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血清miRNA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3

孕晚期血清 miRNA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杨力,李妹燕,蒋柳艳,林凤娟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百色 533000


[ ]目的 探究孕晚期血清miRNA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01-2020.10我院收治子痫前期患者67例,另取同期健康孕妇67例,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血清miRNA-210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受检人员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血清miRNA-2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miRNA-210基因表达水平与血压、蛋白尿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晚期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

[关键词]:孕晚期;血清miRNA表达水平;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子痫前期为常见妊娠并发症,为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生于妊娠20周及以后,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重者伴有抽搐、昏迷等症状,可对孕妇自身及胎儿生命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研究表明[1],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与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有关。miRNA(Micro RNA)为一类内源性小分子(大小:18nt-25nt),经抑制RNA翻译或促mRNA降解,进而降低靶基因的表达。当前,不少研究指出[2],miRNA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而在miRNA-210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以期为临床子痫前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01-2020.10为研究时间,以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和健康孕妇为对象。其中观察组均为子痫前期患者,纳入标准:⑴符合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且伴蛋白尿;⑵孕20周后血压≥140/90mmHg,尿蛋白≥0.3g/24h;⑶首次妊娠;⑷未经治疗。排除标准:⑴伴有其他妊娠并发症;⑵高血压病3级、继发性高血压;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观察组67例,年龄22-43岁,平均(28.64±2.64)岁;孕周28-34周,平均(31.57±1.56)周。对照组均为健康孕妇67例,年龄23-44岁,平均(28.67±2.54)岁;孕周28-34周,平均(31.92±1.48)周。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血压测定:受检人员静息5min,指导体位,体位呈坐位或卧位,对其右上肢血压进行测量,保持袖带与心脏水平,血压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相邻两次血压测量间隔超过5分钟。

24h尿蛋白测定:取受检人员的24h尿标本(中段尿),用全自动免疫生化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正常值:0mg/24h-120mg/24h。

血清miRNA-210基因表达水平测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具体:提取血清RNA,miRNA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最后用2-ΔΔCt法计算miRNA-210的相对表达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miRNA-210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6.0,计量资料(62aaec1a817c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t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检人员临床资料比较

如表1示,两组受检人员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 1两组受检人员临床资料比较(62aaec1a817c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

组别

例数(n)

年龄(岁)

孕周(周)

对照组

67

28.67±2.54

31.92±1.48

观察组

67

28.64±2.64

31.57±1.56

t

-

0.067

1.332

P

-

0.947

0.185

2.2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miRNA-210水平比较

如表2示,观察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血清miRNA-2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 2两组受检人员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miRNA-210水平比较(62aaec1a817ca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

组别

例数

血压水平(mmHg)

24h尿蛋白水平(g)

血清miRNA-210

舒张压

收缩压

对照组

67

83.24±5.69

105.61±5.68

0.07±0.01

0.44±0.13

观察组

67

97.34±5.81

152.86±5.35

0.75±0.18

0.84±0.28

t

-

14.192

49.566

30.875

10.60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miRNA-210基因表达水平与血压、蛋白尿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3讨论

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后,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可呈持续性进展、易恶化,出现子痫、心脑血管意外、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安全。目前,临床对子痫前期疾病的治疗尚无根治性措施,只能通过对症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尽量延长孕妇孕周,尽可能保障母亲安全,提高胎儿存活率。临床研究表明[3],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孕妇、胎儿、胎盘等多种因素有关。

miRNA为内生小RNA,其长度约为20个核苷酸至24个核苷酸之间,miRNA经转录后,miRNA水平提高,进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并且miRNA在细胞分化、增殖、凋亡以及胚胎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有研究表明,若胎盘缺氧,母体血清miRNA-210水平上升[4,5],提示miRNA-210主要参与毛细血管样结构的形成、内皮细胞低氧应答等过程。若miRNA-210水平高,易破害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进而miRNA-210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对孕晚期孕妇常规检测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具有预测子痫前期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便于临床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将血压、24h尿蛋白水平等视为子痫前期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血清miRNA-2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及血清miRNA-210水平高于正常孕妇。此外,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miRNA-210基因表达水平与血压、蛋白尿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提示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似度高。而且miRNA-210在血清中表达的稳定性较高,若能成为子痫前期疾病的预测指标,则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孕晚期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有望成为预测子痫前期疾病的潜在标志物。

参考文献

[1]周俏苗,汪洪林,岑慧,肖等.miRNA-26a-5p、miRNA-135a-5p在子痫前期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疑难病杂志,2020,19(09):936-939.

[2]陈惠芬.胎心监护、孕晚期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参数与子痫前期围生儿预后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0):1852-1855.

[3]欧妍,李嘉慧.孕晚期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12):54-56.

[4]何大秀.miR-206和IGF-1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女性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7):1488-1492.

[5]陈丹玲,刘国成,梁海英,等.miRNA-206和IGF-1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06):79-83+9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合同号:Z20180220

课题名称:miRNA-16、miRNA-210在桂西地区孕妇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