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3

问题驱动,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研究

冯济红

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 浙江 台州 317000

摘要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学科。项目式学习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问题驱动作为项目式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学习的有效思维,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效果;因此,在驱动性问题设计过程中,如何设定问题情境,如何有效转变提问模式,如何借助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的关键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学习;驱动性问题;设计研究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驱动性问题设计往往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一,对驱动性问题缺少深入认识,比如课堂活动中教师往往比较偏向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认为难度越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越好,忽略了问题的层次性。其二,问题设计过程中,缺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往往凌驾于课堂内容之上,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其三,以往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形式相对单一,教师比较趋向于封闭性问题的实施,因此对学生来讲缺少吸引力,再者,封闭性问题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反馈,反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综合质量。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驱动性问题设计,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驱动性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意义分析

首先,落实课标三维目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堂要关注三维目标,从知识层面、过程与方法层面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层面进行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而其中过程与方法一层次,概括来讲,就是指学生的解决问题、探究历史以及感悟历史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应用驱动性问题的教学优势,推动学生思路的拓展以及思维的提升。

其次,立足于当前历史课堂问题,如师生问题意识缺乏等。以往情境课堂推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也会采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但是并没有关注学生具体的问题需求,或者单纯地通过老师问题、学生回答等方式,师生互动问题意识相对缺乏,因此课堂问题、课堂活动没有真正衔接起来,教育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

第三,以问题为依托,将历史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借助驱动性问题,能够将历史知识通过更多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历史知识的探究中,从而进一步明确历史知识中蕴含的内涵。同时,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逐渐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质量。

二、初中历史驱动性问题设计与实施措施分析

(一)立足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的设定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从历史学科的特征入手,知识内容丰富、知识之间的衔接紧密、时空性较强等特征入手,同时结合初中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目标设定。初中历史是一门跨度较大的学科,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世界,那么这就需要学生有非常良好的历史素养,比如给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区域,那么能够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串联,从某一事件能够联想到其他相关的事件,从这一时间段这一区域事件发生的原因,能够拓展到其他区域、乃至其他国家发生的事件。而现阶段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就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相互之间缺少一个有效的衔接;因此,在课堂内外教学活动中,驱动性问题设计就要以此为目标,结合学情设定不同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历史发展的需求。

(二)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动机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有多重方式,比如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变式问题、发散式问题等,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以及学生学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问题创设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教师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中。

矛盾式问题基本上是以学生不能理解和不太明确的问题为切入点,比如同样以“秦统一中国”为例,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关于秦始皇的一些生平资料和历史材料,13岁登基称王,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那么秦始皇既然有这么多历史功绩,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也会称他为“暴君”呢?从这一问题入手,结合教师给出的资料,然后顺势引出后续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借助矛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后续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一件事物,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等。

相比较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师生互动性就显得稍微强一些,在教师思路的指引下,同学们边观察、边思索、边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比如:

6268cedd20ff6_html_36fb6d703d1ac1eb.png

看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你能看到哪些历史信息呢?(比如颜色、做工、形状等。)(2)从编钟的不同类别,你能联想到哪些与之相关的信息呢?(比如战国时期的冶炼技术、音乐水平、绘画水平等。)(3)……

图片中往往隐藏着很多的信息,许多用很多文字才能表述明白的信息,从图片中的某一个点就能够清晰地获取,而这一个点的发现就是考查学生观察力、信息提取力的有效素材;因此,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图片中隐藏的历史信息,通过读图、分析图片、联系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建立起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者,随着学生年级段的提升,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等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不能系统的应用,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够,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那么在发散性问题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此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衔接开篇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价,评价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掌握、应用历史人物的评价策略。(教师引入一些对秦始皇评价的相关诗句,或者一些名人对秦始皇的单面或者双面论断资料等。)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根据课前教师引导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方法,以及材料中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尝试自主评价,然后从评价过程中找到学生评价中的存在的问题,再针对性的进行指正和总结。

由此,通过多种驱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将课堂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或者易错点等,通过不同的思路展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多元化问题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具备辩证思维,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相比较单一的知识讲解、被动的接收知识,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习综合效果。

(三)多种提问方式,推动课堂发展

驱动性问题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像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等,借助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课堂发展。上述课堂情境的创设一般都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路,那么其他提问方式呢?是否也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呢?比如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的方式是将学生放在课堂活动的主体位置上,是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主动提出来,然后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拓展学生思维的教育功效。

例如:在中央集权制度小组探究合作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同时添加自己的理解,对当前主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得出自己小组的结论。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对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比如郡县制,那么你知道郡县制与其他制度之间的有什么异同点吗?试着根据学过的知识总结一下吧?

这一问题看似是简单的比较,其实包含了诸多的内容和知识点,考察学生对于两种制度是否完全了解,能否准确的归纳出两种制度的关键点和不同点。那么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借助资料书、工具书等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同伴之间还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没有独立的政权,自己封地的哪些活动可以自己决定等等。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对于课堂中学习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同时也能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深度。

再者,初中阶段性复习阶段,教师的提问还可以融入到资料分析中,例如:

案例:“地摊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唐代长安城和洛阳城内的坊只是居民住宅,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北宋的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经济发展繁荣,逐渐突破了原本的束缚和界限,店铺等开始集中经营,工商与居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材料二:2020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民生考察中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中国的生机……材料三:……

问题一:宋代与唐朝相比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社会发展有哪些变化?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回答,政府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联系当前实际分析地摊经济有哪些实际的作用?问题三:……

通过阅读材料,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然后从所学的知识中提炼有效信息,从而让学生置身其中,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再者,从古今、中外资料的分析中,学生还能够打破历史时空的限制,真正的将各种历史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做到牵一点而知全网的学习与应用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驱动性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历史学科单一形式、单一教材内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技能,比如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拓展初中生的历史学习的思路和眼界。因此,借助驱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推动学生深入学习,不仅仅是有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历史学科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关注社会,感受历史——防疫情境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6):18-20.

[2]何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以“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Z2):28-31.

[3]戴蓉蓉,欧吉科.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思路——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民国洋房建筑趣谈”项目化学习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Z1):8-10.

[4]何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以“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Z2):28-31.

[5]黄利锋.项目式地域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PBL探索古代文明课程“千年黄泗浦”为例[J].广西教育,2021(28):58-63+65.

[6]吴琼赳.立足批判性思维.开展项目式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