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王佳佳

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9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进行风险管理。对心血管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12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没有应用护理风险作为对照组,评估了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基于与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较高,危险因素为患者本人、家属、使用的设备和药物。基于护理风险管理与分析,防治患者危险因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副作用,提高其综合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风险因素;预防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数量有所增加。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和高脂血,该病的病因也多种多样,大多数情况是突发疾病。为此,在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需要及时分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寻找风险降低策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质量。因此,本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进行探讨,并提出护理方法。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基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预防,成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6.85。对照组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为56.31。基于本研究,基于患者同意参与研究。两组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分析患者既往临床资料,统计风险发生情况。组织科室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对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基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会影响临床护理的质量。在心血管内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不同。部分护士技能不足,同时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并且存在专业素质不足,对风险意识不强,无法形成必要的风险意识,并导致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士未观察到偏差,导致护理活动的进行不合理开展,从而还会引发护理纠纷。由于心血管疾病存在诸多风险隐患,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患者存在体质较差,且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使护理工作复杂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无知,对疾病和治疗的误解也影响了护理开展。一些药物的实际使用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来风险事件。因此,为了提升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质量,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获得更多的技能,掌握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技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指导护理人员总结护理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培养总结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在日常护理中要严格遵守标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入院后通过布告栏、讲座等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宣传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因、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认识。护士需要表现出友好态度,介绍环境和条件,鼓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良好的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自卫意识。加强用药设备管理,对于心血管内科药物和器械复杂,护士必须了解药物和器械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详细阅读相关机械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服用药物时,遵照医生提供的用药说明,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降低护理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加强受影响的环境管理,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特殊,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要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并在特定环境区域增加防止滑倒的工具。为方便患者的进出,降低护理风险,应根据患者的习惯,确定设备的使用安全性[1]

1.3观察指标

分析2组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的频率,包括护患跌倒、输液问题和检查错误。根据满意从 0 到 3 评估。总分30分,21~30分为满意,11~20分为比较满意,对于0~10分为不满意[2]

2 结果

分析两组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患者护理风险发生频率,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所示。分析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所示。





表1 患者护理风险发生

组别

例数

跌倒

输液问题

送检错误

发生率

观察组

60


0

0

2.4%

对照组

60

3

2

1

13%

X2





4.73

p





0.025

表2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60

45

10

5

95%

对照组

60

34

15

11

76%

X2





5.31

P





0.025


3 讨论

护理风险防控是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研究的重点。有效提高风险预防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已成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关注的焦点。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常见病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肌病等。心血管患者疾病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很大,并且存在死亡率更高的特点。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下,护理发展受到限制,成为护患争论的因素。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和控制。通过系统地组织参加心血管系统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和的认识,听取专家讲座,并听取定期的实践评估结果。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心血管疾病是复杂的急性疾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降低风险的可能性。为降低护理风险,需要研究用药说明书,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通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的发展,需要制定风险降低措施,培训护理人员综合技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程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风险管理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的临床实践进行管理,消除实际中的不确定性,减少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康复的安全,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概率[3]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风险大的疾病,同时在临床护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更好地为心血管患者服务,需要积极开发和预防临床护理疾病风险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素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46-147.

[2]邱敏.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60-161.

[3]王娟.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方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2):234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