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剧场的空间塑造—以汴梁一梦剧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6
/ 2

当代剧场的空间塑造—以汴梁一梦剧场为例

徐诚

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剧场建筑在各个城市里大量出现。如何能让剧场空间真正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值得反思。本文以汴梁一梦剧场为例,从总体布局、人文表达、空间体验、核心区塑造等方面探讨剧场设计中的有机融合、公共性问题。

关键词:剧场、布局、空间、流线

  1. 当代剧场的空间类型及特征

剧场作为一个区域文化艺术交流的载体,可以呈现当地人文、艺术方面的作品。目前,很多剧场造型夸张、功能单一,远离大众而无法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剧场只是作为一个地标存在,缺乏所谓的“公共性”。

一个城市里的各类演出行为往往具有时间性,且不那么频繁。大部分时间里只具备观演功能的剧场都是空置的,就像城市空间里一个大尺度的装饰品。空间缺少了人的行为,不再有温度。另一方面,剧场是大跨度建筑,基本都为当地的形象工程,往往投资特别巨大。运营阶段也很少能靠自己的业态运转,这些都体现了剧场的不经济性。基于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在剧场设计时需特别关注选址、空间构成、业态策划及运营等要素。在最初方案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在不同时段里介入多样的功能业态,将人的行为引入到剧场中。最终,使整个剧场真正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

由本人参与设计的汴梁一梦剧场,位于横店影视城内。基地南面为秦王宫景区,北面为清明上河图景区,可以说这是连接两个景区的节点型地段。剧场总共1800座,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它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共性这一话题。

628f438d5692f_html_d7649cbfe5cfe8dc.jpg

图1:基地

  1. 总体布局—融于景区、相辅相成

2.1、横店影视城基地场所特征的表达

汴梁一梦剧院的基地拥有典型的物理环境。基地北面为清明上河图景区,它是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民俗、民风及宋时的古建特色,按影视拍摄的需要建造而成的建筑聚落,建筑尺度较小,沿水平向的序列展开。基地南面是秦王宫和阅兵广场,尺度非常宏大,建筑风格较为粗犷。针对所处场所的环境特征,设计上介入一个大尺度的几何体量。从整个景区尺度设计上来说,它起到从小尺度场景到超大尺度场景的过渡作用。

空间设想上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征,以融合、得体为设计原则,呼应景区既有的空间,试图与周边的建筑形成友好的对话。

从数据上看汴梁一梦剧院占地面积4752㎡,总建筑面积12861㎡。建筑最高部位为32.4米。

628f438d5692f_html_fc85f9adbc14055e.jpg

图2:总平面图

2.2、核心引爆 —集中式布局

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首先确定观众厅和舞台空间的核心地位。围绕核心空间,布置休息大厅、商铺、配套服务等房间群。这种集中式的布局有利于组织日常活动的交通流线。剧场的出现,使景区有了让游客停留半个小时以上的场所,可以让游客更加直观的去了解北宋汴梁时期的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整个旅游片区的一个核心引爆点。

三、空间体验—多维度的公共空间呈现

3.1、各类流线的引导设计

汴梁一梦剧场的流线设计是依托于整个景区的游览路径。作为清明上河图景区游览路线上的终点,剧场是整个空间序列的一个休止符。游客在看完清明上河图的风情街后,很自然的来到剧场。

进场流线:利用现场地形的高差,设计通过一条自下而上蜿蜒的廊道将景区人流从风情街引入到剧场北面的主要集散广场,这也是整个剧场的主入口。人们通过广场进入到通高的柱廊灰空间进行检票,继而进入剧场的前厅,通过垂直交通很自然的过渡到观众厅。

