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联合治疗乌头碱中毒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急诊联合治疗乌头碱中毒临床体会

卢建林

(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联合治疗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疗效,探讨早期联合用药,并加以血液灌流治疗的成功率,对我科2016-2020年17例乌头碱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7例患者均给予洗胃、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抗休克、大量补液、促进代谢等常规治疗,并采取床旁紧急血液灌流。17例患者均已治愈。结论:乌头碱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效果非常良好。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常规治疗;血液灌流

乌头碱是一种双酯类生物碱,其主要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乌头碱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中医上常以内服外敷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病症,但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临床上使用剂量非常严格,民间百姓常常自行泡酒口服,剂量难以掌握,所以中毒病人比较多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男性 12 例,女性 5例,年龄 45-70 岁,平均年龄 50-60岁,因口服煮制的药液或药酒,超量中毒,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2h-6h。住院时间 48h~ 120h。

1.2 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出汗、心律加快,血压下降,2例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抽搐、口唇发绀、体温下降、大小便失禁。

1.3 辅助检查

入院后所有患者行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胰腺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凝、血糖、肌红蛋白、脑利钠肽、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肾功能、心肌、凝血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电图检查结果:15例主要表现为紊乱性、交界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2例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度、室颤。

2 抢救措施与治疗方法

乌头碱中毒抢救措施包括洗胃 导泻,口服碳片以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大量补液,给予保肝、保护胃粘膜、营养心肌、加速毒物排泄等药物治疗;低血压患者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治疗;对于室颤者及时给予电除颤。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准备行血液灌流,其中15例给予两次血液灌流,每次灌流时间1.5小时,两次间隔4-6小时;其中2例患者给予两次血液灌流,第一次灌流时间3小时(连续两罐),第二次灌流时间1.5小时,两次间隔时间6小时,治疗结束后,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中和。

3 结果

17例患者在行第一次血液灌流后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在行第二次血液灌流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期继续对症药物治疗,连续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乌头碱对机体的毒性机制主要为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两方面。可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严重者可低血压、昏迷、呼吸抑制、呼吸麻痹、急性肺水肿而死亡。乌头碱引起窦房结抑制,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且其严重程度与血毒浓度呈正比。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稳定。给予充分催吐、洗胃、利尿等急诊常规清除毒物处理方法外。血液灌流是中毒的首选方法,血液灌流的优点是通过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充分有效清除脂溶性高,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能有效清除血中尿素氮,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肺水肿、脑水肿,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提高抢救成功率。尤其是对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提倡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在血毒浓度达峰值之前开始血液净化,起到“去峰效应”。对危重患者可反复多次进行血液灌流,如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促进肾功能恢复。所以,救治中重要的是及早洗胃、导泻、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及时血液灌流,同时合理应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抢救成功率较高。

5 参考文献

[1]李玲文,邱俏檬,吴斌.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24-126.

[2]刘刚,邱俏檬,卢中秋,等.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4):198-200.

[3]陈晓辉.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61-66.

[4]巫爱桃,梁小敏,黄莹,等.救治乌头碱类植物急性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方法与护理[J].现代医院,2013,13(4):81-83.

[5]王志翊,邱俏檬,卢中秋,等.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治疗实验方法的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1):42-44.

[6]吕菁君,魏捷,王蕊,等.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38-241.

[7]尹银定,刘彩玲,张月玲,等.密闭式循环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2):67-68.

[8]郑超,邓晓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中毒急性中毒68例[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2):45-46.

[9]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