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济南的冬天》之“最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再解《济南的冬天》之“最妙”

陈娟妮

上海市竹园中学 200000

摘要:对文章美学的分析,既是字面构建的图画之美,也是形而上的哲学之美。在文本中用心感受美景,用情探寻家国大爱,并在朗读中体会音乐之美,深入感悟济南冬天的“最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精神素养。

关键词:妙 秀美 视界融合 色彩 温情 音乐美

老舍的著名散文《济南的冬天》中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走近泉城,觉得处处是美景,时时是妙境。

20世纪30年代初,老舍结束了六年英国的漂泊生涯,回到祖国,任职于济南齐鲁大学。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用文字凝聚成片片秀美的山水。济南的秋是美的,济南的冬更是妙的。

一、画冬天之妙,塑造与众不同之美景

老舍《济南的冬天》是经历岁月锤炼的名篇。济南度冬如春,美丽如画。

秀美之画

老舍选取典型景物雪、山、城、水来构建图画之美。开头用温婉舒缓的文字描述时令之美。相对于北平、伦敦、热带地区,济南的冬是“没有风声的”,柔和、明亮、温晴。依次构成文本的三幅图画给人温情之美。第一幅——小山摇篮图,这里小山围城,并非高耸入云,给人独特的秀美之感。山是温和的,仿佛在低声说话,人是温情的,“面上含笑”,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让人感觉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小”的景物还有小风、小城、小雪、小村庄、小团花、小灰色树影,一切都是那么小巧秀丽。第二幅图画为“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太秀美了:青松擎花,小山着衣,白银镶玉,落日羞雪,山庄卧雪……而这些景物又整体地虚幻成另一幅空灵的蓝水晶图,美妙至极。

调色之趣

老舍是位调色的高手,用色彩带给人盎然的趣味。《济南的冬天》里“寒”色烘托“暖”色,“暗”色衬托 “明”色,“热”色呼吁“温”色,三处不同之地,富有新颖之感,光色对照,充满雅趣。色彩种类繁多:白、青黑、银色、暗黄、微黄、粉色、绿色、蓝汪汪。色彩相互映衬:松的青与雪的白,天的蓝与雪的银,相映生色,熠熠生辉。色彩动态变幻:“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美的是被隐藏的充满春意和生机的绿色。色彩还有难得的调和的情调:夕阳斜照下雪色的“粉”,是少女的害羞,是小山的秀气,是红日与白雪的调和,也是美好情感在景中的外化。还有着重描摹的色彩——绿,一连串五个绿字,再加上水面柳影的绿,绘成富有活力的“青山绿水”。老舍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景物和树影又构成一幅虚实结合的山水画,真是独居匠心,妙趣横生。

视角之异

《济南的冬天》是"视界融合"视角下的当代诠释。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指出解释者现在的视界与历史上本文作者当时的视界应融为一体。新时代的读者将用新的眼光,带着新的问题去接受它、评价它、创造它。身处国际大都市的当代中学生去品读老舍的名篇时,会带着自己的成长履痕。他们没有经历过老舍人生的凄苦飘零,也没有胸怀历尽千帆 ,不坠青云的志向。当代中学生感受更多的是纯美的画面,他们对文字的感悟更干净,更纯粹。上海几乎无山,是座高楼大厦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又毗邻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之地。在与黄浦江、东方明珠、滴水湖等上海景观比较下,会让人更觉得济南的冬天纯然不同,甚至萌发出一种人文行走的冲动。上海很少见雪,学生会觉得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更有情致,全白的山尖更神秘浪漫。一时间,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对温晴济南由衷的欢喜之情,是那么富有图画美,而又简简单单,新颖别致。

二、历人生之妙,抒发内心深处之温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济南的冬天》“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温情”是心象,需破解老舍的心灵密码,洞察他的主观情感、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

老舍生活在动荡的岁月中,而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他风雨飘摇中的妙境。老舍在 25岁之前是在北平度过的,他爱北平,他“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将近而立之年的他奔赴英国,英国成就了作为作家的老舍,但始终老舍与英国是有隔阂的。后济南又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对家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熟悉的,有浪漫情怀的,济南的山水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之中。

老舍慈爱地端详着这个理想境界,书写内心的脉脉温情。他笔下的济南是现实的山水风光和理想世界的升华。他以温柔的心关怀济南,抒发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济南慈善若母亲,可爱似少女。“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太怜爱济南,舍不得济南去受苦。笔墨中流露出的温厚、仁爱,是一个乱世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对烂漫人生的向往。它唤醒着世人真挚的家国情怀。这也是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的传承。

老舍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揭示了他的古典文化情结。古人不好张扬,喜内敛。黑白之色历来是国画的主色调,济南城小山、矮松的青黑,小雪的银白,绘入画中,不仅体现人类的高度智慧,又抒发低调的柔情。文中又融入山水画法。他张开想象的翘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对济南大地作简笔的写意描绘。

三、读文章之妙,赏析音乐美感之力量

学生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朗朗上口,柔婉流畅,富有音乐美。

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古典的音韵之美。比如开头的“奇迹”、“怪事”、“宝地”的后一个字,都是仄声,且韵母相同,“迹”与前面 “刮风”的风,“事”与“日光”的光,前平后仄,营造抑扬顿挫之感。

学生朗读时还要注意现代文虚词传情达意之美,正所谓“虚词不虚”。文中的儿化音和语气助词,能辅助文章音乐美的延伸。“圈儿”、“口儿”、“一髻儿”,读起来单纯可爱,多了一丝人情味。“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呀”读起来更柔和,节奏舒缓,多次使用的“吧”、“呢”,都体现着老舍语言的京味,读来倍感亲切温馨。在诗意的朗读中,更好地进入作品的情感域场,在看似风淡云轻的语言中去感受深刻、丰富与哲思之美。

老舍的语言妙在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读后满口余香,爱不释手。

学生的朗读妙在美图呈现,借景抒情,读后如溪水流淌,清泉叮咚。“心乐之”。

参考文献:

[1] 《济南的冬天》与画风诗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8)

[2] 虚词不“虚”——再解《济南的冬天》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