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3

交通事故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

吴旭锋 蒋梅玲

绍兴明鸿司法鉴定所 法医临床鉴定室 诸暨市 311800

【摘要】目的:针对96例因交通事故造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方法:收集96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被鉴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程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分析。结果:96例伤者中,有82例伤者进行了道路交通事件评残鉴定,10例伤者进行了工伤评残鉴定,4例伤者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结论:通过对本次的96例由于交事故事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医学的诊断以及法医学的鉴定来判断,只是法医学的伤残评定没有直接的条款,需要比照相关的条列来判定伤残的等级。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交通事故;颈髓损伤;伤残等级鉴定

颈髓损伤又可称为颈部脊髓损伤,根据致伤原因不同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其病例类型较多,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损伤类型,其特征多指表面无明显的损伤及特征,需要通过MRI、CT扫描以及X线平片等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损伤原因,为此在医疗中又有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的别名;随着近几年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案件也随之增加,在日常鉴定工作当中遇到多起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案例,因涉及到伤残程度以及伤病原因关系需进行等级判定,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进行因交通事故造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鉴定分析[1]。在交通事故当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属于人,其中包括伤者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情况,因此,做好交通事故的相关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损伤的发生,降低损伤的程度。本次研究,96例由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96例伤者的基础资料以及检查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从法医学的角度了解交通事故造成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伤者的特征,现将本次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因交通事故导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受伤的96例伤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伤者有73例,最大的男性伤者年龄在71岁,最小的男性伤者年龄在21岁;女性伤者23例,最大的女性伤者年龄在70岁,最小的女性伤者年龄在24岁;所有伤者都在伤后24小时内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

纳入标准:(1)本次参考研究的96例伤者均已同意以及签署了相关文件;(2)经临床检查确定为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者;(3)伤者均构成不同程度的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者;(4)无精神疾病或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伤者;(5)无先天性面瘫的伤者;(6)无语言或者沟通障碍的伤者;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是听力障碍的伤者;(2)依从性较低的伤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伤者;(4)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的伤者;(5)患有智力障碍的伤者;(6)患有语言或者是沟通障碍的伤者;

    1. 具体方法

1.2.1 CT以及X线检查:96例伤者实施CT检查后有72例伤者有颈椎间盘突出情况,33例伤者有纵韧带钙化情况发生;经过X线检查后发现54例伤者有颈椎退行性改变,69例伤者存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1.2.2 96例均实行MRI检查后,可发现颈髓损伤MRI影像在初期检验中其条片状有高信号与低信号不同;通过反复查阅伤者的影像片后又对96例伤者的影像特点以及各个部位进行总结后,现阐述如下:①损伤的影像特征和部位:以损伤中间部位所在的椎体平面记录,累及颈2平面2例,颈3平面8例,颈4平面10例,颈5平面11例,颈6平面6例,颈7平面3例。损伤位置处于颈髓中心部位有19例,颈髓外围6例,中心和外层均相关者10例。②椎体改变:6例当中有4个椎体见骨挫伤。③椎间盘情况:有31例共计有68个椎间盘突出,其中单节段椎间盘鼓鼓凸起有3例,多节段椎间盘凸起共28例。颈3/4椎间盘突出3个,颈4/5椎间盘突出28个,颈5/6椎间盘突出30个,颈6/7椎间盘突出7个。④椎旁软组织改变:后纵韧带钙化有18例,黄韧带肥厚6例,前纵韧带肿大7例,棘间韧带肿大4例。

1.2.3法医临床学检查:96例伤者中,38例有呈现双手或双上肢知觉、运动功能阻滞,23例伤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或手脚知觉阻滞,16例伤者带有排尿困难、膀胱功能阻滞,19例伤者呈现双下肢功能阻滞。

    1. 观察指标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断定结果(道路交通事故评残鉴定、工伤评残鉴定、损伤程度鉴定)。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方式,以P<0.05代表对比值存在差异。

  1. 结果

96例伤者中,有82例伤者进行了道路交通事件评残断定,10例伤者进行了工伤评残断定,4例伤者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具体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伤残等级断定结果

鉴定项目

程度

例数

道路交通事故评残鉴定

I级

10(10.417%)


II级

11(11.458%)


V级

6(6.250%)


VII级

22(22.917%)


VIII级

14(14.583%)


IX级

20(20.833%)

工伤评残鉴定

五级

7(7.291%)


七级

3(3.125%)

损伤程度鉴定

轻度

4(4.167%)


  1. 讨论

3.1一般特征: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WFD)是指脖颈部位受伤后是(CSCIWFD)的简称,主要通过MRI检验观察伤者的影像学,通过影像学来判断伤者的病情。导致其伤体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分成两类情况,第一类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例如颈部椎间盘突起、椎体骨质增生、后纵韧带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导致椎管变窄,伤者当颈部由于过度弯屈、过度的伸展以及挥鞭样的运动时,其椎间盘会出现向后突起的状况,呈现出一种嵌夹的效应,从而会引发脊髓方面的损伤。在外力消失的过程中,椎旁边的筋肉韧带会使椎体复位[2]。为此临床影像表现无椎体骨折脱位现象,但绝大部分MRI影像可发现韧带肿大。第二类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并不显现,椎管没有明显的变窄时,可借助高能量的外力作用下,使椎体能产生一些过性移动压迫脊髓,从而形成严重性损伤。此刻会出现椎体骨挫伤以及椎旁韧带肿大的情况发生。此次MRI影像资料表明损伤灶多处于颈髓中心部位,两手以及上肢功能阻滞的例子较多并且程度相对严重,下肢功能阻滞的案例较少,并且损伤的情况较轻,大多数伤者由于脊髓的剖解构造以及功能程度都有关联。有研究表明,伤者的神经细胞的短轴索与触突,都是脊髓的灰质所构成,相对来说较为薄弱,而脊髓周围的白质是由长纤维组织构成,摆列致密且有韧劲,为此灰质易受损伤而呈现相关的病症。同时,对于不同部位的脊髓都会存一定性的功能差异,主要决定于伤者的双手以及上肢组织功能皮质脊髓束处于颈髓中间的部位,而决定于双下肢功能神经传导束处于颈髓的外围[3]。致使颈髓受伤后呈现上肢症状重而下肢病症轻或无病症,此次研究成果与以上理论相对一致。通过结合影像来判断以及肢体功能的互相印证。可以有效的确定伤者的损伤部位,同时还可以通过伤者呈现出来不同的症状来鉴别是否为真的受伤,通过临床的确诊以及法医学判定伤者的伤残程度。

