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师生关系对医学生未来医患关系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医学院师生关系对医学生未来医患关系的影响

李奕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这样的俗语耳熟能详,“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疾病,还有意外事故,不仅伴随着个人短暂的一生,也在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中如影随形,并同步走向未来。任何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和医护角色、医疗活动及医疗体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医患关系是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也十分敏感的问题。

关键词:医学院师生关系;医学生未来医患关系;影响

引言

医患关系难题的症结之一是医生与患者权利和义务划分不均。其中,强调患者义务作为弱项,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原因涵盖多个方面。一方面,规范患者义务意义重大:患者义务的明确是对患方更好的健康保护,患者义务的强调是对医生职责的道德支撑,患者义务的履行促进医患利益共赢;另一方面,规范患者义务现状并不乐观:现存的法律法规中的患者义务规定并不理想,当前的有关患者义务的伦理道德讨论也有待深入。因此,为规范患者义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共筑医患共同体,现从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提升患者素养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患者义务的内涵

义务,就是个体对他人或社会应尽的责任。义务的内容是个体应该或者必须要如何作为或不作为。通常分为法律义务和伦理道德义务。义务始终与权利相对而存在,没有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单独存在的义务。公民、社会、国家依据行为习惯、道德伦理意识或者法律法规来进行个体权利义务的划分。患者义务,就是患者应尽的责任。广义而言,患者义务是指公民在产生健康帮助需求时,相对于健康帮助提供方(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互联网医院中的医生、药师等)应该或者必须承担的责任。狭义而言,患者义务就是指医院诊疗过程中,在医患关系中的患者责任。患者义务的内容受医患关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也受医学技术、公民普遍医学认知水平、社会文明水平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相关因素如何变化,患者义务的内容都是相对于健康帮助提供方的权利而存在的。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患者义务,也就是医患关系中的患者义务。换言之,本文中所谈的患者义务是相对于医者权利而存在的。从分类角度来看,患者义务可以分为患者法律义务和患者道德义务两类。患者法律义务,指现存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的公民在就诊过程中或者由于就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其界定较为明晰。患者法律义务又可以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分别指需要强制作为的义务和不需要强制作为的义务。从功能上来看,患者法律义务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对整体患者义务的履行发挥保底作用。患者道德义务,指通过社会生活习俗习惯和公认的伦理道德标准来加以规范的患者义务,其界定较为模糊。患者道德义务又可以分为普遍道德义务和特殊道德义务,分别指公众普遍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和一些情景之下应当要履行的道德义务。从功能上来看,患者道德义务历史悠久,内容通常较严格,但执行力不够,对整体患者义务的履行起教育引导的作用。

2师生关系如何正面引导学生未来的医患关系

人际关系的质量涉及关系双方的态度,如果双方都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事情并不困难。基于某一共同目标建立的关系会更加稳定和健康。如师生关系的共同目标或初心是为了培养学生;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为了共同战胜疾病的合作。同一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可能关系两边角色都体验过。如医生在求学阶段的师生关系中是学生,而后可能成长为医学教师又会体验到教师角色。同样,医患关系中大部分医生也有过自己生病体验病患角色的时候。所以关系双方的信息因诸多因素具有不对称性,导致关系双方的地位难以完全平等。在师生关系中一般教师会处于优势;而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医学生变身为医生后则在未来的医患关系中会处于优势地位。正如一个好的领导者积累一些被领导的经验会更有利于其领导能力,医学生就读时被教师教育或引导的良好体验也是有助于他们后来对医患关系的引导的。学生对教师或病人对医生一般是具有天然尊敬的,有利于这种引导。有鉴于此,作为医学教师要认识到师生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会给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教师须以爱护心态对待学生,要有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怀。利用在师生关系中的天然优势,以学生在学业、身体、心理上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治病救人为初心培养医德;教学中以鼓励关心为主,使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促进,培养同理心;让同学们正视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善于从中发现乐趣;积累出良好的被领导经验,为今后他们进入临床工作后培育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心理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愿望,且不要忘记建立关系的初心,让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各种关系的良好状态也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一百多年前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镌刻着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去是安慰”。在医学科学飞速进步的今天,许多人迷信于新技术渐渐忘记了“常常是安慰”,而好的医患关系对于病人就是一种良好的安慰剂。尽管目前,越来越多人已注意到忽视医患交流漠视医患关系的现象,作者认为从医学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种偏差。对于医患关系,需要一种前瞻性的视野,需要大学和医学院自上而下的教职员工通盘努力,重视教师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培养合格的未来医生的过程中,爱心和耐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有效手段,值得所有教师铭记。整体来讲,患者义务的规范和履行属于患者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帮助提高患者群体的整体素养对明确患者义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患者群体的整体素养可以分为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健康素质、同理心等层面。而针对当前国内医疗卫生现状,应该首要强调的是提高患者群体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首先,患者及家属道德素养意义重大。传统文化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患者及家属虽不能人人做到,但至少应当自觉履行社会公认、国家提倡的公民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一点上,也是对社会对医者较高的道德要求的同等回应。其次,患者及家属心理素质越来越值得重视。通俗来讲,就是患者及家属看病就医的心态要摆正。诚然,现代社会中,心理脆弱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尤其是在涉及生命与健康价值的卫生医疗活动中,在矛盾纠纷的聚集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素质常常面临考验。除了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提供专人心理辅导也是促进规范患者义务的有效手段。

结语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应该是一名有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值得信赖的成年人。西方国家医学生往往需要先进行数年的预科学习,待拿到学士学位后才被允许进入医学学习阶段,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等待”他们通过几年的普通大学生活后,在心理上先“长大成人”。已经有成人思维的他们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理解作为医生光凭技术是不够的,需要把病人看成“人”,并能恰当应对医患关系。我们国家医学生是自高中生中选拔的,在学习过程中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较少对他们的“成人化”教育给予重视。学会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是正常成年人的能力之一,如何学习却并无统一规定。医护人员在医学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人际关系体验会不会也对今后他们处理医患关系产生影响呢?从教育学理论来看这种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医学院除了有“人际沟通”等课程之外,习得性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对医学生学业产生影响,也会对他们学习人际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是专职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职工群体都会对他们人生三观的形成产生某种影响。他们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看到学到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模式,今后都有可能内化成他们处理医患关系模式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汪新建.医怒如何产生———消极医疗事件的责任归因对患方攻击性的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2):20-31.

[2] 徐菁菁.医与患关系断代史———权力、壁垒与困境[J].三联生活周刊,2016(13):70-81.

作者简介:李奕霖,(2000--),男,籍贯:辽宁大连,民族: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