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共情,换位贴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弯腰共情,换位贴心

谢林秋

温岭市第二中学

作为校长,我有时觉得自己像救火队队员,哪里有火情,就扑向哪里。不断地和学生谈话、沟通成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木不锯不断,语不说不透。语言是开启心灵之窗的钥匙,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理解,作为一个中学生,很希望得到重视,特别是班主任和校长的重视,所以,校长的谈话就必不可少。

平时工作中作为校长我会与新生谈话、与毕业生谈话、与优生谈话、与待转化生谈话、与违纪生谈话、与早恋生谈话、与特长生谈话、与住校生谈话,但更多是跟心理有偏差的学生沟通,甚至处理相关的应急事件。

读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其中一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谈到她在北大研究生班作报告时说:“当前我国城市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是中国特色,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比例比任何时期都高。我希望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够学习一些心理学,研究学生心理问题,在你们以后教书的同时,也能做学生的心理老师。”[1]

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越来越多,行为举止偏差的学生不断增多,教育管理中难度不断加大,师生沟通出现了很大的障碍,对教师的教育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情商、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刘校长接触的学生层次相对比较高,在书里提到的“冯春”同学与现在的心理问题学生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刘校长的话是我心底的呼唤,也是我的深切体验。我每年都会和一百名以上学生谈话,也没做过什么备忘录,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谈话交流,每次基本会超过一小时。心理不健康的成因主要涉及家庭、学业压力等,下面讲讲我和家庭原因致心理不健康学生谈话的故事。

一、与不完整家庭学生谈话

黄天华(以下均是化名),高一男生,学习成绩优异,孤僻。12月某天课间跑,迟到,值日老师要求5位迟到的学生补跑,他一个人不跑,而且根本不理老师在旁的催促,和政教主任顶嘴吵架,听不进班主任劝导,旁边还站着几位学校领导,我打旁边经过,看到他在大吵大闹,我刚好看到,插进去细声问他过程,他怼我说:你们甭几个人唱黑脸,一个人唱白脸,你以为我是傻瓜啊,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等我了解他的名字后,他的信息一下子在我的脑子里导出来(初中班主任再三提醒我他破坏力很强),父母虽没有离异,但长期分居,他跟母亲住,初三时性格就忽然变得怪异,脾气暴,不合群,没朋友。我先请其他围观老师离开,就留下班主任(一位美丽的知性女教师),故作不知他的信息,让他先冷静2分钟然后询问他的家庭情况,一开始他还不愿意配合,我就冷不丁告诉他:我认识你,你的初中班主任在你考入二中的时候已经把你托付给我了。他露出了惊奇的眼神,然后我又说:蔡老师觉得你在初中很独立,学习成绩挺不错,潜力还很大,希望我关注你,你一定会考入重点大学的。此后我们的交流开始顺畅起来,在他心里有个心结是他怨其父亲没有家庭责任感,抛弃了他们,他恨他的父亲。我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推心置腹的说长辈之间的恩怨你不必管的太多,有些事你这个年龄还不懂的,你现在的任务是成人成才回报养育之恩,成年了自然会理解很多事,并告诉他政教主任的大声呵斥的立足点源自校长培养不足以及学生自身的咆哮。经过近一堂课的真情交流,补跑顺理成章,后然我和政教主任就教育语气交流了一番。

陈臻妹,高三女生,勤奋有余,成绩普通,举止怪异。12月某个周日晚上夜自习课间,老远就看到走廊上一位女生在哭泣,我快步跑过去问原因,原来是她的政治、历史两门选考科目的笔记本不见了,我立刻联系上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得知该女生这两门学科成绩很不错,并且笔记全校记得最有条理,就快要首考了,丢了备考笔记就像丢了宝贝,后然查了监控,发现在周六放学的时候9班陈臻妹同学进入该生班级,,经过调查,学生反映9班经常丢学习用品,同学们很怀疑陈臻妹,恰好那天晚上陈同学又请假在家,我立即要求知情者不对外公开信息,然后和班主任一道家访。事实上其母亲平时反映的情况有假,其实是单亲家庭,母亲带着她改嫁致目前家庭,养父有长期不在家,家庭贫困,母亲好面子,有对孩子学习成绩要求很高,他们死活不让我们去她们家中,死活不承认拿了笔记本。我没有采取过激手段,而是安慰了母女俩,并表示相信为人,希望她早点回校,同学们都很关心她(她经常因为身体原因请假),孩子停止了辩驳,神色略显呆滞。回去后,我叫班级写了一封信,祝她早日康复,第三天早上,那两本笔记本回到了原位,陈臻妹也回校读书了。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心理松弛,不做道德评判,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或许能看到另一片天地。