3.2一般医治症状: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又被称为无放射学影像异样的脊髓创伤,其主要是指伤者的脊柱在受到强力的撞击所导致的脊髓方面的损伤,在临床诊断中采用X线以及CT等影像学来检查病情时,对于脊椎骨折以及脱位的异常没有办法诊断,

属脊髓受到的间接强力作用形成的创伤。近几年来随MRI确诊的广泛应用,对无骨折脱位性脊髓损伤认识逐渐明了,多数在损伤前期即可明确确诊。对于造成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有很多原因比如:骑车摔倒、平地摔倒、床上掉落以及交通事故所导致的撞击等都会对伤者的脊髓造成创伤[4]。本次主要是交通事故的原因导致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大多数伤者为中老年人,创伤后合并有自身发育性颈椎管狭小,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骨赘造成以及椎体骨质增生等自身的退行性变。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的伤者由于受到外力的强烈撞击多数都会造成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多数伤者会有不同颈脊髓的创伤症状,而胸髓创伤不较常见[5]。对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的伤者多数可见既往存留颈椎性退变,比如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以及颈椎管狭小或者颈椎畸形等原因有的颈椎病变的伤者,颈部突然受到强烈的外力撞击后会造成伤者的颈脊髓受到强大的压力,从而出现颈髓创伤相关的临床症状,较对比成人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创伤每次受到强烈的撞击水平要较轻,脊髓的创伤水平多数为不完全性的损伤[6]。相结合统计中间型颈脊髓创伤的伤者在存留颈椎管狭小的约有70-80%,受伤后在早期的MRI检查中,可以发觉到伤者的椎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出血的症状,大多数伤者会存在单节段或者是多节段的椎间盘突起的现象,而椎管内外强力的压迫脊髓会导致棘上韧带受损

[7]。急性的创伤对于出血型表示为损伤段的内低信号,而四周为高信号。水肿型的损伤为损伤段高信号。混合型损伤表现为高低混杂。其中水肿型的愈后较好[8]

3.3伤残评定与创伤疾病判定要点: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创伤的判定需要根据医学临床中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等,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创伤的伤者大多数存在于自身疾病的原因,比如椎管较为狭窄或者是颈椎骨性退变等,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伤者会出现肢体方面的瘫痪等临床症状[9]。因此,造成最终的后果就是伤者身体的损伤以及自身的退变,在分析伤者的病情时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需要根据伤者的自身的情况来判定,主要包括:外力撞击的大小、椎管狭窄的程度、颈椎退变的程度、致伤的缘由,交通事故损伤情况的判定需要根据伤者伤后的临床表现症状以及影像学资料的显示,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并且需要结合伤者撞击外自身情况,有关于伤残鉴定方面的依据需要根据伤者的具体损伤的情况以及治疗的情况,后期还需要根据伤者有无存在后遗症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再根据致残程度标准的相关条例来进行有效的伤残判定,比如伤者在撞击前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情况,可以结合《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来进行精神指导,通过综合情况来对伤者进行伤残评定[10]

  1.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次研究的96例由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伤者进行损伤特征分析后,结果表明,在交通事故当中,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所导致的伤残率较高,但由于其通过X线以及CT无法显示出伤者的脊椎骨折以及脱位的情况,主要还是需要通过MRI检查来判定伤者的脊椎骨折以及脱位的情况,综合临床医学的MRI检查以及法医学的鉴定对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伤者的伤残鉴评定,可以有效的减少法医学鉴定当中的误差,从而可以提高法医学鉴定的准确率以及精确度。

参考文献:

[1]汪燕,徐科妹,江巍.不同年龄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因果关系法医学鉴定的区分[J].法制博览,2021(14):103-105.

[2]李洪,蒋成.影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2020,33(02):158-165.

[3]李小乔,余乾,黄付举,王丽.交通事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两例[J].法制博览,2020(03):139-141.

[4]吴成如,汪念,孙军战,顾庆陟,蒋传海,孙国荣.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分类与手术治疗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0,41(01):9-13.

[5]由志涛,毕郑刚.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20):4055-4059.

[6]黄仕美,赵娜,杨小蓉,罗亚,汪元河.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18例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4(02):190-192.

[7]陈建红,余家树,梁锋.下腰训练致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因果关系鉴定2例[J].中国司法鉴定,2016(04):105-107.

[8]孙士虎,姜明章. 砖块击伤腰背部致胸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案例分析[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245-246.

[9]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赵菁,王晶,马建凤,易凡,张磊.成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05):488-489.

[10]余家树,刘青青,胡祖平,陈建红. 儿童胸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致截瘫法医学鉴定1例[C]//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