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形成因素及对女性危害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形成因素及对女性危害的研究进展

吴晓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06


【摘要】耻骨联合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严重者走路十分困难,致使女性患者身体和心理都经受着巨大的折磨,所以,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应当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本文针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形成因素及对女性危害的研究进展,防治和治疗进行如下综述,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临床思路,找到解决产后耻骨联合分离问题更好的办法,减轻女性产后的痛苦与困扰。

【关键词】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形成因素;女性危害


引言

耻骨联合属于联合关节,由两侧耻骨关节的关节面借助中间的纤维软骨环进行连接而成,并由四条韧带环绕,健康未孕未育女性的间距为4-5mm,孕产妇可增宽2-3mm,但很少会超过10mm[1]。 妊娠、生产以及产后都可出现耻骨联合分离,分离时耻骨联合周围韧带松弛、断裂,联合腔增宽,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2]。国内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病率并不明确,缺乏相关数据支持[3],但伴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4],国外发病率差异较大,主要由医生的关注度不同而决定的,所以,本文针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形成因素及对女性危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备显著的临床实践价值。


1 造成耻骨联合分离的因素

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产妇本身关节薄弱,或者存在解剖结构异常;②妊娠期体内激素改变,孕激素、雌激素以及松弛素水平显著升高[5],而松弛素起主要作用。松弛素由Hisaw[6]在1926年发现,在松弛素的作用下,耻骨联合及周围韧带变得更加柔软和松弛,在孕晚期、生产时及产后会出现耻骨联合分离现象,因此松弛素是主要的内在因素,但激素分泌量的多少存在个体性差异[7];③宫缩过强或者胎儿体重过大,增加耻骨联合作用力而使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变大[8];④分娩时,产妇姿势不当、用力过度、助产不当、产程过长、产妇过分躁动,会使本就松弛的耻骨联合周围韧带受到进一步的损伤,产后耻骨联合不能回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而出现分离[9];⑤头盆不称,先露异常;⑥骨盆狭窄、急产、贫血、妊高症等妊娠并发症[10]


2对女性的危害

①孕妇在孕晚期、生产时及产后,耻骨联合处疼痛,行走,翻身时加重,可出现腰背部及下肢疼痛,单腿支撑时症状加重;②严重者行走困难,呈鸭步步态,下肢外展和跨步困难;③部分患者会伴随腰背部、腹股沟区疼痛,平躺困难;④查体时可触及到耻骨联合出间距变宽,有明显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呈阳性;⑤影像学可看到耻骨联合间隙明显变宽,多为X线摄片。

耻骨联合是骨盆的一部分,与髋骨、骶骨、坐骨、尾骨共同支撑保护盆腔脏器,在耻骨上附着多块肌肉,比如腹直肌,盆底肌,在孕晚期腹直肌分离、盆底肌下降,耻骨联合分离,生产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自行恢复,因人而异。一旦没有自行恢复,那将给产后女性带来巨大痛苦,不及时处理会产生抑郁的倾向,不易于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成长,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不容忽视,耻骨联合恢复到正常位置后,将更有利于腹直肌分离和盆底肌修复。


3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与治疗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孕期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防治胎儿过大;②孕期定期检查,做好孕前及孕期运动,增加核心力量;③孕晚期避免大幅度运动,如大跨步,避免久站及负重;④卧床休息时,以侧卧位为主,两腿之间放置枕头,避免挤压腹部,有利于孕妇休息,也可以使用孕妇专用的U枕,简单方便;⑤使用骨盆带束缚骨盆,但不宜过紧,最好询问过后再安全使用。高洁通过对20名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与营养、理疗等,在产后2-8周 X线复查显示,耻骨联合基本愈合。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唐芳等通过中药外敷联合骨盆带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结果表明,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骨盆带,使患者快速缓解疼痛,无不良反应。何梓桐[11]经研究证明,传统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时,可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


欧阳冬方选取60例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康复治疗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有效提高盆底肌肌力减轻耻骨联合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

4 讨论

综上所述,产后耻骨联合分离,虽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但形成因素和临床表现以及给产后女性带来的危害是十分明确的,在防治和治疗方面都有进展,但并没有达成共识,如何提高女性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认知度,如何更好的避免妊娠期、分娩时耻骨联合分离过大,收缩无力,产后如何快速的解决耻骨离合分离和疼痛,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1] Parker J M , Bhattacharjee M .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Peripartum diastasis of the symphysis pubi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361(19):1886.

  1. 谭新美,张斯娟,汤倩欣,骆爱萍.电刺激对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0):2843-2844.DOI:10.19435/j.1672-1721.2021.20.016.

  2. 竺佳晟.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7):54-55.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9.17.25.

  3. 王轶,吴新宝,杨明辉,姜钰,赵刚,张子安.妊娠相关的骨盆环疾病及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7(02):368-372.

  4. 刘群,葛明,高沧海.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治及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3):1867-1868.

  5. Hisaw Frederick L.. Experimental relaxation of the pubic ligament of the guinea pig.[J].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1926,23(8):

  6. 谢兰琴,何善健.耻骨联合分离的治疗及文献复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06):84-85.

  7. 孙少青.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与治疗[J].海南医学,2013,24(12):1824-1825.

  8. 夏海燕.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预防和护理[J]. 医学信息, 2013, 000(026):325-325.

  9. 杜奕霏. 经会阴超声对孕妇耻骨联合分离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0.DOI:10.27288/d.cnki.gsxyu.2020.000859.

  10. 何梓桐. 经筋推拿结合侧卧推扳复位手法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879/d.cnki.ggxzy.2020.000131.

  11. 欧阳冬方.康复治疗促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148-149.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