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防山火“技防+人防”组合策略优化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输电线路防山火“技防 +人防”组合策略优化及应用

苗红璞, 李成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山火是导致输电线路跳闸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会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章针对特定区域在山火防控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并探讨平时预、灾前防、灾中守等阶段采取各项技防、人防等措施,形成一个可推广的防山火防控组合策略。

关键词:输电线路;山火;突出问题;“技防+人防”措施

一、山火危害

南方区域超高压输电线路多在山地、林区,近年来输电线路保护区附近植被密度和高度显著增加,同时山林烧荒、祭祀等野外用火不规范,一旦发生山火将会迅速蔓延至线路附近,导致线路相间、相地间空气击穿而引发线路跳闸,目前山火造成超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最主要因素之一。据南方某公司统计,2021年1月至4月,所辖线路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山火102条次,因山火停运28条次 、跳闸3条次、降压运行3条次。尤其在1月1日-2月23日期间,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山火57条次,因山火停运 27条次 、跳闸3条次,防山火形势非常严峻。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局部气候干旱加剧山火风险。2020年10月南方某区域降水同比去年减少约50%,加之去冬今春低温凝冻天气影响,植被失水干枯严重,易燃植被明显增多,山火风险较往年明显偏高。

(二)沿线当地政府警示效果不明显。2020年某县全年发生山火430次,仅对4人进行了行政处罚,没有森林火灾刑事处罚,起到震慑警示效果不明显,导致村民非计划炼山现象频发。

(三)对山火源头管控的认识不足。更多关注山火的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置环节,未能从山火源头进行有效管控,炼山信息的收集不够充分。

(四)山火跳闸风险评估能力有待提升。具备一定的山火跳闸风险评估能力,但受火场、植被、坡度、距离等因素影响,对山火是否导致线路跳闸,特别是直流线路山火跳闸的准确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山火信息收集渠道不够完善,获取山火信息的方式为卫星山火监测、运维人员巡视、护线员巡视以及联动信息,获取山火信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防山火宣传效果不明显。虽然开展走访乡镇、村委,发放宣传海报、挂历、横幅、宣传短衫等宣传用品,但在充分发动群众主动上报山火的工作方面力度不足,山火信息的获取不充分。

三、防山火期各阶段“技防+人防”防控措施

(一)平时预阶段

1.加快构建内、外联防联控联动机制

走访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山火隐患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向沿线山火集中多发区域政府部门就山火防控问题进行专题汇报,对相关应急及林业部门进行走访汇报。对于沿线县(区)级林业部门发函,对村委进行了走访沟通协调,构建了山火隐患齐抓共管模式;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融入政府职能。纳入当地政府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推动防山火隔离带共建共享,建立政企联动、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

2.互通共享山火信息和防火资源

共享护线护林员信息,将沿线护林员纳入临时护线员管控,并组织开展护林员防山火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供电局的属地优势,互相通报山火信息;与应急管理部门共享山火信息,获取应急部门卫星山火监测系统数据。

3.推动全民护线,做好护线员网格化管控

推进群众护线网格化管控,组建了网格化护线员档案,建成超高压输电线路5基塔/人的网格化护线网络;完善山火举报奖励机制,规范山火奖励标准和流程,提高沿线群众参与山火群防的积极性。

4.做好防山火宣传工作,强化宣传的精准化

可制作多类型、多样式的视频、海报对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宣传,对一般区域常态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广泛性。

5.开展山火隐患再排查再处置

开展山火隐患点档案再完善,制定“一点一措施”策略,落实每处山火隐患针对性管控措施;开展山火跳闸风险再评估,对于山火隐患档案中哪些点发生山火后有可能造成线路跳闸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前期评估的易发山火区段内跳闸风险较高的隐患点,开展山火隐患点通道再清理,通过换种等方式构建防山火隔离带;加强同走廊多回线路及交叉跨越等重点区段山火,及时调整部署图像监测装置和人员布点,避免山火造成多回线路跳闸或停运。

6.推进山火技防手段的实施

加大山火在线监测装置布点,动态调整布点位置,成功发现多起影响安全运行的山火及多起火点、烟雾告警,弥补卫星山火监测的不足。

(二)灾前防阶段

1.做好预警期山火特巡特维

规范应急状态下班组人员蹲守布点,优化山火监控布点,班组人员划片驻守,确保班组人员30分钟到达现场,并具备无人机监控能力;规范群众护线员日常管控,做好临时护线员联系方式日常维护,确保联防档案有效可用。正常情况下按照1次/月,预警情况下按照2次/天的原则,与护线员进行沟通。通过护线员网格化管控信息系统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山火信息,提高山火发现与核实的及时性。

2.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山火

加大无人机在山火管控方面的应用力度。每组山火监控小组均配置无人机;通过移动远程传输技术,实现无人机山火监测视频的实施回传,提高了山火发现的及时性。

(三)灾中守阶段

做好山火预警发布和应急处置。及时发布山火预警,规范山火预警点核实,启动“电话值班+24小时在岗值班”模式,落实专人对山火预警信息进行提醒和跟踪,确保山火预警信息“应核必核、核必核准”;联合政府开展森林火灾联合实战演练,检验山火联防处置机制的有效性;建立了优先灭火机制,优先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山火进行扑救,防止山火向线路方向蔓延。

四、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实施,可形成一个可推广输电线路防山火“技防+人防”组合措施。

(一)建设一个平台

充分应用山火卫星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图像监控系统作用,及时高效获取固定翼无人机等设备监测反馈的山火信息。同时拓展建设山火防控数字化评估预警监测平台和建设防山火信息共享发布平台。

(二)健全两个体系:健全基础支撑体系和健全技术支持体系。

1.健全基础支撑体系。开展防山火经验成果总结展示、精准化开展防山火宣传、网格化管控护线员、精细化管控防山火通道等。

2.健全技术支持体系。规范线路通道数据管理、加大三维激光数据的应用、加大无人机等硬件投入、完善图像在线监测装置布点、山火监测新技术研究应用等。

(三)完善三个机制

1.完善联防联动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动、加强与应急管理局林业局联动、与地方政府开展联合防山火宣传联合应急演练、建立线路附近山火快速扑灭机制。

2.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班组人员快速响应、利用全民护线平台,实现山火信息快速确认、实现山火影响快速判断、实现跳闸风险快速评估。

3.完善决策指挥机制。规范山火信息沟通汇报流程、规范山火停复电申请管理。

(四)统筹四个结合

1.统筹常态措施与应急措施相结合。制定防山火差异化管控策略。明确“常态模式”和“应急模式”下,差异化监控、差异化蹲守、差异化宣传、差异化联动以及差异化特巡策略。

2.统筹源头管控与动态管控相结合。从源头上实现炼山信息共享,通过动态特巡获取山火信息。结合“天、空、地”的立体山火预警体系,动态获取山火信息。

3.统筹广泛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结合多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在山火易发区域、山火高发期开展精准宣传。

4.统筹人防手段与技防手段相结合。建立“天、空、地”的山火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卫星、无人机、在线监测装置、人工巡视的手段,提高山火发现与核实的及时性,建立多维度的山火预警体系。差异化配置人防与技防措施。根据不同区域引发山火的特点,差异化的采取人防与技防措施,实现措施的互补,确保山火的发现、核实、管控无盲区。


参考文献;

  1. 徐华杰.山火灾害对输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影响[J].通讯电源技术,2020,37(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