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

张韧 1 韩赵钦 2

1 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2.身份证:42098319861014****



摘要:随着蓝天保卫战顺利收工、退耕还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污物治理效能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逐渐引起更多的人重视,保障生态安全关系国家和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福祉。森林作为陆地上面积分布最大、结构组成最复杂、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具有根本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调节性和稳定性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既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又指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时保持安全的状态。森林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的主体和基础,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森林生态 价值核算

引言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攫取与破坏,造成了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满足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追求利益的资源管理慢慢向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转变,生态系统管理旨在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系统化管理来促进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林业中心曾召集各国林学家与生态学家共同探讨21世纪林业科学的发展方向——森林生态管理;我国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造林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理论

    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不同的理解,但总体上都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具体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在生态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综合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技术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总体进行景观水平上的协调管理,以期维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内容

1.2.1改变森林经营管理模式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森林经营管理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同时还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产品与生态服务,并且有足够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森林经营管理要统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开展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基础保障,生态工程建设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

1.2.2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

适应性管理是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之一,针对生态环境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做出评价与管理,其强调了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在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监测与评估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提出适宜的管理模式与具体对策,并将其运用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与政策实施中,从而提高实践与管理水平,达到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目标要求。

1.2.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

森林健康管理就是要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完整的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林木产品,并且保持其减少涵养水源、固土育肥、净化空气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供给。在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破坏后,则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

1.3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步骤

1.3.1 确定管理尺度与边界

由于大多生态学过程跨越了很大的时空尺度与行政边界,且不同的生态学过程时空尺度差异较大,而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要科学地规划其管理目标的生态系统空间界域,明确其管理的时空尺度与边界。

1.3.2 明确管理目标

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目标是由社会选择所决定的,总体上还是要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多样性及可持续性,在获得森林提供的林木产品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健康。不同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文化价值、社会决策等条件限制也会有所不同。

1.3.3 制定管理策略并组织实施

管理策略的制定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践的基础与根本,需要管理者与科学家充分了解所管理区域内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并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允许当地居民参与决策,提出意见与建议,共同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1.3.4 适应性调整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原先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践方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则要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适应性调整,或重新规划,制订新的管理方案[1]

2提升森林生态安全的发展对策

2.1加强森林保护力度和规范森林资源利用

保护森林资源可通过增加投入和减少消耗实现。林业投资是一个新方向,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政策上,应加快林业产业投资方式的制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明确林业产权制度,减少投资阻碍,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林业资源开发上来,并增加国家战略储备林,营建体系完善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推进“林长制”的建设。管理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修复力度,严守资源保护红线,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和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完善防火控火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把责任落实到人,对进入林区的人类活动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同时,呼吁公众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爱护,开展形式种类丰富多样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2]

2.2利用科技支持森林生态可持续安全发展

科技兴林,提高森林生态安全水平、维持林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在林业建设中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经济发展条件,完善一系列标准规范的编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自治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如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抗的木材优良品种、乡土珍贵树种、经济树种的研究,加强适生区研究,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继续致力于森林和林地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研究,加强“绿水青山”森林格局的建设;加强全国各地森林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机制研究和评价体系研究,加大森林生态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林产品进出口的经济宏观调控;加强国内外经验交流、扩大国际合作,重点实施合作项目,优先发展一系列项目示范区,以先进示范区带头,带动其他区域的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业部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发优势,促进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成果转化为效益,实现科技助力于林业,科技发展林业。为推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应以实践为导向,加强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可以完善监测测报模式,利用无人机、雷达、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加强不利天气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报预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功能作用和应用优势,制定高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机制,早日实现林业全面“现代化”[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一方面,将致力于在景观空间尺度上分析野火风险和土壤侵蚀、物种栖息地管理标准之间的权衡。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下,将智能化系统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利用智能化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外界产生的干扰等进行实时监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有较大的帮助[4]

参考文献:

  1. 于贵瑞,李文华,邵明安,等.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J].地理学报,2020,75(12):2620-2635.

  2. RODRIGUES A R,BOTEQUIM B,TAVARES C,et al.Addressing Soil Protection Concerns in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J]. ForestEcosystems,2020,7(3):432-442.

  3. 国靖.黄海森林公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0.

[4] 石小亮,陈珂,曹先磊,等.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7,33(7):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