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建荣 张岩峰 * 豆长超 陈高峰 魏娟

解放军陆军第 948医院 新疆 乌苏 83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24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按照其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采取分组调研。对照组(1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2例)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 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稳定临床症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字】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

脑血管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以及脑动静脉畸形等各种脑血管病,通常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可得到稳定,但要想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还需辅以精心的护理干预[1]。根据张春兰[2]等人的研究资料来源可以发现,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护理效果。笔者为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此次特于本院抽取24例患者展开分组调研,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24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按照其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各占12例。在对照组中,性别为男性者占8例,女性占4例,年龄40-63岁,平均(56.94±4.53)岁;观察组中,性别为男性者占9例,女性占3例,年龄40-65岁,平均(57.31±4.55)岁。两组患者就以上护理前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经确认,每位参与者的家属皆完全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此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和支持。

    1. 方法

对照组(1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讲、环境卫生管理以及药物和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12例)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以下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对此心理会承受较大压力,护理人员需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中的不安、恐惧与害怕等情绪,提高其护理依从性;(2)疼痛和麻醉的耐受护理,在手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对疼痛的忍受力和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的耐受性程度,术前8h应严禁摄入水和事物,嘱咐患者及时排空体内尿液,以此减轻造影剂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术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结合相关手术指标确认其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等危险,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处理,例如追加麻醉,调整造影剂的注射方式和流速等。最后,保持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卫生,拔出管时首先需要压迫动脉穿刺点,固定好位置,辅料弹力绷带的加压作用,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在病房要嘱咐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术后24h内卧床休息,要避免并发症影响最终手术治疗效果。此外,术后也不可忽视对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要坚持遵医嘱服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护理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肢体麻木、说话不清、眩晕、呕吐、头痛等相关临床症状皆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有效:护理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皆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无效:护理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与护理前无异或病情加重[3]。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x2检验,分别以(62aaf24e7bbfa_html_771c14a1e393ca6c.gif )、(n,%)来表示,结果对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结果显示(P<0.05),详情见表1:

1 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应组中患者的护理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体有效率

观察组

12

6(50.00%)

5(41.67%)

1(8.33%)

11(91.67%)

对照组

12

2(16.67%)

7(58.33%)

3(25.00%)

9(75.00%)

χ2

-

24,994

5.551

10.005

10.005

P

-

0.000

0.018

0.002

0.002

3 讨论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高,是当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理分布特征。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某些地区,其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不够成熟,并且因其人体脑部结构的复查性,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为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必须对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

根据常规护理干预来看,健康宣讲、环境卫生管理以及药物和饮食指导等基础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但在应对疼痛忍受力、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以及造影剂的过敏反应等方面的作用不够理想。而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疼痛和麻醉的耐受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集束化护理措施,就能够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在注重患者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对生理方面的护理目标,还可改善其心理情绪,使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配合和依从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好的辅助作用。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P<0.05)。

综上,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稳定临床症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其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考虑于后期进一步增强临床推广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 赵英格. 心理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26(11):130-132.

  2. 张春兰. 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J]. 心理医生, 2018, 024(018):221-222.

  3. 余萍. 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2):36-37.

通讯作者:张岩峰,男,19701118日,主任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血管神经介入,zhangyanfeng3212@163.com