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空调系统结构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4
/ 2


家用空调系统结构技术的应用

蔡炜哲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家用空调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空调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优化,空调系统主要作用就在于进一步调节好室内环境中的热负荷及冷负荷,使两者之间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衡,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空调逐渐成为了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但大部分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转过程当中,都没有进入到满负荷状态,这就会引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问题。因此,文中对空调水系统内部的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提出空调水系统的安装要点和难点。

关键词:家用空调系统;结构技术;应用

引言

多数企业为了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通常都会采取大型家用空调装置,并且匹配控制系统,有效减少操作人员和调度人员工作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满足节能和环保应用高效的需求,要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优化常规化维护机制。

1空调水系统内部的施工技术

1.1管道连接方式

首先,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安排施工人员根据不同的材质和管径使用正确的连接方式。镀锌钢管及带有防腐涂层的钢管不得采用焊接连接,管径小≤DN100的镀锌管道应采取螺纹连接,而如果空调系统中所采用的管道超过了DN100,施工人员就可以采取法兰、卡箍式或是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要对受到热影响以及焊接的部位表面展开防腐处理;其次,在无缝钢管连接方式之中,同样可以采取法兰或是焊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来连接PVC管道。

1.2管道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空调水系统当中,内部的管道施工看似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工作内容,但其中仍旧涉及到了多种细节,需要施工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如果施工人员不加以重视,就会对空调水系统的施工安装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1)在空调水系统管道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管材,其管道壁厚规格型号必须要满足施工需求以及设计、施工规范;(2)所采用的管材应有相应的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应保证管材属于合格产品;(3)在管道的实际施工安装阶段中,除了要保证管材保持正确的位置,还应当与设计以及坡度方面的要求保持一致;(4)热水管、冷水管以及必要的各类支吊架,都应在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防腐处理;(5)空调水系统之中的冷凝水管,在施工安装阶段不应直接将其并入到污水管或是雨水管当中;(6)热水管之中的水平支管也应当在顶部接触,避免其呈现出一种凸形状态,避免产生气堵等严重问题;(7)部分与末端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管道,尤其是空调箱等部位更应当采用独立的管道固定支架;(8)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规范内容来设置出与之对应的管道支吊架,并明确其中的具体间距参数。

1.3阀门与部件的安装

空调水系统中各类部件以及阀门的安装工作,属于整体施工安装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有:(1)为了方便后续各类施工项目的开展,要保证好阀门的安装位置与进出口方向保持正确,进一步提升各个连接部位的牢固性以及闭合启动的灵活性;(2)无论是电动的自控阀门还是气动的自控阀门,在正式安装之前要对阀门单体进行测试,关闭以及开启等动作试验,都是测试当中的重要内容;(3)在连接机组的管道当中,为冷却水以及冷冻水安装好除污器,确保不同管道之间的连接严密性以及连接牢固性。而具体的安装位置,则应当尽量在方便滤网清洗以及拆卸的条件下展开,所用过滤网的具体规格以及材质,也都要确保其能够满足施工、设计的基本规定以及标准。(4)空调水系统中的闭式系统管路应当在系统最高点及所有可能聚集空气的部位设置好相应的排气阀,使得泄水阀以及排水管能够尽量保持在管路的最低点。

2家用空调制冷机使用要点

2.1家用空调制冷机热交换器使用要点

在家用空调制冷机中,热交换器是非常关键的元件系统,主要包括接管结构、盘管结构和壳体结构等,在水分达到95℃后,水从换热站进入壳体,借助立管完成平均分配,保证各个悬臂盘管中都有均匀的水分布,此时,水温温度降低到70℃,返回换热站[3]。与此同时,在通过挡板结构后,煤水也会进入到壳体,利用盘管完成加热处理工作,温度降低到60℃后利用引水水管予以控制,最终送达到用户处。

