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标准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绿色发展标准化研究

石理平 周光均

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市 610000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出现一些灾害性气候,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碳达峰、碳中和逐渐提上日程,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为减少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碳达峰、碳中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绿色发展标准化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具体论述如下。

关键词:绿色发展;标准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绿色经济和科技的引领者,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事实证明,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基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中国于2020年宣布了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双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已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调和基本国策。

1新发展格局下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面对异常气候变化,中国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争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展现了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2绿色发展标准化

2.1数字化的蓬勃创新为“双碳”战略赋予了极大的动能

绿色发展标准化之一是数字化的蓬勃创新为“双碳”战略赋予了极大的动能。以数字技术推动能源供给减碳,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需求减碳——数字技术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数据流通利用可以加快一二三产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拓展数字新空间,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一方面传统产业包括工业、能源、交通等,通过开展数字技术创新以改变低效率、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最有效方式,并有助于加强数字技术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绿色发展的信息共享,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另一方面,低碳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将为数字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等提供重要指引。例如,相关数字化企业可探索如何与工业企业开展绿色数字合作与创新,制定针对性的绿色低碳转型生产方案,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可探索如何推动区域碳减排的监测与评估等。

2.2以低碳循环为关键,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绿色发展标准化之四是以低碳循环为关键,筑牢绿色发展屏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关键是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同时,加强生态系统建设,通过生态碳汇吸收抵消碳排放。要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保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2.3标准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标准化之五是标准化助推高质量发展。建筑具有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建造过程信息化等特点。目前国内的建筑正稳步向前推进,针对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发展的支持政策也相对较多,但现阶段我国装配式部品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还相对不高,模块化、集成化仍是集成房屋公司、预制构件生产商努力的方向。能够更大限度的实现各部品部件的安装技术互通,并在不同的建筑中进行应用,这正是国内发展建筑工业化、自动化的努力方向,也是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1)建筑空间模块化。在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整个建筑按照不同的功能、施工工序、场地布置、吊装运输等多种情况进行模块化拆分,且细化程度需要更高,模块化建造的优势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减少人工及机械费用的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门窗等内部组件均可按批次运送到位完成安装。(2)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建筑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部品部件的生产制造环节,基于建筑设计的模块化实施,为生产工厂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产品均由一体化生产线上完成,整个流程对成本和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部品部件的质量有保障,建筑质量也就能够得到保障。(3)施工现场装配化。建筑设计模块化的优势就在于,改变传统的施工制造模式,基于部品构件均由工厂内完成浇筑、养护,而后运抵现场装配,减少了施工工序及季节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施工速度,同时又充分考虑构件拆除、检修的便捷性等问题,凸显了装配化的优势。

2.4绿色建筑的发展标准化

2.4.1绿色建筑规划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的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周围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使得建筑达到低能耗的标准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其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建筑朝向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风口位置的设定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在风口附近通常设有吸顶和吸气设备来保证风口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空气的流通性。总之,设计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形式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及优化,并且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制定出符合该地区的绿色节能理念。

2.4.2绿色建筑设计

①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②加强建筑工程的环保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③通过绿色节能设计降低能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④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⑤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的研究与设计,减少室内空调的能耗。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可循环的建筑材料,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的应用都能有效节约自然资源,这也是实现建筑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加大对新型节能环保型设备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2.4.3节水减排

首先,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提高节水意识,并制订相应的方案来解决因水资源不足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量,保证其与节约用水的目标相符合;最后,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施工。总之,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能提高能源的充分使用率,而且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建设进程。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绿色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绿色发展背景下,要在自然资源上的先赋优势,以产业互补互促,资源互接互通为有效途径,形成绿色发展协同机制,防止绿色发张过度分化。

参考文献

[1]李张怡,刘金硕.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和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55-66.

[2]耿裕华.“双碳”进程中企业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施工企业管理,2021(10):57-59.

[3]李跃群 . 工信部 :推动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