散场流线:通过自上而下引导散场,将散场人流引入到东西两个侧厅里,再进入东、西两面的集散广场。散场与进场流线错开。

演员流线:演员流线与观众流线完全错开,演员从西面的景区入口进入到场地内。通过独立的小广场,进入后台化妆区域。

贵宾流线:贵宾通过景区西面的入口进入到场地内东广场的落客区。通过独立的贵宾落客区进入到贵宾门厅、休息室。贵宾拥有独立的进场路径。

3.2、公共空间的塑造

在剧场设计时,我们提出“灰色空间”的概念。我们设想人们从景区到进入到“黑盒子”观众厅里的过程中,可以有很有的机会被空间留住。如论是早来或者散场离开,这里有很多与文化、商业有关的空间吸引你。这种空间的介入,大大延长了观演的时间。它是介于日常与观演之间的灰色地带,可以提供了人们与人们之间的交往,使观演不再是一件单一的事情。设计上,我们在入口的景观长廊里留了一部分展陈墙面,在集散广场预留了文化展示空间,在一层大厅里设置了商业空间。这些业态的介入,既体现了公共性,也为后续剧场的多样化运营创造了条件。

3.3、文化隐喻

汴梁一梦剧场里面的戏剧主题主要是描绘北宋汴京城的城市生活景象,以人物演艺、数字刻画的形式去展示当初清明上河图的场景。基于戏剧的主题,同时为了与景区其它建筑融为一体,我们采用了中式传统建筑的造型。南北立面根据与其对话的物理环境不同,在元素符号、材料选用上有差别。北立面借鉴明清时期“纤巧秀丽,注重装饰”的建筑风格,整体开间明朗,斗拱小而密,配合丰富多彩的彩绘,显得十分精致。南立面考虑到与秦王宫的对话,整体风格偏简洁,采用了秦时期的大斗拱,整体基座的墙面模仿类传统城墙的肌理和质感,显得粗犷。

核心空间塑造—观众厅及舞台

4.1、观众厅的特殊性质:类似体育场的布局

整个观众厅只有池座,共1800座,平面布局采用扇形,与传统的剧场有所区别,更加类似体育场的空间。观众厅设置了三个横走道、四个纵走道,在核心空间的两侧设置了两个疏散楼梯,满足人员的疏散要求。贵宾区域位于前排中央处,有单独的出入口。观众厅根据视线分析要求,层层升起,利用层层台阶的侧面,结合每个座椅布置送风口,与下方的静压箱连在一起。在观众厅最后一排的后面,设置了一部分的活动座椅。观众厅的上方采用网架结构,在网架下方设置了三道面光桥和一个升降宫灯,满足观演的需要。

628f438d5692f_html_8b47c457c40c5a40.png

图3:观众厅平面

4.2、舞台设计

整个舞台设计,都是为“汴梁一梦”这一台戏量身定做的。主台进深23.4米,后面为进深5.9米的后台。台口非常特殊,明台口39.7米宽,比正常剧场16-18米左右宽的台口大的多,台口高度12.5米,现场利用布景构架搭建出20米的演出台口。布景构架既可以作为剧组演出的大屏幕,又可以有效划分出主台与侧台空间。台口两侧分别为旋转景片圆台,中央为翻转舞台。台口往外延伸,利用可升降的T台,可以近距离的与前排的VIP观众进行直接互动。舞台后场留有足够的化妆区、排练厅等。

4.3、舞台工艺

从方案到施工图,再到现场建造,我们与舞台工艺单位一直紧密配合。方案设计时就将舞台工艺的一些前置条件落位进去。整个项目设置了双层台仓,采用双层升降方台与舞台进行连接。地上舞台设备基本放置在二层马道上,通过栅顶进行作业。整个栅顶的荷载全部作用在上方屋顶的预应力梁上。检修人员可以通过舞台两侧的楼梯,到达第一层马道、第二层马道。

五、结语

一个好的公共建筑应该是作为一种媒介,将周围的物理环境和人的行为连接在一起。剧场建筑作为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如何能更好的实现公共性,值得我们反思。汴梁一梦剧场从选址到设计,都充分尊重场地的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塑造一种拥抱景区游客的场景。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人引进来,让人很舒服地停留在这个空间里,继而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目前,汴梁一梦剧场已经投入使用好几年,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清明上河图景区必不可少的一个点。

参考文献:

  1. OPEN建筑事务所,坪山大剧院[J],建筑学报,2020(10)

  2. 解飞,观演建筑与城市[J].华中建筑.2015(03)

  3. 程翌,以空间亲密感为前提的剧院观众厅设计[J].建筑学报.2013(06)

  4. 刘涤宇,北宋东京的街市空间界面探析——以《清明上河图》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03)

  5. 张娇娇,横店影视城旅游业开发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