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控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控制探讨

李健铭

广东城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偏差的危害,并对其厚度检测标准和要求与精度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危害;精度控制


一、前言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如果钢筋保护层过厚;构件垂直主筋方向易横向开裂,大大的消弱了保护层的作用。影响主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共同作用。裂缝造成主筋的锈蚀,最终导致构件提前破坏。提高构件自重,降低构件的承载力。总之,钢筋保护层厚度过薄或过厚都会大大缩短该构件的使用年限。因此,通过检测手段,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精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偏差的危害,并对其厚度检测标准和要求与精度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1.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偏差的危害
      钢筋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保证钢筋与砼的粘结力。钢筋与砼之间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劈裂应力,保护层厚度较薄时,钢筋与砼之间很快产生劈裂破坏,直接影响砼构件的承载力;二是保证砼结构的耐久性。砼在大气中会产生碳化,当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时,钢筋产生锈蚀,直接影响砼构件的耐久性。因此,为确保砼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现行的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设计规范,均把保护层厚度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求在结构验收时必须提供保护层厚度实体检测结果,作为结构验收的依据之一。在实际的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受施工现场众多因素的影响,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作业前技术交底不够,对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操作人员质量意识薄弱。施工机械设备表现为模板平整度不达标、安装模板时定位精度不够、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符合规范要求等。施工工艺的影响表现在钢筋绑扎及立模完成后未经监理验收;现场人员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乱踩,浇筑砼时,操作人员乱踩踏钢筋;混凝土浇筑及振捣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三、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控制措施
 有效开展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检测精度控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保护层全过程开展的检查。比如:构件,在对构件进行检测时,就需要对构件的整体进行分析,即:构件的尺寸、胎具、支撑的构架以及钢筋垫圈的尺寸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的检测都能够作为评判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质量的标准。而具体的检测工作,则等同于检查工作,也就是在工程的施工之后,利用与之对应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的保障产品能够拥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1)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取样部位以及数量要求
  根据我国有关混凝土钢筋建筑的相关规范中有明文指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部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而由建筑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选定重要的混凝土构件,比如承重梁、挑梁、承重板构建等。在具体的检测工作中,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则可以人为的对恶劣环境进行模拟,并在这种环境下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测。而且,对于梁板类构件的检测则需要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测,对于悬挑梁以及悬挑板内构件则不应少于50%,对于梁类构建的检测者则需要检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板内检测纵向受力筋则不应少于6根,从而有效的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控制检测的过程
  选定拟检测的构件及检测区域后,需对待检测构件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将探头与钢筋位置检测设备连接:①进行设备的预热和清零,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清零的过程中,设备的检测探头必须远离检测物体。②以检测施工图纸为依据,对检测位置进行初步定位。将设备探头平行防治与钢筋轴线位置,沿着钢筋轴线位置扫描,设备的信号条现实达到最长时,放缓速度往回检测,并做好数据登记。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一条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检测两次,且以两次检测结果的误差小于1mm,若两次结果差值大于1mm,则表示测试无效,需查明原因,并重新进行检测,若重测后仍不符合要求,则可采用局部开凿法检验或是更换探测仪。在实际检测中,若检测所得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低于探测仪最小值,则可在探头下增加垫块。增加垫块有两种方案:①增加设备自带的垫块;②自制垫块。自制垫块要确保垫块表面光滑厚度均匀,且要避免电磁干扰对仪器的影响。增加垫块的测量方法,在实际计算保护层厚度时,只需减去垫块的厚度即可,但需反馈在原始记录中。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采用非破损法检验,并用局部破损法进行校验,同批次检测样品的破损检验点要在6个以上,换而言之,检测设备在完成保护层厚度检测后,还需选择6条以上的钢筋进行破损检测。
(3)分析检测数据
  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完成后,以《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为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在不检测中,所使用了垫块则应减去垫块的厚度,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平均值,若进行了破损校验,还应因校验值为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


(4)检测结果的评定
  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抽样数量以及检验方法、允许偏差的范围、合格条件等都有明确规定,以钢筋保护层检测合格情况判断为例,在检测结果判定中,是根据单点检测的合格以及单位工程检测合格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其中,单点检测的合格情况判断,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操作,在进行纵向受力钢筋构件检测中,对其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与设计值相比,根据构件位置,一般情况下对梁类钢筋构件,其允许偏差范围为 +10 mm,-7 mm,此外,在进行板类钢筋构件检测时,其保护层的厚度检测结果与设计值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为 +8 mm,-5 mm,并且对单次抽样检测结果中的不合格单点,其最大偏差要控制在允许偏差值的 1.5 倍以内;此外,对单位检测合格情况的判断,根据有关规定,在单位工程的检测合格率判定中,对单点检测合格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一般所有单点合格率达到 90%或以上时,即表示该单位工程的钢筋构件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合格,但是,对于单位工程中单点钢筋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不满足≥90%的条件时,但单点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检测合格率达到80%~90%的情况,需要再抽取相同数量的钢筋构件,对其保护层厚度进行再次检测后,结合上次检测结果,如果两次检测的结果总合格率≥90%时,即表示单位工程的检测结果为合格。

  1. 提高检测精度的几个方法
      一是预设钢筋直径。预设值接近混凝土内钢筋真实值时,测试误差小,测试精度相对较高;二是选择合适的档位。一般保护层厚度在60mm以内时,用浅层测试档;超过60mm时用深层测试档;三是探头复位。测试过程中,探头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剩磁存在,影响测试。此时要将探头举到空气中进行复位操作,提高测试精度;四是快慢结合。离钢筋较远时,探头移动速度可以快一点;当接近钢筋正上方时,要缓慢移动,并在钢筋正上方附近来回移动,以准确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五是避开无关钢筋干扰。测纵向钢筋时,要先扫描横向钢筋,在相邻的两根横向钢筋之间布置测线。扫描梁类构件时还要避开斜向钢筋、拉接筋、分布筋等干扰;六是当保护层很小(如小于5mm)时,最好加一些垫块进行检测;检测后把垫块厚度减去即可。


四、结语

总之,对于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的检测而言,影响着建筑质量和安全。在工程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检测已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检测人员在检测时,能多了解一些相关规范及检测原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仪器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尽量减少各种外在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鞠峰.浅谈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及检测[J].广东建材,2019,000(004):32-34.
[2]徐有邻,刘刚,程志军,等.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J].施工技术,2018,34(004):78-80.
[3]蒋利学,陆伟杰.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J].工业建筑,2019,35(0z1):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