二、与空巢家庭学生谈话

杨芳红,高三女生,懒散,对一切都无所谓。2022年1月8日上午英语首考,作为二中考点主考,8:50左右,我和巡考在考场外巡视,看到校门口一名女孩子(因课间跑经常落在队伍最后,我认识)和工作人员在交流着,仔细盘问,原来是考试迟到了,英语考试8:45必须到考场,看她镇定自若的样子,我们都很奇怪,一般碰到这样的事,学生肯定会吓哭了,她一边摁着肚子一边笑着说:早上睡过头了,明年能考吗?”如此轻视首考本属罕见,读了三年高中竟然不知有没有第二次考试,更是痛心,我猜家庭教育基本缺失。我先联系上了班主任,然后电话打给她母亲,原来是父母军在外做生意,和奶奶住一起,高三转学到二中的,晚上玩手机,白天打瞌睡,睡过头是家常便饭,父母亲跟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能毕业就好了。校服里面一身的名牌,右手握着苹果11。作为校长不可能无视这种情况,和她谈话过程中,她不停的换着姿势,眼睛也不瞧人,嘴里不停的怨奶奶没叫醒她。我想我必须要了解她的学习经历,原来她小学开始就寄宿,高中不愿住校就租在外面,她说学习不重要,反正家里不愁吃用,老师不要管就好了。

我问拖班级后腿有什么感觉,她开始说我对同学好就可以了,认为有钱能摆平一切。我和她交流了很多问题,班级里尊重你的人多,还是尊重班长的人多?想想身边的人是否真正尊重你,尊重你什么?荣誉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马云的价值能大过国家英雄人物吗,能大过钟南山吗?在不断深入的交流中,孩子早已泯灭的向上向善之心好像有点回来。本学期初当我再课间跑时发现她落在队伍后面,我拍了拍她的肩膀为她鼓劲,她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一溜烟跑到前面去了,好多天了,再没发现她落在后面。教育就是不让孩子的善良和努力衰减。

李小子,高三男生,艺术生、个性强,父母在外工作,跟奶奶住。春季开学第二周,某天午休,我习惯性的巡视高三,看见高三3班窗帘紧闭,自然的进入教室准备交代几句,余光看见一男生戴着鸭舌帽,这是校规不允许的。我走到该男生(李小子)桌前,只见他立即从凳子上起身跑向教室外面,我和语文老师都很惊诧。我示意语文老师继续工作。我迅速跟出去,之间李小子跑进了洗手间,多年的职业习惯让我立刻意识到他的身上肯定有什么特殊情况,我在他紧闭的蹲坑前提醒他抓紧出来,然后我在厕所外面等,一等就是10分钟(中间能听到他在自言自语),大家明白我是有担心的,然后有催了几次,他就是不啃声,估计是认为我走了,10分钟后从厕所出来,我轻声的说:“把帽子摘下来。”他怯怯的躲到我的身后(此时有不少同学上洗手间),就是不摘帽子,见此情状,我意识先到他的帽子下有问题,不愿再众人前展示,我立即把他带到男生寝室底楼无人区域,不远处是保安室。我静静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要求他脱掉帽子,孩子犹豫了一下,摘下了帽子,一头金黄的头发差点亮瞎了我的眼睛,头发拉直,配上他的黑边眼镜框,活脱脱一为舞台女演员。我市一个很中国的男人,看到这种哈韩的风格,一股怒火直冲头顶,,露出了我久违的“凶光”,巴掌举到了头顶,怒吼道:“你想干什么。”大概是孩子怱然没有见过我如此凶神恶煞般得形象,一下子脸都白了,眼泪掉了下了,嘴上说:“我父亲都说可以,我有什么错。”看到远处保安要跑过来,我放下了手,但心很痛。

此时我心中琢磨如何去教育他,首先还是跟他聊家庭,还是那句话:90%的孩子心理问题都是家庭原因,了解情况后,我产生了强烈的同情,有钱没亲的孩子,又在高二去学美术,他的人生规划太缺少指引,他的成长太缺少监管与引领,他的时空太缺少关爱。

然后我跟他聊学习情况,尤其是去杭州几个月的美术突击情况,一开始他始终认为我太保守,手学艺术的人都是很张扬的,说我把孩子管死了,我很清晰的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大家没有这样随便,这是对艺术的践踏;也告诉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珍惜。

