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外语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

张柳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开封 475000


摘要:作为一门在教育界广受欢迎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在批判传统心理测验与教育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多方专家学者的关注,对其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化特点。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也逐渐完善,如今,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依然层出不穷,其对于教育学的深层次意义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文章梳理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背景,受到的质疑以及其对现代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校教育;外语教学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Zhang Li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As a popular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ical test and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Nowadays, studie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re still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and i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education has also aroused people’s deep thinking. This essay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ts challenge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modern teaching, especiall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hool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传统心理测验与学校教育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对智力的定义都是相对狭隘的,即通过测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智力好坏。比纳·西蒙等心理学家制定的测验也大多是关于语逻辑方面的能力。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能力的测量较为困难,无法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这些可以被测量的能力就受到了重视,而艺术、体育等科目则被忽视。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思考,如杭州的周武老师,他发现学生时代的那些尖子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大多平平无奇,而一些不显眼的孩子反而在社会上获得的成绩更突出。为此,周武老师决定对自己的学生进行10年跟踪调查,针对151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第十名现象”,即在小学期间位列前几名的“优秀生”在升入初高中或出社会之后有许多不再“优秀”,而很多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更为成功。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共鸣,也显示了教育上的弊端。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智能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由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成的,且组成智能所占比重也不一样。加德纳的观点为,测量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发现被测者身上存在的潜能。

针对心理学家们以语言和逻辑能力编制的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加德纳基于对“特殊人群”以及器官病变下的认知能力障碍的研究,依据八项标准提出了七种智力。加德纳的两项基本主张是(1)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2)智力通常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合运作的。


三、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质疑与争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智力测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在早期受到了众多心理测验专家的批判。有学者认为加德纳的智力理论虽然重新定义了智力概念,但其七种智力的分类方法缺乏实用的证据。

  1. 加德纳是否将智力与能力混淆?

以斯滕伯格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加德纳所表达的“智力”其实是“能力”,当一种能力成为生存之必要时,它成为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一种能力的缺失并不导致我们行动的明显障碍时,我们才称其为才能‘由此推论,智力卓越者未必一定在某一方面显示特殊才华,同理,在某个方面显示特殊才能者未必智力卓越(如白痴学者)。

  1. 多元智能理论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

智能是多元的这一观念并非加德纳首创,许多之前的学者也曾提出过类似观点,而加德纳将这一理论进行分类,使其系统化了。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的创造性不大,且这一理论逻辑上不够严密,九种智能的分类标准不够一致,将这些分类标准不同的智能相提并论,构成的只是一个智能的大拼盘。

  1.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何在?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影响力的扩大,也有学者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际意义提出了质疑。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众多追求“多元智能”的学校,一直到现在,提起多元智能,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相联系。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所谓“素质教育”只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大杂筐”,多元智能理论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到底有什么实际性意义呢?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学者开始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也不断开发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理念、个人发展的重要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理念

华中科技大学夏惠贤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之所以在学校中受欢迎,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对“因材施教”的深入理解。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之下矣。”而今,孔子也因其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而受教育界尊崇。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学生的才能使多方面的,教育应侧重于如何开发出学生的不同潜能。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潜能,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内容,便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每个人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1. 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对个人心理发展的新反思

华中师范大学张玲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给心理发展的研究带来了新启发。加德纳强调直觉学习在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艾利克斯在他的儿童发展阶段论中将自主性的发展定在2岁左右,而没有定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这也是因为自主性发展是从直觉经验开始的。在传统教育过程中,人们总是将“身体”与“脑”分开,学生们总是被局限在固定的教室中进行学习,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甚至会由于各种原因取消,此外,还有诸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调侃。加德纳则认为,身体是人认知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人心情烦闷时做做运动便会顿觉舒畅,心理的问题也会引发身体疾病。

加德纳将社会智能细分为两种: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一直以来,社会智能一直是被忽视的部分,如许多天才学者又很高的一般智力,但在社会认知上却不敢恭维。如果整个社会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竞争,使得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人际壁垒,久而久之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风气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虽然身为教育者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也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智能,教学生学会为人处世。

  1. 为理解而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质量指标

相关学者认为,加德纳对智力的研究既注重智力的种类又注重智力的质量,其核心观点不仅符合后现代思潮,也使人们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直以来,智能的数量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加德纳后期也逐渐从对智能的数量研究转为质量研究。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成功只是表面上的,许多学生只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却完全不会加以运用,归根结底在于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解题上,并没有完全理解知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就是要转换情景,使学生在变化了的情景中也会掌握知识,这便是“举一反三”,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认知心理学观点是一致的。


五、多元智能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普遍影响之后,许多国外的学者开始对这一影响进行细化,比如各种智能类型与外语教学活动的对应关系。

Rosie Tanner在题为“Teaching Intelligently”的论文中,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探索了外语活动与智能类型的对应关系。其探索虽然只是初步的,但却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启发意义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Tanju Deveci先生从外语教学的规律出发,为各项智能列出了具体的教学活动。

如A. 言语-语言型;B. 逻辑-数理型;C. 形象思维型;D. 身体运动型;E. 音乐型;F. 人际交往型;G. 内向自省型;H. 自然观察型。

在外语教学流派中,结构主义语言学者提出了听说教学法,它注重口语教学,运用听说法进行教学,认为在学生开始写作和阅读之前应该先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这一理论恰恰与加德纳所强调的直觉学习相契合。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早期心理测验的缺陷以及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上的,因此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多方学者的质疑。很多学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缺乏科学的研究支撑,且理论本身存在逻辑漏洞,禁不起推敲,在实际教学中作用有限等等。但在当时“制式学校理念”的一元化教学背景下,这一理论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近现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逐渐将关注点放在多元智能理论广为应用背后的社会原因,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中蕴含的对智力概念以及心理发展进程的颠覆是具有创新意义并符合后现代思潮的。国外许多学者也将各种教学活动与智能类别一一对应,也有芬兰学者列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越来越细致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如今,我国研究者们也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幼儿教育、小初高教育、职业学校及高等学校各科目的教学研究。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正在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并且其与人文社科的联系也越来越深刻与紧密。

本文梳理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从最初学者们提出的质疑到最后对其应用的深刻研究,这一理论仍然有许多尚未发掘的研究空间。诚然,多元智能理论在逻辑上并不那么严丝合缝,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验证,但笔者认为这一理念在未来教育领域与心理学界会不断发展深化,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更加严谨的论证。


















参考文献:

Rosie Tanner. MI and You [J].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2001): 20

Tanju Deveci. A Brain-based Approach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 EB/OL ]. http://www.developingteachers. com/ 2003

沈彩芬,程东元. 多元智能理论与外语教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4):39-43.

孙云洁.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夏惠贤. 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张玲.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1):44-52

周梦婷.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南:河南大学,2018

姓名:张1999.07--性别女;籍贯河南省安阳市;民族:汉族;学历河南大学研究生在读现有职称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单位及邮编河南大学475000(单位信息是刊登书上得必填

单位所在地河南省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