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探究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因素

李彩秋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摘 要】目的:通过实验确定影响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因素;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制备金银花完成对药品的处理,拆分药品处方分析其他材料,进一步判断影响绿原酸稳定性的因素;结果:无论是对金银花进行单提还是混提处理,药物中绿原酸含量都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绿原酸含量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PH值导致;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想保证绿原酸稳定性可调节PH值实现,保证药物疗效。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绿原酸含量;影响因素


双黄连口服液是目前常见中药产品,内含连翘、金银花等多种药材,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口服药物可缓解病症带来的疼痛感。金银花是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材料,包含异绿原酸以及常规绿原酸等多种物质,其中绿原酸占比较高。该物质进入人体之后不仅能够形成保护层阻碍抑制病毒传播,同时可实现对肝的保护,具有抗炎以及抗肿瘤等作用。该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也是药物检测时常参考的标准之一。但药物在保存阶段绿原酸占比有所下降,导致药品无法达到检测标准。文章通过检测实验确定致使这一情况出现的因素,详情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岛津20A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LC-20AD二元泵,SIL-20A自动进样器,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Csolution工作站);ThermoBDSHYPER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DELTA320型PH计;AL204电子天平。绿原酸对照品,购于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银花、连翘药材及黄芩苷提取物;甲醇,色谱纯;水为市售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方法

对当前生产工艺技术做出适当地调整,针对金银花重新确定提取流程以及方法,准备相应条件,测定单提、混提等不同因素对药物中绿原酸吸收情况的影响,同时对现用工艺技术进行比较分析。

单独提取:精密称取适量的金银花将其放在水中反复浸泡,逐次递减每次浸泡用水量,同时将浸泡用水温度调至75℃,每次浸泡一小时左右,浸泡结束之后进行过滤操作,排除药物中附着的杂质,将过滤之后的液体导入同一量具中进行浓缩。向浓缩之后的液体中加入乙醇,减缓乙醇加速度,液体中乙醇占比达到78%之后停止加入,将液体放置于避光环境下,存储24h。采取减压方式处理液体之后继续过滤,回收乙醇确保液体没有任何异味,向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继续放置在避光环境下存储,作为原液以待后续实验环节使用。

混合提取:称取适量的金银花和连翘,两者用量比为1:2,将沸水倒入其中之后反复提取。随后进行过滤操作,将过滤之后的液体导入同一量具中进行浓缩,处理方式与原液处理方式一致。

通过下述方式完成对绿原酸含量的测定:色谱条件岛津20A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BDSHYPERSILC18色谱柱,选用由甲醇、水以及冰醋酸等混合制成的液体作为实验流动相使用,注意三者用量之间的比例以324nm作为实验检测波长。

精密称取适量绿原酸作为实验参照物,将其放置于实验专用量具中,向其中加入水制备成对照品溶液。这对金银花进行单提取,通过混提处理金银花和连翘,从两者中提取适量溶液,通过现用生产技术制备双黄连口服液,分别导入不同的实验量具中,导入水至制定刻度为止,不断摇晃使液体更为均匀即得到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通过拆分重组分别考察处方中黄芩苷以及添加增溶剂(吐温-80)、防腐矫味剂(苯甲醇)、缓冲液、抗氧化剂、络合剂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金银花和连翘混提原液的制备:与2同法制备,避光保存。黄芩苷的影响:取混提原液500mL,加入处方量的黄芩苷提取物,混匀使之溶解,避光保存。抗氧化剂的影响:取混提原液600mL,加入3.0g的NaHSO,搅拌使之溶解,避光保存。缓冲液的影响:取混提原液600mL,加入PH值为6.8的NaHPO缓冲液,混匀,避光保存。络合剂的影响:取混提原液500mL,加入0.25g的EDTA,搅拌使之溶解,避光保存。其他辅料的影响:取混提原液600mL,加入蔗糖55g、吐温7.5mL、苯甲醇15mL,搅拌使之溶解,避光保存。以上各组用前述的HPLC法分别测定绿原酸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2结果

单提原液与混提原液含量相当,表明混合提取与单独提取、提取温度(75℃,100℃)及提取次数(2次,3次)对绿原酸含量影响不大;放置过程中,与单提原液、混提原液比较,口服液的含量下降剧烈,说明口服液处方中存在使绿原酸加速变化的物质。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着重考察处方中的各种原料(黄芩苷)、辅料对绿原酸含量稳定性的影响。加缓冲液组的绿原酸含量下降最多,由此推测PH值是影响绿原酸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前也有报道称PH值对绿原酸的稳定性影响显著,PH值越低绿原酸越稳定。双黄连口服液标准规定的PH值范围为5.0~7.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PH值的影响,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

3讨论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作为常见中药产品,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药用价值极高,在临床领域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烧。但是若药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不仅疗效会大打折扣药用价值同样会随之降低。而通过此次实验发现,药物中绿原酸含量变化是引起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解决这一问题药品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对此次实验分析之后发现连翘和金银花并不会改变绿原酸在药物中的含量,而温度以及提取次数也不会影响绿原酸含量。进一步检测该物质,保存双黄连口服液时尽量减少外在环境对药物自身产生的影响,确保在临床治疗中该药物疗效可正常发挥。PH值变化是影响药物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因素,随着PH值增加绿原酸含量不断减少。检测过程中之所以导入缓冲液主要目的在于避免PH值持续下降,使其保持在5-7这一范围内即可,能够缩短黄芩苷溶解耗费的时间。但检测结果却表明,当PH值达到6.8之后导入磷酸盐缓冲溶液会对绿原酸含量产生一定影响,含量快速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可对PH值作数适当调整,以便黄芩苷能够充分溶解,加速实验过程中PH值不断下降,但并没有超过预设范围,同时绿原酸减少速度也得到缓解,由此可见5.8是最为合适的平衡点。经此次实验发现,如果能够对PH值针对标准做出适当调整,能够为药物生产预留部分空间,利于对绿原酸含量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曹瀚明.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2021.

[2]高静,张睿,丁守梅,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6):4.

[3]戴传云,高晓燕,汤波,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连翘苷的含量[J].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