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徐东亮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江苏苏州 215500

摘要:因专利导航工作契机,笔者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因此,本文将着笔于中国航空工业,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些重要事件,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航空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辉煌成就的经验教训,从中深刻领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航空、大飞机、运-10、C919

一、从“0”开始的中国航空工业

在飞机制造上,中国人一开始并不落后,甚至一度领先于日本。早在1908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五年后,冯如就造出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重工业,连钢铁也需要进口。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就连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受阅的飞机数量不够,只能飞完一圈回来再飞一圈。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由于航空工业起步较晚,因此,1951年1月,由执掌重工业部的何长工率团前往莫斯科,寻求苏联对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支援,当年4月,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正式启航。

初期的发展总是艰辛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最早建设的六大重点工厂,面对的是断壁残垣,荆棘丛生。各地的航空创业者们,白天走过一趟趟泥浆路盖起厂房,夜晚席地而睡,在荒草丛生的山沟沟里一砖一瓦、一钉一铆中建起了实验室……在这样艰苦的条件和所有参与者强大的决心和意志力下,1954年7月3日,我国制造的首架飞机初教5在江西南昌飞机厂下线飞上蓝天。紧接着在1956年,我国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

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飞机处处长徐舜寿接到上级下达指令,“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飞机设计”,因此,以徐舜寿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航空研究者团队就此在沈阳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并且由此开启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黄金十年”。

1957年,我国第一架多用途运输机运5首飞成功。

1958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首飞成功。

1958年,我国试制的第一架直升机直5首飞成功。

1966年,我国试制的两倍声速歼击机歼7首飞成功。

1969年7月5日,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我国结束了不能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历史……

从仿制到自主设计,从无到有,新中国航空事业从“0”起步,在百废待兴的征程中起飞,新中国的航空人白手起家、矢志不渝,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第一”。

二、中国第一架大型飞机——运-10

运-10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架大型飞机,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记。

1970年7月毛泽东视察上海听取火箭等项目汇报时,指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造飞机嘛”,一句话掀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最曲折、最激荡的一段往事。于是同年8月份,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国家计委批准了空军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这就是“708”工程,即大型客机运-10。数百名设计人员接到调令,从各地赶往上海。51岁的熊焰被任命为设计组组长,比他小十岁的马凤山担任总设计师。运-10之前,中国只能设计起飞重量10吨的小型飞机,对100吨以上的大飞机完全没经验。就这样,在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不断学习和研究中,经过十年的研制,运-10终于在1980年冲上云霄。

运10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少有的突破。在数量级上,运-10实现了大幅度跨越,在设计上,运-10根据自己产品概念进行了综合,实现了工程创新,整个项目采用新设计方法、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品附件的范围和程度都是空前的,更使得中国成为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设计干线飞机的国家。

然而遗憾的是,运-10最终没有正式投入商用,国产大飞机逐梦之旅被搁置。运-10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很多的技术经验,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放弃了运-10之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被中断,不仅仅是丧失了民用客机的产品开发基础,而且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大飞机产业链也断了,同时中断的还有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继续进行技术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其结果就是中国民用航空技术能力的长期停滞和倒退。

三、一飞冲天的C919

运-10下马、中国航空界十几年来用“市场换技术”的幻想破灭以后,整个航空工业迎来了黑暗时刻。直到2002年,ARJ21支线客机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立项。西飞在运7基础上,引进西方技术开发的新舟60实现首飞。国内支线飞机的突破,推动了干线大飞机研发的步伐。于是,在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在黄埔江边成立,随后干线飞机C919正式启动。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从2008年开始研制、2017年完成首飞任务直至2021年3月1日全球首单落地,C919大型客机成长中的“关键时刻”一直备受瞩目。

四、突破“卡脖子”技术

C919的问世,无疑是给中国大飞机的研发打了强心剂,但即使有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客观的现实,美国政府早在2020年拟订的限制对美国产品和技术采购的中企清单中,就包括了中国商飞。消息一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陆峰当时就发文指出:“此时停止供应发动机,无异于釜底抽薪”。

虽然C919实现了近60%的国产率,并将力争最终实现100%的国产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参与C919制造的外国供应商仍然扮演了极为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因此,即使美国对于中国的采购限制还没有真正实施,但是随着美中关系进一步不明朗和中国自身航空民用和军事发展的推进,这将始终是一个潜在的障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些年商飞开始针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进行克艰攻关,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立项,以期打破被美国卡脖停产的分险。比如飞机最为关键的心脏——发动机,在2017年底,首台中国国产大型客机发动机CJ-1000A的验证机CJ-1000AX装配完成,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建立。2018年中旬,随着一声轰鸣,C919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CJ-1000AX验证机点火成功,后续也讲进一步开展发动机整机初步性能的摸底试验,如果能够通过严苛的考验,那么验证机将变成真正的产品,C919大型客机届时将拥有一颗真正的“中国心”。

62831a41165da_html_42f89d6c20cc1a33.png

图1 我国大型航空发动机CJ-1000AX

五、小结

回顾发展历程,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仿制,从测绘到研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次重大决策、发展转型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经过多年实践,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了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科技人才队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空工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港.从“0”到“20”,从“万国牌”到成团高飞[J].共青团中央,2021.

[2] 赵忆宁.再说中国大飞机的辛酸史!![J].历史正闻,2018.

[3] 邱观史.近探国产大飞机:从运10到C919 一步步实现蓝天梦[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4] 陆毅,张奇斌.叮咚!C919全球首单来了:一文回顾国产大飞机成长关键点[J].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

[5] 徐寅忆,王春.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 剑指云端[J].科技日报,2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