2.2家用空调制冷机变水温控处理要点

在家用空调制冷机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因素、气象因素的影响,空调系统多数情况下处于部分区域负荷运转状态,并且,空调的负荷参数要远远低于设计负荷。另外,结合空调负荷参数全年变化情况,一般是在部分负荷运行过程中对制冷机的运行参数予以集中调控处理,从而提升家用空调制冷机蒸发温度和冷水供水温度,也为机组运行效率的优化和能耗的控制提供保障。

2.3家用空调制冷机冷冻水流量控制处理要点

近几年,针对家用空调制冷机冷冻水流量控制的研究在不断增多,主要表现为恒温差控制机制和恒压差控制机制。

3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检测及诊断方法

3.1 明确暖通空调自动故障检测、诊断的步骤

传统模式下的暖通空调自动检测诊断步骤为:硬件修复、故障分析、软件修复,以及相对应的自动故障检测、故障识别、故障评价、解决故障方案的执行四个步骤。因而明确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检测和诊断的步骤,有助于暖通空调的检测和诊断更加科学高效。比如,暖通空调的使用方或维保方根据自动故障检修步骤,逐步诊断暖通空调的故障发生原因,根据检测步骤来逐项分析自动故障发生的环节,以及在哪个环节的解决难度较大。因此,制度化的自动故障检测诊断机制,有助于提升使用人员和维保人员的检测诊断效率。同时,有助于构建信息化自动故障检测、诊断机制,根据暖通空调的异常行为的分析,来诊断相应的故障发生原因。

3.2 针对暖通空调自动故障实施直接检测法

根据暖通空调的安装、运行、调试以及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把相关的数据收集到一起,并设置安全的运行数据范围,通过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的对比分析,来检测判断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产生原因。暖通空调的检测师通过对输入分类器的不同结构进行预订,通过以往暖通空调的实际情形制定好鉴定策略,其相应的检测步骤为:暖通空调运行数据信息的输入、连接暖通空调的系统、对输出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分类部信息输出四个环节。维修保养人员可以根据暖通空调输出的信息对自动故障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有“专家规则”“贝叶斯分类器”等检测方法,通过这样直接的数据判断、分类,能够快速直接地检测、诊断暖通空调自动故障产生的原因。

3.3 针对暖通空调自动故障实施间接检测法

间接检测方法是相对直接检测方法而言的,如果暖通空调自动故障根据直接检测方法无法诊断和检测,则需要根据间接的检测方法来进行判断。比如,各级吸、排气压力不符事规定值,冷凝水(或风冷鼓风机)压力和温度不符合规定值,润滑油压力、温度和油箱液位不符合规定值,压缩机电机过载等原因。间接检测是针对暖通空调的结构进行建模处理,把其构成的几大模块分别制定不同的检测反应模块,针对现代化节能型的暖通空调实施标准化的模型系统,施以具有针对性的预测判断方式,将实际输出参数与预测判断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把不同的数据分别输入分类器中,以此分析自动故障的产生原因。其中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法”“叶贝斯分类法”“故障树”等实施方法。

3.4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暖通空调自动故障检测系统

通过暖通空调的稳定、不稳定状态的区分,可以高效检测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发生原因。这有赖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构建暖通空调自动故障检测系统,通过大数据的利用,把暖通空调的相应参数输入信息化集成模块,并与暖通空调的中央控制系统有效连接。在神经网络中将暖通空调的故障信号反复传递,通过大量的信息建立反馈网络,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时刻处于检测系统的监控中。一旦暖通空调的相关参数发生了改变,检测系统可以依靠神经网络的故障数据传递,快速地反馈到检测系统的终端,让使用人快速掌握暖通空调的自动故障发生原因。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家用空调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的范围也在扩大,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和节能水平符合标准,就要建立完整的应用管理平台和维护控制措施,全面提升使用效能,避免经济损失,为行业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璐,薛永宁,李磊.飞机装配生产线新增家用空调制冷系统设计解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0(1):93-94.

[2]林峥朗.对基于家用空调制冷机的使用及维修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1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