的精神和心理教育,端正护生的职业态度,树立实习信心,在实习后也应定期对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室在分配工作时,要切实考虑护生的生活规律,听取护生的排班意见,根据身体状况,保持生物钟的平衡,合理排班,并对护生有接纳和认同感。为其打造良好的实习环境,比如在科室内为护生设立午休场所,从而增强护生的归属感。

不仅如此,医院与学校临床实习管理处的相关人员应主动构建起集多方协作、量表评估、对因干预为一体的实习适应能力体系,整合资源、综合优势,形成一个具有正、负反馈的闭环系统,不断加强实习护生适应能力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井坤娟.不同层次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适应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92—595.

[2]王瑶,李海燕.护理实习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9):4285-4287.

[3]于淑梅,安秋月,邓卫红等.实习护生适应状况与实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9):6-9.

[4]杨红军,李悦,李梦诗等.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适应能力及护理教育管理者的应对措施[J].中国医刊,2020,55(5):578-580.

[5]杨淑美,梁汉武,潘红等.根据学生不同实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8-20.

[6]雷洁.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评估和相关影响因素[D].苏州大学,2013.

[7]Sand-Jecklin K. Assessing nurs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refinement and testing of the SECEE inventory. J Nurs Meas. 2009;17(3):232-46.

[8]黄瑶,阮洪,俞蕾蕾等.护理临床实习环境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11-112,

[9]胡荣,林建龙.护理本科男生社交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71-174.

[10]林慧美,代松玲,陈海玉.90名在校护理专业男生职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24-126.

[11]白洪敏,李红霞.57名男护士变动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7):46

[12]林霞,李赟,周志伟等.长沙市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8,34(12):1689-1693.

[13]潘红,赵清玲.护生的个体特征及成长环境与临床实习适应性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8):145-147.

[14]刘小红,余琦,陈飞恩等.急诊科实习护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5,(4):9-11,12.

[15]丁玉.实习护士角色转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74-176.

[16]叶小琴.影响护生角色行为适应的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5):125-126.

[17]张红伟,胡晓燕,斯才瑛等.实习护生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171-173.

[18]赵小云.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及其与家庭社经地位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2,(2):111-114.

[19]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等.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68-169.

[20]黄紫晴,张佳玉,叶碧容等.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0):2440-2442.

[2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四川大学,2007.

[22]刘莉,李惠萍.“90 后”实习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15):97-100.

[23]曹海华,王欣鹃.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1):34-38.

[24]张嘉娟, 廖美南, 杜素珍, 等. 护理行政实习临床指导老师之评价[J]. 护理杂志, 2000, 46(6): 36.

[25]边巍,冯亚琴,罗媛.影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角色转变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66-67

[26]于淑英,刘健华,曹君君等.护生实习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9):828-829.

[27]Rutherford-Hemming T, Alfes CM, Breymier T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as a Simulation Modality in Nursing Education. Nurs Educ Perspect. 2019;40(2):84-90. 

[28]金莉雅,陈玉梅,徐雪雪等.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现况调查[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11):922-926.

[29]于淑梅,安秋月,宁美等.调控应付方式教学对临床实习护生适应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3):7-10.

[30]曾满秀,钟清玲.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对中职护生临床适应期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3):1189-1191.

[31]何兰燕,赵小平,谭耀坤等.对急诊科护生进行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J].广西医学,2010,32(3):364-366.

[32]谭耀坤,赵小平,何兰燕等.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生进入ICU实习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892-893.

[33]Perrett SE. Review of Roy adaptation model-based qualitative research[J]. Nurs Sci Q,2007,20(4):349-356

[34]杨焕芝,陈洪芳,娄秀娥等.Roy适应模式在实习护士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58-59,44.

[35]Kang YS, Choi SY, Ryu 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ress coping program based on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n the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xperienced by nursing students in Korea. Nurse Educ Today. 2009;29(5):538-543. 

[36] 闾小勇,蒋雅琼,王颖等.正念减压疗法对改善ICU实习护生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4):167-170.

[37]张杰,徐芳等.中医五音疗法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702—704.

[38]闫冬梅.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策略与五态人格关系及干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20.

[39]兰珊珊. 绘画心理分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高教论坛, 2013, 8(8): 113 -121.

[40]陈瑜,裴涛.催眠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15(4): 9 -12.

[41]周月英,林淑贞,邬燕清等.绘画分析联合催眠对临床实习适应的研究[J].广东医学,2020,41(14):1446-1449.

[42]应亮,张国华,梅思佳.基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医科院校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7):918—920

[43]刘思维,骆璐.萨提亚模式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156-159.



姓名: 王璇 2001 年 11 月 18 籍贯:浙江温州

性别 :女 最高学历:高中 职称: 职务:

研究方向: 护理学 邮编: 310000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