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分类的运作流程和社会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关于垃圾分类的运作流程和社会效应研究

李如雪 李俏龙 诸思豫 冯羽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发展阵地,一座城市展现出的治理水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情况和城市的治理水平息息相关。垃圾分类既是城市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改善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分析垃圾分类带来的社会效应一直都是垃圾分类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垃圾分类的运作流程,并通过对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垃圾分类带来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垃圾分类;运作流程;社会效应

一、垃圾分类的运作流程

1.垃圾分类的运作流程概况

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由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方面构成。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实施的首要环节。居民和企业将垃圾按照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进行投放。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年产量超4亿吨[1]。分类收集由各街道负责辖区管理。街道办公室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同时制定垃圾和垃圾收集容器以及可回收垃圾和危险垃圾专用垃圾分类的区域周期和指定回收策略。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由地区政府集中收运。根据上述提到的四种分类,将垃圾分类别进行定时集中回收运输。湿垃圾进行降解堆肥;干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卫生分解或焚烧;可回收垃圾送去环卫部门有效利用;有害垃圾有特殊正确处理手段。

2.以上海为例垃圾分类的特色运作流程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城市,从2019年七月开始实施“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减量项目”,拥有比较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居民小区垃圾箱转变为垃圾站。小区内部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例如上海某小区:早上六点到八点和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为规定的居民垃圾投放时间,该时间段内垃圾回收站会有专人进行监管并辅助居民帮忙进行垃圾分类。小区内部通常设立多个垃圾回收站,每个小区出口位置都设有垃圾回收站。公共区域垃圾箱数量骤减。自实施“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减量项目”以来,公共垃圾箱数量相比之前减少了一半左右。2019年上半年垃圾箱平均五十米安排一个,下半年锐减到平均一百五十米一个,并随时间逐渐减少垃圾箱数量并同时强调垃圾箱可以丢弃的垃圾类别。此举取得的成效较为成功,市民没有因为垃圾箱减少破坏市容,街道的整洁程度没有明显下降。

二、垃圾分类的社会效应

垃圾分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垃圾能减少能耗,节省生产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餐厨垃圾中易腐有机成分可以产生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危险废物的分类可以降低垃圾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降低垃圾处理中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的风险;垃圾分类可以大大减少最终进入卫生垃圾填埋场的数量,从而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等[2]

德国垃圾分类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水生物急剧减少,大量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导致联邦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钱财治理环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德国目前在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和资源化利用程度上均居于世界前列[3]。根据德国环保署的数据,2018年德国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030×107吨,回收利用率高达67%,其中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76×107吨,人均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5kg/d,回收率的近70%为材料回收利用,近12%为能源形式的回收。 废纸和玻璃的回收率分别是88%和83%,是当前回收率最高的两项。纸张可以重复回收25次以上,回收不仅不需要耗费木材,而且能耗也比新造纸减少近一半,因此德国造纸工业的原材料中回收的废纸的比例高达75%。

垃圾焚烧是日本目前最重要的垃圾处理手段,垃圾处理总量的比例约为80%,全国有1103家垃圾焚烧厂。2017年,在日本的1103个垃圾焚烧项目中,有754个项目开发了余热利用,占68%;其中,376个项目用于发电,占34%,多用于发电的大型焚烧工程(图1)[4]

62a30285e8d92_html_19961b832e7dd99b.png

1 日本垃圾焚烧用于发电的项目-规模分布

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垃圾填埋占地也会相应减少,我国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相当于100个足球场,总容量4900万立方米,位于陕西西安江村,于1994年6月投入运营,2020年2月27日封场。这个填埋场对江村沟的环境造成了几乎不可逆的污染,垃圾的渗透液长年侵蚀当地的土壤,当地的水源、土地、大气早已污染超标。

在日本,垃圾分类是每个日本人和长期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日本法律明文规定:乱丢弃废弃物者最多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人们迁入当地时,需要领取一本当地垃圾分类和丢弃指南手册,手册详细介绍了该地区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各类垃圾的丢弃时间,当地居民必须严格遵守。日本的垃圾分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立法和细化,逐步确立和实现细分。经过四十多年,日本政府不断普及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知识,逐步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行业的关注,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今,环保理念以及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日本民众完全主动的进行垃圾分类,为了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他们还发明了许多帮助垃圾分类的产品,例如,他们发明了废油凝固剂,将废油凝固当作可燃物回收。

三、结语

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让我国各省都建立了不尽相同的垃圾分类流程,我们从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的国家中总结了出来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包括环境资源角度的垃圾分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垃圾分类观念随着制度的实施逐渐在民众脑海中深耕加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20-21.

[2]孙宇飞.日本与德国环境政策的比较[J].环境保护,2009(2):82-84.

[3]马劲.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27-29.

[4]尚奕萱,梁立军,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得失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科学与技术,2021(10):101.

【作者简介】李如雪(2002.02-),女,侗族,广西柳州市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东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