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过程中怎样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1

在护理过程中怎样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赵燕佳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发生肺性脑病时,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并发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发现肺心病发生并发症的年龄主要在60岁以上,且多在夜间发病。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尤其是夜间,应加强病房巡查工作,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便于尽早发现肺性脑病。

认识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呼吸衰竭,是一种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引发的神经紊乱、精神障碍的综合征。诱发肺性脑病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为严重支气管痉挛、急性呼吸道感染、吸氧不当、痰液阻塞气管、镇静剂抑制呼吸中枢、自发性气胸等,多发夜间。肺性脑病早期是一种可逆性的功能障碍,晚期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例如脑水肿,治疗较为困难,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在肺性脑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还应准确掌握疾病症状,根据病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625f7c8fe6fcc_html_e6c0bedcc53296d8.gif625f7c8fe6fcc_html_e6c0bedcc53296d8.gif625f7c8fe6fcc_html_76f4cba4e3a6cd4d.png

·如何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1.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对于患者神志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主要以意识障碍为信号,患者可发生嗜睡、眼球结膜充血或者水肿、对于外界事物反应迟钝、答非所问等,后期可出现头昏、失眠、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头痛等,严重时出现呕吐、腹胀、多汗、性格与行为变化等。注意加强夜间病房巡查工作,原因是夜间体温较低,冷空气可导致呼吸道平滑肌痉挛加重,进而导致肺功能降低,诱发肺性脑病。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脉搏能够反映心脏代偿功能与心肌功能状态,需密切监测脉搏强弱、节律、脉速等,同时观察心率。若心率显著变弱或者增快时,应通过心电图或者示波器观察心律失常性质。严重缺氧或者酸中毒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采取人工呼吸器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血压降低。通过测量患者血压,同时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可掌握病情变化。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末梢青紫、四肢发冷等,通过观察可判断心脏功能代偿能力。若患者脑血管出现扩张情况,颅内压升高、脑血管动力学改变等均可造成结膜充血、水肿,均提示肺性脑病。

  1. 记录液体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24h尿量,尤其是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呼吸衰竭、休克、心衰等患者,尿量能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与体液平衡情况,尿量多少与感染、浮肿控制程度存在关系。若水肿得到控制,心肺功能有所好转,肾功能同样会有所好转,尿量便会随之增加。大量应用利尿剂时,极易造成体液失衡,进而诱发肺性脑病。

  1. 合理用氧

在治疗过程中,用氧与肺性脑病的发生存在重要联系,重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存在明显神志异常、紫绀等,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采取持续给氧措施。若给氧过程中应用高浓度给氧,可诱发肺性脑病,原因是高浓度给氧时,血氧含量明显增加后可降低二氧化碳对于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进而发生肺性脑病,因此对于恢复期、轻度、中度的患者,可采取间断给氧法。

4、保证热能供应

在预防肺性脑病中,加强营养干预为重要环节,肺性脑病患者往往存在纳差、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因此需要注意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清淡、低盐、易消化、可口的食物,同时鼓励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进食含钾食物,预防电解质失衡造成病情加重。

  1. 加强心理护理

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护患信任感,同时密切关注情绪变化。应用HAMD、HAMA等评估分析情绪,根据结果对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完善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家庭、人际关系,掌握性格特征、喜好等,以便于更为顺利实施护理,有效调整机体心理状态。对于家属采取心理护理,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引导家属予以患者关爱、陪伴,促进患者安全感及幸福感提升,进而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