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例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1

101例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朱大凤

宜昌市优抚医院 湖北 宜昌 44300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对在我院精神科首次住院的101例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新型抗抑郁药,用药种类分散,联合用药比例较高。结论:我院治疗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趋于新型化、个体化,建议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药物浓度监测。

关键词:首次住院 精神病 精神药物


为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本文对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20年2月24日,抽取当日在我院精神科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共101例。

1.2方法 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址、职业、文化程度、住院诊断、用药情况(药名、用法)等,采用现况调查法,对调查对象逐项调查填写。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101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60例,年龄12-82岁,平均37.32±11.29岁。职业:30例有,71例无。住址:城市40例,农村61例。诊断(依据ICD-10标准):分裂症33例,心境障碍30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8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焦虑症各4例,失眠症和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各3例。

2.2 治疗情况 按《精神疾病专辑》精神药物合理应用分类[1]

2.2.1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例数和频率情况:利培酮32例,31.68%;奥氮平33例,32.67%;氯氮平3例,2.97%;喹硫平19例,18.81%;氨磺必利9例,8.91%;阿立哌唑 10例,9.90%;帕利哌酮1例,0.99%。

2.2.2抗抑郁药物使用例数和频率情况:艾司西酞普兰18例,17.82%;米氮平5例,4.95%;阿戈美拉丁2例,1.98%;度洛西汀3例,2.97%;舍曲林2例,1.98%;帕罗西汀2 例,1.98%;氟伏沙明、黛力新、文拉法辛各1例,0.99%。

2.2.3心境稳定剂使用例数和频率情况:丙戊酸钠20例,19.8%;丙戊酸镁10例,9.90%;碳酸锂1例,0.99%。

2.2.4抗焦虑药使用例数和频率情况:

2.2.4.1苯二氮卓类:艾司唑仑3例,2.97%;阿普唑仑10例,9.90%;氯硝西泮11例,10.89%;劳拉西泮、地西泮各 1例,0.99%。

2.2.4.2非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10例,9.90%;坦度螺酮6例,5.94%;普奈洛尔3例,2.97%;左匹克隆2例,1.98%。

2.2.5联合用药情况:精神药物单一用药9例(9.9%),联合二种37例(36.63%),联合三种或以上55例(54.46%)。联合三种或以上的病例中:联合情感稳定剂13例(12.87%),联合抗焦虑药37例(36.63%),其中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23例(22.77%)。

3 讨论

药物治疗疾病要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新药推陈出新,医疗安全意识逐渐加强,精神药物的使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90年代初期,我院使用精神药物以氯丙嗪、氯氮平为主,抗抑郁药均采用三环类,本次调查发现用药种类分散,品种较多,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7种,新型抗抑郁药9种,精神药物以奥氮平(32.67%)居首,利培酮(31.68%)次之;三环类抗抑郁药已不见踪影,均采用新型抗抑郁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7.82%)居首,米氮平(4.95%)次之。说明我院用药趋于新型化、个体化,能够针对患者病情、经济状况和体质等合理选择药物,精准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用药原则。但调查发现,联合用药比例较高(91.09%),联合三种或以上的过半。联合用药应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为基本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因此建议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药物浓度监测。并且调查发现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比率较高(22.77%),有的联用两种甚至三种,因此应警惕产生医源性药物依赖,苯二氮类药物合理使用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1] 邓云龙,赵敏.《精神疾病专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45-193

[2]李超,林多朵.2009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J]医学信息,2010,5(23):131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