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3
/ 2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韦海兰 

重庆市南川中心血站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站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的82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其不良反应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献血者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运用该方式。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应用价值

前言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得高尚行为,我国每年无偿献血得人数都在增加,有效的缓解了我国血供不足的局面[1]。随着人数的增多,自然而然的伴随着一些问题,多数初次献血者由于对献血认知不足,认为会对自身造成伤害。易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从而出现晕厥、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不良情况[2]。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献血者负面情绪,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次研究则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站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的82例无偿献血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人,其中对照组献血者中男性26人,女性15人,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1.24±1.26)岁;观察组献血者中男性23人,女性18人,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29.25±2.31)岁。对比本次研究中所有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数据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有参与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参与者均符合血液采集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别所有献血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检测所有人员的生理指标,由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血样采集,并告知其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献血完成后表示感谢并叮嘱近期注意饮食及保证睡眠充足。

观察组:该组别所有献血者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献血前:无偿献血者进入献血场所后,护理人员应主动柔和的与其沟通交流,通过简单的问询分析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了解程度,并据实际情况,告知其整个献血流程、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以此提高献血者的认知。对于献血者的疑问耐心的进行解答,同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初次献血或存在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的献血者,予以口头安慰与鼓励,使其了解到定期献血并不影响自身健康,反而有利。另一方面为献血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献血环境,使其心态放松,利于改善负面情绪。

献血时: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献血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从动作、表情、眼神中去分析其实际状况,对于过度紧张者,护理人员以温和、亲切的口吻指导其深呼吸,使其放松心态,并告知献血时间较短。同时实际操作时做到快准稳,一步到位,避免二次穿刺出现,影响献血者情绪。

献血后:献血完成后,及时拔出针头,并告知献血者正确的按压方式,叮嘱其勿按揉针口处。献血者按压期间,护理人员主动询问其真实感受,适当寒暄,转移其注意力,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沟通期间,告知献血者如何预防穿刺部位感染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献血者在献血处观察期间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离开时护理人员表达谢意,使其在献血后仍有愉悦的心情。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其不良事件情况及献血者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则采用SAS评分表进行测定,该测量表采用四级评分制,共包含20各项目,测量者分数越高则表明其心理状况越焦虑。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a6e68960325_html_d2e9482b580ee27b.gif ×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经处理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对比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用卡方检测,以(62a6e68960325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表示计量资料,t值进行检测,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献血者中出现3人头晕、2人面色苍白、2人心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献血者SAS评分为(81.24±1.25);观察组献血者中仅出现1人心慌、1人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献血者SAS评分为(92.25±1.48)。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x2=7.604,P=0.006);对比献血者SAS评分,结果显示(t=36.391,P=0.00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目前大多血液病及需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救治。血液不可人工制造或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但献血过程中有部分人由于对献血不了解,易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可引发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采血质量。

心理护理即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献血者的心理活动,从而减少其负面期许,以此降低献血中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则采用该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献血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献血者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李莉,郭玉梅.献血全程心理综合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2):3914-3916.

[2]赖锦杨,梁艳芳,叶女.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0):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