第三方面,我了解他父母的态度,原来是父母没功夫,只能给钱给个性,甚至说校长没抓住就好,简直出离愤怒,孩子在交流后觉得自己的倔强可能跟父亲的纵容有关。

当然我又和他聊个性,他开始认为自己极富艺术家气质,我调侃他:你的自信来自于哪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才考了75分的艺术,很牛吗。他沉默了很久,抬头说:“我会努力的。”我点头表示相信,并要求从现在做起,事情的发展是我每星期都会找他聊天,同时我们也聊到了他长时间用假发套掩盖染发的行为,说明他内心也是不自信的,而且潜意识里觉得这个行为不是中学生应该做的,只是青春的萌动而已,他从对我的不服,慢慢接受我的“成长理念”。

三、与宠溺家庭学生谈话

王正海,高二男生,自闭,学习成绩一般。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9:30左右,接到一位班主任的电话:校长,我们班王正海同学找不到了,她母亲脾气很大……”,话没说完就哭了,我二话没说就从西校园跑向东校园门口,经调查是学生作业没完成,晚上9点左右班主任批评了几句,再加上母亲在电话里恶语相向,孩子在9:20出校门后母亲没有接到,脾气很爆,一下子就把怒火喷向班主任。后来我指挥通过监控,通过派出所和10来位老师,终于在大街上找到学生,他在大街上闲逛,后来他说因为老师和妈妈都批评他,晚上准备不回家。找到后家人一边骂孩子,一边向老师说好话,我真的无语。但是面对一直不啃声的孩子,我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个严重问题。我当着大家的面旬问他,他一句都不回答,谁问都没用。后然我单独把他请他实验室交流,家住石塘海边,条件一般,希望他成才,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花钱把它放在私立学校寄宿读书,他没有一个朋友,内心闭塞,初中时吃过之心理疾病的药,没有什么效果,到老高中也不和同学、老师交流,我就和他并排坐着,讲了几个教育生涯中碰到的几个学生的故事给他听,主要讲述人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长大了回过头来才发现当初的行为是多么可笑,是对老师、家长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校、社会的不负责任,孩子似懂非懂,但是最终流泪了,跟我说了一个词:“谢谢!”出去跟老师鞠了一个躬,后来的经过我几不累述了,到现在没在听到他的特殊问题,到时我主动跟他聊了几次,我相信班主任的教育沟通能力肯定提高了。父母亲望子成龙,不惜一切代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一味关心他的学业成绩,生活当中无比的宠溺,已经忘记对他进行关于做正常人的教育,容易让孩子走弯路,迷茫、自我为中心、闭塞,教育、说服、陪伴、谈心是多么重要,塑人先塑心。

张晓月,高三女生,嚣张跋扈,成绩优秀。某天午休,我看到高三底楼走廊一位高大的女生追着一位男生,手里高举着一本书,使劲的砸向那个男生,我快步上前制止,她很自然地对我怒目而视,当看清我时,停止了挥舞的手,那个男生站在旁边很不自然。我询问发生什么事,“哼”张同学说:“他敢私自拿了我的书。”男生连忙解释道:“这是班级阅读角的书。”我一下子明白了,继续调查知道书是班级的,张同学拿了放在桌上,该男同学顺手拿来看了几眼,就遭到“毒手”,深入调查,张同学在班级里说一不二,经常会和男同学干架,同学们都避着她,每次发生纠纷,她父母过来替她道歉,但是她从不悔改,老师拿她没办法。父母是公职人员,爷爷是企业老板,宠溺有加,嚣张跋扈自然形成,但心底还算善良。

了解情况后,我电话连联系她母亲,不敢到校,让我觉得更有必要和改学生详谈。我先从他优秀的学习成绩入手,问她是怎么来的?她开始说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告诉他是很多原因,父母、老师、同学,学校提供的环境等,她点点头,但认为我在浪费她的学习时间。然后我又问她,健康的体魄是怎么来的?对答后,我又问她家里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随着交流的深入,张晓月慢慢意识到认识群体生活的,个体的成长,家庭的成长都离不开身边的人,离不开社会,所以要和社会和谐相处,而不能为所欲为。最后我又问她班级里的同学是不是因为她的嚣张就不和她说话,她说没有,我就趁机说同学们老师们对犯错的、走弯路的同学都是包容的,希望这些同学都能自然健康成长。最终谈话是在孩子主动把母亲请到学校才画上休止符。

和以上这些学生谈话特别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内容等,否则就会事与原违,使他们感到教师不是在找刺,确实是为我着想,能说出心理话,从而根本解决问题。首先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儿,赢得他们的认同和理解。其次,对他们说话要以朋友的方式,要换位思考共情聊天,和风细雨地讲,千万不要居高临下,以命令方式,不让他干这说那。否则,就会造成他们心理上不服,甚至顶牛闹情绪,不合作。[2]







参考:

[1]刘彭芝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民出版社,2019:91

[2]孟德良 《如何与高中生谈话》 湖南箴言中学 德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